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主义时代的空间生产以符号审美为表征,消费者通过感知符号特征完成对消费空间文化意义的解读。基于此,选取上海音乐谷作为研究对象,借用场景理论探讨由生活文化设施组成的场景如何影响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感知。通过利用主轴编码技术分析消费者网络点评数据发现:在音乐谷历史性城市景观中,消费者对于由消费空间构成的“现代化享乐场景”感知度最强。从历史性城市景观由“消费空间”向“空间消费”让渡的现实出发,指出当代历史空间的日常“使用价值”开始让位于经济“符号价值”;空间的消费性超越社会性与文化性,成为消费者感知历史性城市景观的主要方式。由此提出:在现代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过程中,保持地方文化原真性的同时满足人们现代化消费需求,是历史性城市景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联动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联动关系在城市各功能空间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更渗透到了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游憩空间建构之中。受制于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跨行政区的游憩空间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柔性措施。以欧洲高莱茵河沿岸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莱茵河沿岸地区游憩空间的发展与现状,总结其游憩空间体系的构建特点,为中国跨城市河流沿岸的游憩空间柔性一体化建构提供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间就是城市占有的地域空间,更多地属于地理概念而非行政概念,指的是城市设施和城市人口相对集中的建成区。一个城市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为城市总体规模上的扩大、缩小及地域空间上的扩展或萎缩。这些空间上的变动往往便伴随着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下文将以南京为例探讨其在8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变化及结构演化的现象和特点。1南京城市的空间扩展  解放以来南京城市的空间扩展,分为外延扩展即城市空间在数量上增加,在空间上蔓延;内涵扩散即城市空间集约度的提高和空间使用性质的转变。  南京市现辖十区五县,本文主要研…  相似文献   

4.
地方理论活化与城市空间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中华  张沛 《发展研究》2011,(11):95-99
在城市与景观空间领域中,地方理论(sense of place)代表着对环境研究的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代表着当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视野。它强调人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记忆。其本质是一种文化与环境互动关系的空间再生产。本研究试图以地方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地方理论建构下的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从城市历史再生、文化地景活化、产业结构创新、城市形态设计等视角探讨地方理论建构下的城市空间再生观,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的实践研究,也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动态中心地理论的视角研究义乌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实证城市空问网络扩展与空间城市流直接相关,城市流在城市空间网络化过程中起着根本作用,城市空间微观功能主体的空间方位移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并提出3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华松 《经济地理》2011,31(8):1233-1238,1251
流动人口社会空间是原有城市空间底质上经过流动人口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人格化的空间,是一种再造的空间。首先将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结果进行归纳,大体有实体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三种,具体表现为差异化的空间、隔离的空间、福特制和"类信息社会"语境并存下的空间、压缩的空间、弹性的空间、流动的空间、犯罪的空间、压制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其次,借鉴事件史分析法对流动人口空间建构过程开展分析,总体上流动人口社会空间表现为边缘化的空间,这既是自身种种属性特征经过社会化建构过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制度歧视、城市政府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追逐利润、本地人排挤等共同作用结果。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过程也是原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空间压力,流动人口不断进行空间适应性策略调整,不断发展和演化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了西安新的历史使命,未来西安城市将成为承担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载体,这一契机对于进一步发挥西安在西北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具有重大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解决城市化推进时期,西安城市面临的快速城市用地扩张与建构西安城市空间拓展模式的问题成为当前规划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论文以西安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为研究对象,以动态发展、历史演进的观点,从研究西安城市空间拓展的演变历程着手,发现影响其的动力机制。论文针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背景下的西安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作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李王鸣  潘蓉  余碧波 《经济地理》2003,23(6):756-761,771
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一支重要的驱动力量。文章以杭州城市为例,从空间入手研究外商企业群体分布特点,通过建立城市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的数据模型,分三个层次,进行空间形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秉承“哲学为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技术为手 段”的评价等级体系,在自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共存的生态 价值认知范式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以内、外绩效为主 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和内、外绩效协调度模型,以 及绩效发展强度模型,并在GIS技术支撑下实现量化结果的空 间化表达。实例证明可得到城市生态空间绩效与协调性的数量 结构特征与时空变化特点,可识别高效的生态空间格局、定位 低效空间,能从数量分布与空间分布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生 态空间的质量,协助判断城市发展的趋势。以期为城市评价工 作提供新的视角,为城市生态空间质量的监督、监测提供一种 可更新、可视化的时空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春豪  杨宏伟 《经济地理》2012,32(11):70-75
