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京元  黄建华 《经济师》2009,(9):187-187,189,190
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非预期风险问题,通过分析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探讨了经济资本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中国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案例,阐述了应用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经济资本的计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基于经济资本的信用风险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并不断借鉴先进的经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发展到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法为代表的模型化管理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贷款风险度方法仍主要以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为主,在风险与资本定量计量上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研究遵循"路径依赖"的改进路径思路,在细致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贷款风险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寻找改进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以VAR方法计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行的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银行面临的非系统风险的一种,它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一直是构成银行的最主要的风险,对信用风险的监控也一直是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关注的重中之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之一被归结为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它对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仍处在传统的定性阶段,至今尚不能定量分析信用风险,研究、借鉴国际大银行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可以量化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杜金岷  李长征 《经济论坛》2006,(15):105-107
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26日公布的新资本协议引入了改进资本充足率计量标准、发展监管评价程序和强化市场约束的三个支柱。新协议对资本充足率进行了两项重大创新。一是在第一支柱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全面反映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二是引入了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在信贷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十分显著,能够对全部信用风险进行多维度计量分析,再应用线性最优化模型,制定出完整的信贷政策组合,确定一段时期内重点支持和退出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2006年我国银行业将对世界全面开放,将与全球各大银行在同一环境条件下进行激烈的竞争。国内商业银行也要同其它外资银行一样遵循公认的国际准则,进行业务的经营与管理。如何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则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资本监管是我国银行业必须关注的一大问题。资本配置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的计量,而信用风险的计量又是新资本协议有关风险计量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是一种与金融机构联系最密切的风险,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各项经营活动。现今,许多金融机构都通过广泛的一系列方法,对直接影响资本充足率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基于巴塞尔协议Ⅱ中所提到的内部比率模型方法,商业银行可以对其信用风险自行量化,资产的风险权衡以及资本需求的量化。本文将具体阐述潜在计分模型用于量化信用违约率。  相似文献   

7.
最低资本充足要求。最低资本充足要求是新资本协议的重点,包括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仍为8%,并且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提出了不同的测算方法。处理信用风险的方法包括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具体来说,新资本协议建议业务不十分复杂的银行采用标准法。标准法就是根据借款人的外部评估结果确定其风险权重。对于不同债务主体,新资本协议规定,银行对国家及央行的债权风险不再按其是否为经和组织成员国来划分,而按外部出口信用评级结果核定,这将会减少主权风险对银行资本配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VaR的方法比较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金融灾难促使了VaR方法在国外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国外有关VaR的理论与方法趋于成熟,其应用领域从市场风险扩展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文章主要对VaR方法进行归类和比较,并给出各类方法的适应条件,最后提出基于VaR的综合经济资本计量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路  吴文杰 《经济师》2008,(2):214-214,218,219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先进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有助于操作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报告水平的提高。文章主要介绍了巴塞尔新协议提供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的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风险仍旧是银行业最致命的风险。而VaR方法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提倡的现代主流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J.P.Morgan的CreditMetricsModel通过考察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转移矩阵来评估单项资产或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运用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可提高其科学性,并有利于实现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于保护市场竞争,规范竞争秩序,促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产生于工业经济环境的《反垄断法》还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选择科学的完善路径对之进行必要的完善尤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严密防控,力求防范金融风险的法律监管机制全覆盖,而且应不断提升法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指导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而言,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是目前的主要问题。随着国际金融风险的加剧与潜在危机的扩散,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的中国金融机构必须与国际接轨,参照先进国际金融系统的规则与标准,在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监管机制基础之上,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管理标准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对此,中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本次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主要央行推出大量以信贷宽松或数量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危机中受损的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弥补,加强了各国央行的合作力度,有效缓解了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将集中研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效果,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这也将有助于我国深入理解美联储即将采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信用衍生品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中重要的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用衍生品进行有效的定价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这次金融危机起因和它对日后金融市场的启示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信息完全性方面不同的视角系统的梳理和回顾了近几十年来的主流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并对未来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link between the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s and the banking credit risk in a particular group of countries – Greece, Ireland, Portugal, Spain and Italy (GIPSI) – recently affected by unfavourabl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Employing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es to these five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7q1–2011q3, we conclude that the banking credit risk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redit risk increases when GDP growth and the share and housing price indices decrease and rises when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terest rate, and credit growth increase; it is also positively affected by an appreciation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moreover, we observe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credit risk during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period. Several robustness tests with different estimators have also confirmed these results.The finding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all policy measures that can be implemented to promote growth, employment,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and to reduce external and public debt in these countries are fundamental to stabilize their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 a new capital adequacy buffer model (CABM) that is sensitive to dynamic economic circumstances. The model, which measures additional bank capital required to compensate for fluctuating credit risk, is a novel combination of the Merton structural model, which measures distance to default and the timeless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which measures additional returns to compensate for additional share price risk. We apply the model to a portfolio of mid-cap loan assets over a 10-year period that includes pre-GFC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and post-GFC. An analysis of actual defaults over this period shows the model to be far more accurate in determining the capital adequacy levels needed to counter credit risk than an unresponsive ratings model such as the Basel standardiz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正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阶段,2007年至今的金融危机不可否认的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提出新要求,但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的良机。本文通过分析当今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内部控制模式重构、提升人员胜任能力、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贷款流向以及提高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披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