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论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不同形态的文明对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新形态的文明,它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生产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先进性要求。发展生态文明的先进生产力,就是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本质上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生态文明的生产力基础。人的文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须顺应自然、遵循生态规律,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遵循生态经济规律,以维护社会再生产的可持续性。要把传统的机器大工业下高碳、线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为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发展,满足人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 ,具备生态文明中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人类文明进程中 ,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生态文明与教育生产力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孙大飞 《生产力研究》2012,(7):85-87,261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前在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的提出,为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导原则和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既要体现理论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生态关系,也要满足这两种关系在实际发生中展开的现实要求。它是理论规定与现实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直接源于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它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提出直接源于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它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中国的未来需要生态文明,浙江的未来更需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全社会的共识之下建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并健全相应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更是适应浙江省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需要制定永续发展的决策安排,还需要相应的国家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标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力标准多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来探讨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研究却明显不足。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需探讨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也符合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基本要义。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就是人的生产活动与周围生态环境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这要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双重统一,实现物质财富生产和生态财富生产的双重统一,反映生产成本核算和生态成本核算的双重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对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构造和环境组成等方面都有特别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农村,根本在于构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共生共荣的新生活,关键在于对农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是人类生存的现实处境,其实质是人类发展的危机和文明进步的危机.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对文明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追问生态存在的文明境遇,反思人类进步的文明历程,可以洞悉生态危机文明的实质,收获真正的文明智慧和发展的科学启迪.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体现,也是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人类在生产观上的一场革命,是基于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呼唤"天人合一"的系统自然观,要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产力: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与基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构建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人类各文明社会的和谐相处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社会难题。文章通过对生产力基本概念的分析,提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精神生产力,并认为精神生产力是当今社会文化先进性价值标准的基础,是推动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认为大力促进精神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1)
习近平的生态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纲要和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治理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生态这一维度对生产力、民生、治理思路进行了新视角的理解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三者的内涵,为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含了社会价值、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强烈要求,是中国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观念上,摒弃传统的征服自然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态生产力是先进的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福霖 《生产力研究》2004,20(10):48-50
从三维角度考察生产力 ,即水平维、力量维和价值维。决定价值维的是生产力发展的文明取向。发达生产力由前沿、领先地位的水平维和强大的力量维组成 ,而先进生产力则由发达生产力加上先进的文明取向构成。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加先进的文明取向 ,生态生产力具备了先进生产力的主要特征 ,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造成人与自然相冲突、人与社会片面发展,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经济与自然协调互动、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代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力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