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日本在保持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连续稳定评价的同时,还不断研讨改进评价方法与程序,并与相关法律法规的适时调整相结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RD)政策评价体系。在简要分析日本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与该政策体系配套的"科技创新(RD)政策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探讨了该评价体系在科技创新政策动态反馈调整机制中的作用,并在对比分析日本《国家研究开发评价指南》、《文部科学省研究及开发相关的评价指南》、《经济产业省技术评价指南》等科技创新评价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对日本部分政府部门实施科技创新(RD)政策评价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剖析。力图通过对日本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方法与实例的研究,初步辨明日本在该领域实施各类评价的目的、对象、指标、方法、组织模式、评价结果运用等,以供我国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日技术创新的差异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中分别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和“生产-技术-科学”的技术创新模式,并带来了不同的效果。本文从创新的基础、创新的动力及创新的制度模式来分析两者的差异,并提出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丰田汽车技术追赶主要分为技术引进阶段、模仿创新阶段、自主研发阶段和技术超越阶段。通过对日本丰田汽车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得出日本丰田汽车技术实现超越的成功经验和主要特征:丰田汽车实现追赶是既包括市场占有率追赶又包括技术追赶,是一种复合模式,又是自主创新与网络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在丰田汽车实现技术超越的过程中,其战略和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体现出丰田汽车良好的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能力和知识学习的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日本佳能公司的技术多元化战略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进而总结了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技术机会能力、产品开发战略以及外部知识获取在技术多元化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不同类型的技术多元化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已成为大学衍生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阐述日本协同创新政策,介绍日本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现状,并以日本iPS Academia Japan公司为例,分析其协同创新的机制及成功之道,总结其协同创新模式。由此,对中国大学衍生企业协同创新的启示主要体现在融资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思培峰 《技术经济》2013,(2):45-50,58
通过回顾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发现可将影响产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因素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术、参与主体以及制度法规。结合产业技术赶超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机制模型,并以印度制药产业、中国生物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对知识技术投入、参与主体协同、制度法规制定的倚重程度不同;只有根据各产业的特点来选择技术赶超路径,才能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作用,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国家,但两国技术创新特点大不相同,美国更倾向突破创新,而日本更倾向渐进创新。突破创新与渐进创新有着各自不同的演化特征与规律。美国的技术创新系统更崇尚"市场"和更容许"试错",不确定性和无方向性考虑包涵于系统设计之初,有利于突破创新的出现;日本的技术创新系统则更相信"政府"和更强调"针对",确定性和方向性是系统运转成功的前提,有助于渐进创新的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造性综合两种模式之长,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技术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企业文化,如终身雇佣制、对技术的疯狂追求、坚忍与不妥协的精神、团队协作,让日本缔造了家电领域的神话。但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日本企业文化中负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终身雇佣制带来的体制僵化、狭隘的唯我主义的人才晋级机制、忽视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创新文化的缺乏,让日系家电企业逐渐走向没落。日本家电企业对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技能过于自信,忽略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产品,他们在自以为是的技术道路上走了很远,回过头才发现消费者走在另一条路上。  相似文献   

10.
创新集群由企业、研发机构、协调支援机构等要素构成,是通过各个要素间的分工合作,创造和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实现竞争优势的组织网络。利用这一概念性框架,对日本九州半导体集群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九州半导体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具有由政府主导、要素条件完备、重视产学官合作等特点,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创新集群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直接影响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未来,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而产业技术创新更多表现为依托团队的合作创新。借鉴典型发达国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成功经验,如日本和美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体制机制与宏观公共政策,分析我国创新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政策建议,如采用旗舰护航制、技术研究组合等创新团队体制来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同时加强支持合作创新的法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德侠  刘昆福 《经济师》2007,(6):102-103
我国的近邻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地从一片废墟上,重建成为了今日世界瞩目的技术和经济大国。通过对日本成功经验的分析得出,适当的战略选择和政府的产业政策是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一切都是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要自主创新,不断自我总结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美、日、欧盟绿色技术创新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构建了不同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并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不欲的成绩。对三者的创新模式、技术、组织和政策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创新服务体系的产业特点的阐述,分析了创新体系的构成;比较研究了美国、英国及日本的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创新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产值仅次于制造业,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制度环境不断调整改变的过程。日本文化产业制度创新注重整体上推进立法、战略规划、产业政策与执行措施:一是注重从立法上对文化产业进行保护、管理与促进;二是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高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出台刺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财政投入政策与扶持措施;四是出台具体产业政策并不断改革完善。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日本文化产业制度安排及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新管理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 《技术经济》2013,(6):1-9,84
指出研究者们从不同视角理解创新的内在规律以及过程,提出技术经济学科应继续将创新作为学科研究重点,并引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梳理了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即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创新乃至协同创新、从渐进式创新走向突破型创新、从基于技术的创新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从国家创新体系走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而对日本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阶段的科技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而我国则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科技创新乘数极低.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技术能力、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和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假设模型;分析了技术能力与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了技术能力与创新战略的匹配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归纳和梳理了我国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科技创新团队的模式及格局,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团队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借鉴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科技创新团队资助的模式选择和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20.
融合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的过程。按照内外部技术的不同比重,融合创新可分为:复制式融合、改良式融合、嫁接式融合等3种模式。对3种融合创新模式进行比较;从企业创新资源和能力、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阶段和外源技术特点等维度分析融合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企业融合创新模式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