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补资产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技术创新过程的流动阶段、过渡阶段和专业化阶段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设施互补资产、营销互补资产、制造互补资产、供应商互补资产和财务互补资产在这些阶段的作用,提出企业和政府利用互补资产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战略决定企业能否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目前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研究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简单的分类,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选取了创新参与者和创新路径两个要素作为分析维度,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分为渐进性模仿创新、突破性模仿创新、渐进性合作创新、突破性合作创新、渐进性自主创新以及突破性自主创新6种战略类型,并分析了每种战略的适用环境,从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产品性能出发,将产品属性分为功能型属性和创新型属性,根据新创企业对产品属性的改进程度区分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了新创企业面对在位企业的竞争时进行渐进性技术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市场价格均衡以及各种均衡下的最优利润。探讨了消费者对产品创新型属性的偏好、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成本以及技术创新程度等因素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资金实力强的新创企业应从渐进性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选择其一;资金实力弱的新创企业应从渐进性技术创新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选择其一。  相似文献   

4.
突破性技术创新在当今社会对世界各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截然不同,实践中导致成熟企业被新兴企业所取代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5.
突破性技术创新构成了新企业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但是依托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创建的新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却无法提取创新的商业价值,导致了大量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化互补性资产对于技术型创业的影响.如果突破性创新仅影响既有企业价值链上游的技术能力,那么新企业应采取合作联盟战略通过与既有企业的合作利用其价值链下游的专业化互补性资产进行技术商业化.如果突破性创新摧毁了既有企业价值链整体的价值,那么新企业可以采取早期开拓战略,同时注意专业化互补性资产的积累,替代既有企业构建一种新型市场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创新尴尬"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对避免技术创新带来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积累机制、知识转化机制以及创新能力培育机制,以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秦剑 《技术经济》2012,31(11):21-30
对突破性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突破性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突破性创新与其他重要的技术创新类型(如渐进性创新、结构性创新、模块化创新等)进行比较,分析了突破性创新的类型和特征,阐述了突破性创新的过程和管理模式。深入评介了近年来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有关突破性创新的实证研究文献,对其研究设计、研究问题及研究结论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指出关于突破性创新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制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创新行为的实施,如何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成为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环境动荡性对技术管理能力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竞争敌对性对环境动荡性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荡性在技术管理能力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竞争敌对性能够强化环境动荡性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提斯(Teece)提出配套资产的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这一概念研究了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探讨了理论界对配套资产内涵的界定,梳理了配套资产的获取途径、配套资产与创新价值分配、配套资产与构建企业合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互补资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类型、合作创新动机,以及利益分配的各种观点,并作出了评述。文中指出:核心技术的独占力量和商业化发挥有赖于配套资产的协助,面对制造、营销、顾客服务、财务资源等众多特质互异的配套资产的内部化与组织发展问题,企业不但需要清楚辨识配套资产的标的物,也需要以某些评估标准来决定连结这些资产的具体作法,包括:内部化、合资、联盟、授权契约和市场交易等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强化效应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会对渐进性技术创新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越弱;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构建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概念,它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另外,构建了一个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指标体系.同时,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统计数据存在的有限性以及灰色性,尝试将灰色模型GM(1,1)应用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结合技术学习的内涵,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提出的技术学习模式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目前研究者多数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及其引起的技术能力提升,而对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的过程中是否也发生"技术学习"以及发展中国家形成的技术能力是否能实现质的跨越则缺乏研究,并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开展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内部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李晶  真虹 《技术经济》2007,26(12):19-22
在明确技术创新、创新力及技术创新力内涵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重点归纳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力发展的"4I"模式,最后针对我国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振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290-292
分析了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绿色创新体系新战略,阐述了绿色技术创新战略的层次,采用何种层次的战略,以及一般会依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选择的被动型战略、参与型战略、主动型战略和创新型战略,并提出要建设绿色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包括法律制度体系、财政税收体系、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毕克新  黄平  杨朝均 《技术经济》2017,36(11):16-23
首先通过辨析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系统地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概念的内涵。然后以传统创新系统为理论基础,从系统边界和系统结构要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功能与结构三个方面剖析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概念的内涵。最后基于产业和地理维度阐释了产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和跨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以及国家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和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和分析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力之源。在剖析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态势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上海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打破原来创新轨道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备受关注。企业不仅要判断好当前的技术范式的生命周期阶段,而且要辨析、预测未来的主导技术范式,而且企业应该正确地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机预测和把握;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产品需要努力地寻求低端市场的突破口进而向高端市场慢慢接近并逐渐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企业突破性技术和产品需要挖掘潜在的用户市场并培养他们成为主流用户,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高宏伟 《技术经济》2012,(12):33-40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20.
思培峰 《技术经济》2013,(2):45-50,58
通过回顾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发现可将影响产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因素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术、参与主体以及制度法规。结合产业技术赶超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机制模型,并以印度制药产业、中国生物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对知识技术投入、参与主体协同、制度法规制定的倚重程度不同;只有根据各产业的特点来选择技术赶超路径,才能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作用,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