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余数  李凯 《生产力研究》2011,(5):149-152
文章研究目的:借鉴俄罗斯经验,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针对青年群体的住房保障机制提供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俄罗斯针对青年家庭制定的住房保障措施对我国有借鉴作用,其中,打破原有单一的保障模式,适时制定针对特殊群体的住房保障措施尤其值得思考;(2)我国应尽快制定住房保障规划,利用政府、私人和银行三方资金帮助青年家庭获得住房;(3)认为青年住房问题是解决"夹心层"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廉租住房保障水平是衡量廉租住房保障状况的重要指标.借鉴社会保障水平测度模型,可以就现有的统计数据估算我国各地区廉租住房保障水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6年间廉租住房保障水平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单峰特征,廉租住房保障水平向小的一端收敛.而人均GDP水平与廉租住房保障平均水平的判别分析显示,各地区廉租住房保障水平基本与我国东、中、西部划分相一致,且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比较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蔚琼 《经济纵横》2015,(2):105-109
农民工住房问题是与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相伴而生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破解农民工住房难题、保障农民工住房权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制定住房保障政策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对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比较,剖析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将有利于深入探索更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4.
范铭 《当代经济》2016,(14):38-39
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进城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身的基本生存条件——住房却成为问题.如何为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应当成为流动人口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从完善进城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出发,以农民工住房保障为主题,利用对来沈农民工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资料,讨论农民工住房及住房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探寻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的可行思路与策略.其要点是以农民工家庭为单位纳入到城市住房保障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标准,允许农民工加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贷款,多渠道建设农民工公寓.  相似文献   

5.
落脚于我国现有住房保障对象缺失的实际,对住房保障对象的不公平性进行博弈论分析,提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高综合国力;把城市“夹心层”、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对象;构建农村弱势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北京市2004—2017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用保障房投资完成率和保障房竣工面积作为反映住房保障水平的指标,用欧希玛指数作为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VAR模型对北京市住房保障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住房保障水平已经对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产生了影响;住房保障水平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尚不显著;应该继续提高住房保障覆盖率,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农民住房保障对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合理引导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资源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农民集居意愿与宅基地流转意愿成正相关,即农民集居意愿越高,则流转宅基地的意愿就越高,反之农民集居意愿越低,流转宅基地意愿就越低;在住房得到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意愿、现居状况正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集居拉力、支付能力、政策认知及补偿机制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在住房失去保障的因素分析中,集居阻力则负向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提高农民宅基地流转意愿积极性,促进宅基地有效流转应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宣传推广惠民政策、健全保障性服务.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然而,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能力、土地资源的约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必须坚持适度保障的原则,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条件下严格控制建设和保障标准,防止由于过高追求保障水平而带来的福利刚性问题。设置适度可行的保障标准,关系着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和运营的可持续性,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权化住房保障治理模式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保障的分权治理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本地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偏好,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住房保障进入和退出甄别机制,有利于通过地方政府间竞争创新住房保障供给模式.但与此同时,住房保障分权治理模式与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业税费收入最大化动机相冲突,这使得地方政府提供偏低的住房保障.人口流动性的日益增强加剧了这种低效率,需通过完善地方税制、加强中央协调和增加对人口净流入地区的住房保障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来实现分权化住房保障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变革中的缺陷及其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步发展.其政策设计体现了以城镇住宅的社会化、商品化为政策导向,以实现"住有所居"为奋斗目标,以实施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为主要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在运行中存在的保障主体、保障力度、规范管理等问题需继续研究.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全方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分层次逐步调整和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体制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保障的本质含义是救助,是保障"人人有房住"而不是"人人有住房",主要形式应是廉租房。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应打破"二元"体制下对城镇范围内住房和居民群体的分割,而以整个城镇范围为基础,需要考虑迁移人口包括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以及城中村住房在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估算,城镇住房保障对象范围大约占城镇常住家庭总数的5%、并且每年增加40万户左右。我国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提供的小面积住房比例相对支付能力不足的低收入阶层的人口比例是足够的,现阶段甚至未来一段时期,城镇住房保障方式应以"人头补贴"为主、"砖头补贴"为辅。近年住房保障建设缓慢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不明,未来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住房保障资金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房价日益上涨,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逐渐显现,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本文基于该现状,深入调研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选择现状和住房保障情况,探究住房保障性政策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效用,有效诊断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并提出改进住房开发和保障政策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存在较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只有重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治本之策,主要重构策略为:将常住人口中的全部住房困难群体平等充分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现有保障性住房归并整合,与商品住房同房同价,通过货币补贴体现保障水平;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互通互联等。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发展期,科学界定住房保障对象,建立高效动态甄别机制,是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居住需求的先决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范围“过窄”、界定条件“单一”、界定标准“静态”,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与保障对象“错位”问题,本文对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标准、核算方法、甄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全国1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公租房准入政策和条件进行量化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公租房准入指数,用以反映城市住房保障水平.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公租房准入指数对家庭居住公租房的影响.结果 显示,公租房准入指数越高,家庭获得公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从而验证该指数的合理性.文章发现,尽管在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各地公租房仍然对外市户籍人口存在较高门槛.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持续增强,中央政府应建立对各城市科学合理的住房保障评估体系,重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大对外来居民的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6.
安华 《经济前沿》2006,(8):38-41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养老保障和住房保障各自存在着诸多问题。笔者试图将两者进行整合来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住房保障范围的变迁与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昕 《当代财经》2011,(5):84-91
在梳理政府住房保障范围的划分标准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回顾中国政府住房保障范围的阶段性变迁历程与现状,将中国政府住房保障范围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三方面,即政府定位不明确,住房政策缺乏长期目标和法律保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于住房保障范围存在不同的诉求;现阶段政府住房保障范围过于宽泛,但户籍壁垒又使大量低收入居民处于住房保障之外。由此,提出了解决我国政府住房保障范围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保障型住房的面积标准角度来研究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为使住房保障制度更加简洁、更易于实际操作,在制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住房面积标准时,选择按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住房标准。结合我国住房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文章确定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最低面积标准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按照分步实施的战略,确定了各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并给出了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四个方案。  相似文献   

19.
住房是公民得以生存的要件,有房住是公民基本权益。文章在定义住房的基础上分析了住房的基本属性,认为建立和完善住房双轨制是住房属性的必然,并由此构建城镇家庭住房保障框架,表明城镇住房保障是广泛对全体城镇居民的保障,重点是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评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房价的上涨,是我们共同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从2005年开始房价急剧地上涨,让住房问题成了社会的关注话题.房价居高不下,使得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住房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实施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普遍采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方式对低收入群体进行住房保障.本文会对成都市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总结出成都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