以新疆的13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空间离散度分析法,研究了各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各城市成长的因素。研究发现,各优秀旅游城市在整体地理空间内呈现随机离散分布特征,在局部空间内呈现一定凝聚分布特征。行政区位、经济水平、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以及旅游政策等是影响各城市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唐欢  李秀  邓浪 《城市建设》2010,(1):14-15
本文以杭州市临平副城地铁经济城市综今体空间整合研究为契机,初步分析了地铁经济与城市综合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地铁沿线城市综合体的空间结构的联系,提出并总结了地铁经济城市综合体的空间整合的策略,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地铁经济城市综合体的空间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信息产业与世界城市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阎小培 《经济地理》1995,15(3):18-24
本文以当今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分工为背景,总结了技术进步与 区域和城市空间转换这间的关系,分析了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所来的产业空间变化, 探讨了新产业空间和信息网络对世界城市体系形成的影响,并对现我国城市体系转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句法在古镇空间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句法以物质城市作为首要关注的对象,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是进行城市形态分析的一种工具.本文旨在解析空间句法理论的基础上,探寻该理论在古镇空间形态分析中的研究价值,为古镇空间形态分析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杨芬 《经济地理》2012,32(12):61-66
文章旨在应用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透视现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问题域。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简析空间生产四个核心理论命题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武汉城市空间生产的五个典型案例,并提出和分析了空间生产中资本化的负效应是什么、政府在城市空间生产中如何作为、为什么要纠正"动员式"的城市空间生产以及公众如何参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等尚待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中,城市空间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关键因素,它为我们的城市居民提供了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当今的城市搞成建筑适口可以与所处于的城市空间相互融洽,这一评价标准从相当一大部分原因来说都取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群众的感受,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人们生活在所创造出来的空间里的感受。因此一位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者在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其创造出来的城市空间给生活在其中的使用者们带来的感受。高层建筑设计者们应该把城市高层建筑向风景化这方面转变的同时解决好如何能够恰当的把城市高层建筑融入进城市的空间这一重要问题。这样可以使当今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者们对城市高层建筑的理念逐步完善。本文对现在的城市高层建筑和目前的城市发展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探讨,也针对现在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几点显著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合理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18.
朱文俊 《城市建设》2010,(2):240-240
本文以屋顶为研究对象,从屋顶空间构成入手,通过分析屋顶的空间构成方式与不同权力形态间的关系,解读权力这一空间形成的隐性动因,分析空间的作用,印证“权力生产空间,空间塑造人的行为”的道理,并对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城市作为创新的载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层面较长序列的创新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以2005—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方法,考察中国城市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选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城市创新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创新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创新整体的空间差异和创新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南北方城市创新水平差异明显。(2)中国城市创新的空间Moran’s I值具有非线性距离衰减特征,表现为下降一段距离后略有回升之后继续下降;Moran’s I指数呈现出显著的高高—低低正向空间相关性,指数相对较低,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显示中国城市创新因子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投入因子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环境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规模溢出效应尚不显著。据此,文章提出今后应加大城市创新投资和环境改善、推进城市间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创新集聚和扩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屋顶为研究对象,从屋顶空间构成入手,通过分析屋顶的空间构成方式与不同权力形态间的关系,解读权力这一空间形成的隐性动因,分析空间的作用,印证"权力生产空间,空间塑造人的行为"的道理,并对目前中国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