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晓飞  冯海波 《产经评论》2013,4(4):132-141
论文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财政增收计划机制与财政收入刚性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小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增长依赖地方政府投资拉动的程度递增;(2)经济增长、财政增收计划机制对财政收入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影响,而且,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性递减,而对财政增收计划机制的依赖性递增。为保证经济和财政收入长期可持续的快速增长,要转变依赖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和逐步实现财政增收计划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云南106个县为例,对地方财政分权如何影响县域经济增长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倒"U"形关系,地方财政分权主要通过影响财政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以上级补助为主的财政支出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以上解支出为主的财政收入分权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挖掘发现,地方财政分权影响县域经济增长传导过程中的财政支出行为存在明显的经济行为依赖和地区特征依赖,其中:前者表现为投资和消费增加以及城镇化推进,有助于激励地方政府改变财政支出行为,提升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财政努力;后者表现为越是重点发展或富裕地区,越有利于财政分权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改善,但针对民族、边境等特殊地区却不然。最后,文章提出了强化地方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增长引导和激励作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Ghosh et al(2013)财政空间理论,利用2010—2019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个别省份出现了财政疲劳现象,要把控好债务风险雷区,但各地区债务限额存在异质性,在不损害可持续性的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政府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我国省级政府的财政空间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政府负债率高于财政空间的临界点(或较低的财政空间)时开始阻碍经济增长,因此,需要通过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更高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渠道是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全要素生产率、储蓄和长期真实利率也是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长期名义利率未能成为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财政投资的效率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但对民间投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受分配不公,宏观税负过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国际需求振和体制性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为支持经济增长,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必然调整财政政策并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1985—2009年中国大陆25个省份的财政分权、户籍制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考察了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户籍制度对财政分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显著,且户籍制度不但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加重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此外,户籍制度还使得省以下财政分权中的部分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测定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进一步计算和分析出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陕西农业经济增长和整个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陕西省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农业经济产出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2.04%,说明陕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的1/5是依靠农业财政的支持,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对陕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2.41%.拟为陕西新农村建设投资支出的最优规模提供决策依据和为制定财政支农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本文提出今后的农业政策应该合理配比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沈伟 《经济师》2008,(11):75-76
目前关于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以barro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以及davoodi和zou在barro模型基础上得到的多级政府支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这些理论模型虽然精确刻画了财政分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但是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却存在两个缺陷:首先,只能从财政支出角度描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不能反映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文章从财政职能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分为资源配置效应和制度环境效应,并分别将其通过财政支出分权和财政收入分权来反映。这样就建立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二维实证研究模型,解决了文献中实证研究模型理论基础的两个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宏 《经济问题》2012,(3):14-17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政府今后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财政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探究了京津冀金融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的财政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金融机构资产对GDP均有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影响弹性不同。财政缺口每增长1%,对GDP增长的影响在河北和天津两地为0.4%,北京为0.07%;而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大约为0.7,该指标远高于河北和天津两地。  相似文献   

13.
罗一帆 《经济师》1999,(2):57-57
一、增加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在当前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财政增加投资,特别是加大对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其理由: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是连带效应强又无进口竞争的行业,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14.
长期经济增长与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政支出结构政策与总量政策相比具有更重要的一面,它可以在不改变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下,提高经济增长率.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理论模型,然后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得出我国的财政投资已超过最优规模,生产性财政消费与非生产性财政消费均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着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本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并解释中国改革以来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过程中的投资效率变化,通过一个包含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框架分析了这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进入管制和信贷干预影响了资本深化路径,进而影响了投资储蓄转化机制,最终影响了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宏观调控和财政改革的影响亦能在本文框架内得到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的东北经济下滑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基于2001~ 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财政资源和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扩张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投资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财政转移表现出一定的短期效应.由此可判断,东北经济缺乏内生动力,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因此,要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应大力加强培育形成地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城镇化进程,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赤字、国债与利率、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我国的赤字、国债规模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不但财政赤字没有使利率上升 ,而且财政投资也未挤出私人投资。如果不结合财政支出考虑赤字、国债的效应 ,或者赤字、国债用于转移或其他经常性支出时 ,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 ;但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公共投资 ,那么它们的净效应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对目前在总需求不足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的背后,积累了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粮食安全风险、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等问题,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模式,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现有财政体制,构建地方政府"税收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政府开始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得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实施土地财政以来,地方政府在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引进投资项目,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土地财政收入的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影响经济持续增长的困扰:土地资源使用项目不合理,房地产供求失衡,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给银行信贷和经济持续增长带来巨大的风险,环境污染使得经济的有效增长降低。基于土地财政可能对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投资对私人资本积累的动态响应。针对公共资本的拥挤性特征 ,同时考虑财政投资可能引起的风险。在不考虑公共投资风险的分权经济中 ,由于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都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争夺拥挤性公共资本而扩张私人资本的投资行为虽然使经济超常增长 ,但是存在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在集中优化模型中 ,如果考虑到公共投资的风险 ,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弥补公共投资风险 ,同时将企业投资产生的拥挤效应内部化 ,就能消除企业的过度投资和过度拥挤现象 ,使经济保持合理持续的增长。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需要重视财政的供给效应 ,在经济起飞初期保证一定数量的政府资本性支出是必要的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资本性支出累积的风险增加 ,财政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