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瓶颈是苏北,而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开发正是推动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2005年,连云港市围绕打造东陇海沿线产业高地的目标,坚定发展信念,强化机遇意识,落实关键措施,促进工业带超常发展,东陇海沿线地区增长极作用初步显现。2005年,沿线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全市增速5个百分点,总晕占全市的70%。为推进沿线地区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连云港市着力推进和重点落实三方面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新疆经济能否在跨世纪发展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以市  相似文献   

3.
工业大项目的研发、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和大规模融资,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同时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程,加快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步伐,拓宽区域专业化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从而加快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本文以新疆农八师天业氯碱化工项目为例,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计算得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由此提出了促进工业大项目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工业大项目的研发、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和大规模融资,不仅可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同时可以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程,加快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步伐,拓宽区域专业化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从而加快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约化和现代化。本文以新疆农八师天业氯碱化工项目为例,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计算得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由此提出了促进工业大项目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经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对于我们客观冷静地全面分析和理性认识高铁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无益处。本文从研究高铁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着重运用"有无对比法"实证分析了沪杭高铁对浙江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浙江沿线区域必须实施共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合作竞争,形成浙江与上海共生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间打破原有的行政规划限制,重新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随着陆桥沿线部分城市领导联谊活动的连续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沿桥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沿桥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等许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沿线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审视全球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陆桥沿线城市更应进一步加强交流,广泛合作,携手发展,为实现陆桥沿线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自由高效流动,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旅游合作两个方面,分析了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首先,以广州为例,在旅游收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中引入高铁开通与否这个虚拟变量,分析发现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其次,通过对武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的分析,发现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显著地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利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监测"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协同合作和推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评价、影响因素和效应研究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构建区域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省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从地理区域和经济距离两个维度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征;从金融发展水平和制约因素两个角度分析造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得到如下结论:"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性特征,且影响因素也具有区域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按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状况、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人口发展状况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新疆人口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划分了新疆经济区域,建立了人口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负担三方面分析新疆及各区域的人口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张佑林 《经济地理》2002,22(3):331-334
“发展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说明了将温州市发展为本区经济“发展极”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指出以温州市为中心的闽浙赣广大地区目前是东南经济区为最薄弱的一环,而提升温州市的战略地位,则不仅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对整个东南沿海经济区的全面实现现代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将温州市建设成发展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区域发展中的区域形象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林  刘冰清 《经济地理》2005,25(3):294-297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形象的价值与魅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区域合作与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为了提高竞力,不少区域开始自觉地重视区域形象。文章主要从区域形象对区域发展的价值进行研究,论述了区域形象对区域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凤彩  吴彦丽 《经济地理》2008,28(5):841-844
根据我国航空运输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特征和规律对航空运输经济区域划分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为制定合理的航空运输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认清我国民航运输业区域发展格局.为未来航空运输业投资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文章以机场所在城市的经济特征、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以及地理位置等为背景,尝试运用断裂点模型,和中心城市辐射的引力范围,以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机场所在城市为中心进行民航运输经济区域划分,经过分析研究,划分出八大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5.
蒙中经济区区位条件及其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山 《经济地理》2000,20(5):30-33
本文通过阐述加快开发蒙中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分析蒙中经济区矿产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缘等区位优势以及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区二元结构等制约因素,提出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蒙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管理协调专门机构、健全机制体系、适当扩大城镇辖区和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等加快蒙中经济区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黎鹏 《经济地理》2006,26(2):186-191,245
地缘经济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在地域表现上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能有效地推动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论文从地缘经济区的发展前景、主要特征和合作开发的普遍效应等问题的讨论入手,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实践成果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实践策略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地级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钊 《经济地理》2006,26(3):418-421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四川地级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分析这种影响.从1993年到1998年,先后对原南充地区、达县地区、乐山市和内江市进行了拆分,在保留原有四个地级行政区建制的同时,新设了广安地区、巴中地区、眉山地区和资阳地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自区域拆分后,新设地区和保留地区经济均取得了高于周边同类地区的发展速度,而这种拆分对新设地区的中心城市发展有更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确定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范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分析目前划分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城市的中心性强度,应用扩展后的城市断裂点理论和倍增加权Voronoi图相结合的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中心城市自1990年以来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变化。研究发现:黑龙江的城市经济区影响范围的整体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南部地区城市发展态势较好,影响范围有北扩趋势;大庆和牡丹江城市经济影响区的范围有所扩大,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的影响范围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19.
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制订了设计方案,包括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以及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6年来,在示范区按照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进行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