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主要指的是城市在建设中能"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因此,海绵城市也可以叫做"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的出现,是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上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来说,我国已经确定了相应的建设时间表,并且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方案.我国推广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使70%的降雨能够就地消纳和利用,减缓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作为参与主体,存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基于上述问题,借助囚徒困境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政府应当兼顾长远利益,扫除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加大海绵城市投资力度,企业和公众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从而实现三者利益最大化,以期能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决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恶化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以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大海绵体建设的路径,有效利用城市郊区空间的具体对策,希望对武汉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技术经济》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推进,针对目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解析澳大利亚城市水管理目标的转型及水敏城市设计(WSUD)演进过程,将水敏城市设计演进分为萌芽、产生、示范及应用4个阶段,进而分析其演进中的成功经验与前沿趋势,为我国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景观规划设计以启示与借鉴。认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行政与制度建设、设计科学依据、项目监测与评价、项目示范推广,以及处置序列合理组织5个方面进行改进与突破,从而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2015,(Z1):38
财政部最近发出通知,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内涝之间的矛盾,并有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根据通知,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具体补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也是城市政府指导调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城市政府认真研究.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改进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的城市设计应具有降低城市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补充地下水、净化城市水等功能.海绵道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设施能够大幅度减少城市不透水铺装面积,大幅增加雨水渗透比例,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够降低行车噪声,提高雨天行车安全性.鉴于此情况,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绵城市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将城市雨水有效地收集、蓄存、利用,因而能够起到防治城市内涝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缺乏的双重作用。但是海绵城市建设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用地紧张、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结合山地城市济南市的地貌、水文特点,提出了山地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合理对策。具体对策包括:结合城市化过程的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注意灵活多样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本;科学设计集、蓄水设施以防止城市雨水污染;充分利用城郊空间以破解海绵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0.
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这个系统的建设意味着从传统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的社会技术转型。参照澳大利亚的发展过程,研究显示在海绵城市发展前我国城市大多数还处于"城市高效排水控制阶段",并在国家大力推行之后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转化依赖于社会技术体制主导的发展路径。我国的大量推广对这个发展路径非常有利,但同时也会伴随快速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政府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应该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面承担更多的角色,从进一步构建社会大环境、创新管理机构和社会技术体制、促进机构合作和研究、加强公众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迅速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安全及水生态问题的挑战,澳大利亚实施了水敏感城市建设战略及其绩效评估实践。该国目前已发展了两种水敏感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即水敏感城市指标和水敏感城市评分)。水敏感城市指标侧重于水敏感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宏观评估,其理论依据是城市水管理转型、水敏感实践原则和水敏感成效等理论;而水敏感城市评分侧重于水敏感城市设计项目的微观评估,其理论依据是水敏感实践原则理论。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评估实践对当下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城市雨洪问题,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充分利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进行雨洪管理。首先分析了城市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城市湿地雨洪管理的策略,最后论述了城市湿地雨水管理的景观设计途径。指出城市湿地景观设计要依据雨水在源区—迁移—汇流域尺度上的过程,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设计集水、输水、汇水景观,对这一全过程中的雨水进行汇集、渗透、过滤及存贮等处理,实现对雨水水量、水质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缺水与城市雨水灾害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随着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两处应转变的观点:一是规划引领原则面临着要统筹多种规划,不利于统一要求,针对此,文章提出"生态引领,多规融合"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二是以往的海绵城市建设往往是以街区、社区或者城市规划区为规划建设对象,不具备系统性与整体性,针对此,文章提出"建设以小流域为控制单元"的海绵城市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对于正在迅速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国而言,城市水业更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朝阳产业,整个水行业链条,从水源、供水、节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等各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逐步到位,城市水业单纯依赖政府投资或以政府为主体贷款开发建设,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城市水务投资、运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我国私人部门参与城市水业投资已获得阶段性进展,但面临诸多的政策困境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焱  曹磊  沈悦 《技术经济》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既有居住小区量大、面广,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提高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水平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文章研究了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特殊意义,分析了既有居住小区水环境及绿化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方案设计策略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既有居住小区绿化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频频发生的城市内涝问题给城市居民带来诸多的困扰,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成为缓解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消除城市内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层面存在较大障碍,PPP(public-private partershi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困境提供了可能。文章从海绵城市项目的特点与建设难点入手,结合PPP模式的优势与应用现状,指出利用PPP机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公私合作关系中亟待解决的困局,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新时代提倡的城市发展理念,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中的给排水工程属于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海绵城市的给排水建设中,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挥出海绵的真正作用,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城市化和暴雨造成许多城市内涝渍害等问题,迫使我国一些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宁乡县总体规划前后,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措施,显著提高生态水网完整性,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得到大幅改善;硬质地面的海绵化综合处理方式,增强了城区地表水循环过程,增大了降雨下渗,削弱了降雨径流峰量,降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前期规划、经济调节、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议,以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减弱对现有治水途径"工程性措施"的依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性措施"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