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服务社会的理念,学习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发现影响事物发展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实现有效的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科学设计,系统培养,重点激励。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建设教学实习苗圃在教育新形势下高等林业院校传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林业大学为贯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教学实习苗圃中进行课程实践环节的创新性改革,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新科技、新技能;同时,实习苗圃的开放式管理为本科生营造了科研创新、科技活动及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慧仙 《时代经贸》2012,(2):203-204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246-247
国际化视野的需求把我国高职教育从国内市场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构建21世纪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工程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把握以“知识积累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高速增长、快速传播、迅速转化的背景下,教育要走素质教育之路,走开放教育之路,走创新教育之路,而教师也必须有开放、创新的素质,才能做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路人。作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因此,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殷  陈瑜 《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31-232
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责任,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我们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探讨在现有的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迫在眉睫,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具有中国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是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推行“人才+”模式的重要瓶颈。以全国享有创新型人才称号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6位人才为样本,借助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多角度问卷调查和多层次数据分析,发现“六重六轻”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现实,指出当前阶段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平台、创新人才服务机构和创新人才合作平台,缺乏战略性产业链专项人才工程,境外培养渠道少等困境。为此,提出树立“大人才”观念,成立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和创新人才工程评测研究院,研发设计创新人才工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培养经费申请、发放、使用和监督制度,设立战略新兴产业链创新人才工程项目,加强境外培训项目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本省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该措施,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师生民主、平等的主体关系,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构建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提出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计算机方向课程,构建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培养的计算机方向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向社会输出"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是科学”,“为了那个叫作谋生的间接保全自己,有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 在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形势下,以斯宾塞的谋生最大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思想为指引,在大学教育中重点开设符合学生创业的课程,开展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贴近当地经济开展实用教育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原生力,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是草根创业教育的创新力,促进经济发展是草根创业的经济力。由此可见,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掌握草根创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大学生草根创业,摸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之路,不仅有利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使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宝贵的财富;又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的知识含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创新团队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知识共享,但是较少有实证研究探索心理契约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通过对30所高校514名大学创新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意愿是知识共享的前提,心理契约中的团队责任和成员责任对知识共享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同时团队责任还可以通过影响成员责任间接影响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结论对于在大学创新团队管理实践中如何促进知识共享的发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非本土知识国家战略系统提出发展本土知识的价值纲领,并从国家教育、创新系统,政府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政策和法律调整框架,人力资源发展和能力建设,信息和研究机构建设等方面,阐明南非发展本土知识的方向和措施,对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同时,就国家层面管理本土知识而言,南非本土知识国家战略是非洲面向新世纪积极建构自主发展动力体系的新探索,将对非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林春培  张振刚 《技术经济》2011,30(10):16-21,32
基于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探讨了企业既有知识资产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推论和假设:企业既有知识资产对持续性创新和以外部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既有的高嵌入性知识资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阻碍作用,用于防御外部破坏性创新的既有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环境动荡性和独占性以及企业吸收能力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优质生源、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声望等角度探讨了研究型大学重视本科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存在定位不准、教师不愿意从事本科教学、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以及精品教材奇缺等问题,提出了成立本科教育改革委员会、建立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和规范教材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必要性,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是大学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要。提出了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大学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培养个性多元化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实验教学是重要环节,而科学研究是在实践、研究中锻炼人才;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是目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实践成功的育人之道。通过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毕业论文与设计性实验的作用,发挥教师在实验教学与科研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以重点学科为依托,组织学生申报科研项目等多方面的阐述,探讨了实验教学与科研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1995—2012年中国5大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对创新追赶绩效中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知识创新绩效作为内生变量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市场竞争效应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不存在促进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新绩效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FDI的双重溢出效应对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存在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新型能源对满足能源需求,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新能源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教育资源与新能源企业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企校共建新能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详细阐明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新能源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双赢。实践证明,该模式具备可行性和前瞻性,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