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难以满足社会化的整体需求,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主体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培养资源较为分散,影响整体性人才培养效率.在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整合的视角下,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进一步的提高了创新型人才的的运营效率.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提高创新创业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志国 《经济师》2014,(7):229-229,231
目前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坚持战略规划、高端引领、使用为本、自主培养等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实施路径上,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加快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技艺和技能为重点,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使用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项资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就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从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培养思路入手,规划建立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体系、创新系列课程、创新人才基地、实践性教学体系、课外科技活动、创新环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深入分析研究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情况,这对于信息安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产学研的视角,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入手,从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制度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壮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1):123-126
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在于人才,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社会大环境是“双型”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246-247
国际化视野的需求把我国高职教育从国内市场推向了广阔的国际空间,构建21世纪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工程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把握以“知识积累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培养KAQ复合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而综合创新能力不强。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大量的工程创新型人才。我国工程师主要来源于高等工科院校毕业生,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仍然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联系实际不够、市场意识淡薄等诸多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为此,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与企业紧密合作等培养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一些对策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开发的历程,指出政府构建的创新系统是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开发的有力保障,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内部的正规教育体系、非正式学习平台、创建研发园区、创造产学研合作渠道等培养和聚集创新型人才;对外亦通过不断吸引留学人员回归、大力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等途径引进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创新型人才开发面临与产业发展失衡等问题,提出革新高校教育模式、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更是明确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已迫在眉睫,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具有中国民办高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阐述培养汽车创新型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海南大学汽车专业建设特色,提出“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园区的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能力本位、"做中学"与"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与产学合作三个方面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内涵进行科学分析,凝炼出市场导向、全人教育、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张扬个性、一体化、开放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提出改革的目标是主动适应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改革的路径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规格要求,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及项目设计,教育教学资源体系与教学平台体系的重构,课程改革方案编制,评价方法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培训市场相对混乱无序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困此,提出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应用型人才、创新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关注流通业人才国际化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流通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协同创新网络化导致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功能失位的问题,提出欠发达地区基于现有创新资源的潜在价值嵌入云协同创新机制解决方案。建立多维集成产业云协同创新平台是欠发达地区嵌入云协同创新的前提,多维集成的系统性框架强调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和创新政策三者对创新资源集成、云技术集成绩效的保障作用。云协同创新平台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有利于增加欠发达地区参与协同创新的方式,欠发达地区可遵循创新情境嵌入-创新网络嵌入-创新需求嵌入-创新项目嵌入-创新能力嵌入过程,逐渐嵌入区域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从创新资源云服务需求者到供给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让学生树立创新服务社会的理念,学习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创新的科学方法,发现影响事物发展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来实现有效的创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科学设计,系统培养,重点激励。  相似文献   

16.
何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106-108
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相关人才需求缺口加大。通过对当前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初步提出探索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并探索多元化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注重实践实训课程,以及建立健全多层次过程性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政府干预视角探讨创新驱动对区域人才配置的作用,借助中国258个城市2004—2018年面板数据,对创新驱动促进区域人才配置的动力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创新驱动和政府干预均能有效改善区域人才配置,加入交互项后二者对区域人才配置的效应进一步增强;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西部创新驱动对区域人才配置呈现出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政府干预以及政府干预与创新驱动的交互项对区域人才配置的效应均呈现出一定区域异质性;创新驱动对人才配置的效应受到政府干预程度影响,存在政府干预的双重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8.
韩鹏  高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240-241
针对东部煤电化发展现状中人才短缺的现状,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研究。研究要建立在对煤电化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基础上,并围绕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无缝持续性指导与管理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环节,阐述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为东部煤电化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杜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189-191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确立"校企共育、三环相扣、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等步骤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对指导未来科技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对1978-2017年我国科技人才政策进行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梳理和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整体状况、发展过程及趋势。从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国家级各部门政策文件内容两个方面,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分为恢复调整、深入改革、战略导向及创新发展4个时期,分析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历程中的特点及各阶段政策关键词,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客体、政策工具等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化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科技人才政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