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兼业化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农户在一个家庭内部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的结果。农业兼业化使农民收入构成不断多样化,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得出进城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的结论。为了避免过度兼业化导致的粮食供给趋紧危机,政府应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专业化,在保证粮食供给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确立了农户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微观运行的主体地位。以农户收入来源为主,并参照其经营性质和经营规模,可将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划分为以下五类群体:半自给小规模纯农户;商品性大规模专业农户;以农业为主业的兼业农户;以农业为副业的兼业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的纯非农户。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户结构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动,农户兼业化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在如何看待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上目前有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是世界各国农村发展中的共同现象,因而我国也必然会在小规模土地经营的基础上走上农户兼业化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户兼业化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化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户兼业转化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兼业农户深度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运用多元Logist 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家庭原始资源禀赋对农户兼业类型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户主年龄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教育年限和主要职业类别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以及农业户转为非农户均没有显著影响。(2)家庭劳动力数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它是农业户向兼业户甚至非农户转移的重要因素;照顾家人因素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农业户均没有显著影响。(3)承包地面积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承包地面积不是影响农户兼业的显著因素,反而是农户转为非农户的显著限制因素;承包地块数和承包地距离,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农业户均没有显著影响。为促进农户的深度分化,应多部门联动,出台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着重提升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和促使农户转出家庭承包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三大地带农户兼业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强 《经济地理》1999,19(1):73-76
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经济向多样化经济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户兼业现象越来越普遍。据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农户兼业率为43.18%,其中二兼农户(以非农为主)占15.52%。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划...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实际上是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第二步改革,国家取消了统派购制度。这两步改革,一方面使农民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方面是将农业推向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农业经营形式的目标模式,到底是专业化还是兼业化,人们看法不一。韩俊同志在《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4期,以下简称《探析》)一文中认为我国农民经营形式的目标模式是兼业化。对此结论不敢苟同。相反,我们认为,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农业是一个处于波动和调整中的产业,农民的经营形式越来越取决于城乡工业的发展及其与农业的关联方式,现阶段农民的兼业经营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农业本身的发展而最终向专业化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农户兼业经营状况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梅建明 《财经研究》2003,29(8):69-75
本文是对湖北省部分农户兼业经营状况调查的一个实证分析。调查实证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户总兼业率已经相当高,超过70%,且一兼农户占主导地位。(2)不同类型农户在会计计算结果、生产率、耕地占有及利用、劳动力资源及利用、物质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随着农户兼业率的上升,兼业经营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3)在未来经营意向上,不同类型农户继续兼业经营的倾向非常明显,这说明农户兼业经营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农户兼业行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兼业是指同一个农民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劳动或经营的一种就业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兼业行为有不同评价,文章对兼业行为的动因、影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改善兼业化的对策以及兼业化研究方法进展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外比较看我国农户兼业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兼业化是农民提高收入、实现非农化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有必要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来加以研究。农户兼业经营指农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既经营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一种跨部门经营现象,它既可以是农户所有劳动力都同时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经营,也可以是农户内部部分劳动力同时  相似文献   

10.
章政  祝丽丽  张涛 《经济地理》2020,40(3):168-176,184
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兼业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更进一步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建立bi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兼业化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细分探讨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全国农户兼业化程度逐年加深,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进展缓慢;②存在以非农就业、理财投资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出概率和以农机投入、农业补贴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入概率的显著中介效应;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随着农户家庭平均年龄增加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关系。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采取分类管理、针对施策,以激发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李学清  刘雨 《经济问题》2012,(4):121-125
自耕农所有制是日本农地制度的基础,它所赋予的农民对土地的充分权利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保证了日本粮食和各种农产品的充裕的供给;同时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日本工业,尤其是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民非农兼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农业收入和兼业收入的相互补充使日本农家收入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达到或略超过城市家庭,实现了城乡收入均衡。在我国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日本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扩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经济纵横》2004,(6):24-27
在诸多条件的制约下,我国农业的规模经营难以扩展。农户的兼业化经营既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扩展的原因,又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扩展的结果和表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努力,应特别注重发展以农户兼业为基础的契约式联合经营。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主体,也导致农民的经济分化、农户兼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农民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它对农民政治态度、农村政权和民主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主体,也导致农民的经济分化、农户兼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农民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它对农民政治态度、农村政权和民主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户根据家庭净收益最大化来优化配置劳动力,该优化配置决定了劳动力剩余状态;家庭净收益最大化使得兼业家庭偏好把劳动力投向非农行业,导致农业生产的中间要素和劳动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家庭根据净收益最大化来配置劳动力之后仍存在劳动力剩余。贫困地区非农工作机会少,加之农户受教育程度低,且多为少数民族,找到非农工作的机会渺茫,这就解释了我国城市"民工荒"与贫困地区劳动力剩余并存的现象,但劳动力剩余规模并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劳动的自主化和非农产业就业机会的扩大,农户兼业经营愈来愈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木文对此做一初步探讨。一、农户兼业经营产生的机理农户兼业经营是农户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把多种生产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和规模组成多种项目,从事多种产品生产或劳务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农户兼业经营按农户经营各业收入占总收入的不同比重,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农(包括以牧、以渔、以林)为主,兼营它业,如  相似文献   

17.
农户兼业经营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农户兼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但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降低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障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兼营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8.
农户兼业经营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农户兼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但对农业本身的发展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降低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障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兼营农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户粮农的调查资料,通过对兼业户与纯农业户的比较分析,从粮农家庭视角出发考察了农户兼业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利用Oacaxa-Blinder模型对家庭特征及其他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分析后,结果表明:兼业户由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了优化配置,相比纯农业户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兼业户的家庭收入与粮食亩产水平都要高于纯农业户。因此,对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来说,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须建立在纯农业户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与进城农民待遇得到根本改善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地将农民家庭驱向城市,导致农民家庭"被市民化"的政策,以及盲目集中土地,粮食生产"被规模化"的行为,短期内既不利于粮农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做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弱势与低效.是其难以参与国际竞争的根本所在:以家庭承包为经营单位的小农经济,使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提升都受到很大局限.而要突破这种局限,惟一的选择是实现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