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总被引:83,自引:1,他引:83  
汪宇明 《经济地理》2002,22(3):372-375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嬴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带动边缘,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兴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带动边缘区域发展,壮在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竞争力受到城市发展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对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较高。2长三角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南京、无锡、宁波和绍兴为副中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差异明显。3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城市旅游吸引指数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竑  贾莲莲 《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城市化原本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农化过程。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发展中城市自身旅游功能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游活动发生,甚至集中在城市,旅游的城市“化”倾向成为一种趋势。在对旅游城市化概念进行全面解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除了是一种现象外,还是一种旅游活动向城市集聚发展的动态过程。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城市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在功能、设施、标示等方面的主动迎合过程。旅游城市化和城市旅游化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旅游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进行相应的“旅游化”建设,而城市的旅游化建设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旅游城市化的进程。最后以桂林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磊  陆林  穆成林  孙小龙 《经济地理》2019,39(5):207-216,225
交通对旅游流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铁作为近年来我国诞生的新兴地理要素,正在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聚焦高铁对典型旅游城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黄山市为案例地,通过对高铁开通前(2015年4月)、高铁刚开通(2015年8月)、高铁运行两年(2017年7月)、高铁网络形成(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观测、调查和预测,结合3 600份调查问卷和955条旅行社在线旅游网站线路数据,借助Excel、SPSS、UCINET、ArcGIS、Photoshop等分析软件和研究方法,研究高铁网络化时代典型旅游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高铁刚开通,黄山市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变化并不明显。②高铁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流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密度逐渐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显著,核心区逐渐向高铁沿线城市转移,形成新的旅游发展轴线,网络整体合作水平上升,"旅游核心+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最主要的合作形式。黄山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不断提升,呈现极化发展趋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高铁沿线城市的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普遍提升,成长为次级旅游中心和交通核心,非高铁沿线城市节点功能普遍下降。③预计到2020年,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将建成,黄山市高铁网络持续优化,旅游流网络规模继续扩大,网络发育更加完善,沿高铁线路将形成多个环形核心区,边缘区将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黄山市与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关系持续增强,对周边旅游地的辐射功能亦不断提升。黄山市节点功能和区位优势再次提升,沿高铁网络将形成多个次级旅游中心、交通核心,高铁沿线城市的区位优势继续增强,整体网络的空间分布更加均衡。④高铁开通至运行两年,黄山市旅游空间结构逐渐由不均衡的"网状"结构演化为"网状+链状"结构,待2020年高铁网络基本成型,将再演化为"核心—边缘—飞地"圈层结构,核心区辐射半径扩大至900 km,旅游地系统进入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
万绪才  张安  李刚  徐菲菲 《经济地理》2003,23(1):113-116
旅游者的旅游审美心理需求是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依据。文章尝试从旅游者的视角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旅游者评判的方式,构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文章最后对南京、苏州两市的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其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赖艳 《时代经贸》2014,(4):190-190
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文献,梳理了城市旅游出现的历程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并且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7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消费城市"兴起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laeser提出的消费城市理论从消费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经济的增长,认为城市能够提供令人愉悦的社会交往,种类繁多的商品和服务,丰富的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以及优美的城市整体风貌。城市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角色。消费城市的兴起反映了人性对于宜居城市的强烈需求,城市旅游发展将不再仅依赖于景点等传统旅游资源,购物场所、文化场所、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等非传统旅游资源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短期游客前来消费,最终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4-2010年长三角25座旅游联盟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修正DEA模型测算了城市旅游效率,并运用ESDA-GIS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与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效率呈现提升态势,源于规模效率的不断增强;②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热点区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冷点区向赣北、皖南集聚.规模效率的热点区位于赣北、皖南地区,冷点区集中在上海周围;③城市旅游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依赖性,固定资产和劳动力投入是旅游效率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通过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整合旅游产业链和优化投入要素比例等可有效推动长三 角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州夜间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卉妍  孙厚琴 《经济师》2009,(6):255-256
近几年,城市夜间旅游的开发悄然兴起。夜间旅游被普遍认为是提升旅游者审美情趣,丰富旅游体验和拉动夜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简介夜间旅游的概念、类型、特点、开发意义及成功案例,然后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分析苏州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夜间旅游发展的目标及“行在苏州——吴文化的体验与探索”的夜间旅游主题定位,并从旅游吸引物、旅游宣传和配套服务三方面提出苏州夜间旅游开发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嬗婷  陆林  章锦河  杨钊 《经济地理》2006,26(4):686-692
城市已成为当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日渐引起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重视。通过检索相关刊物1995—2005年期刊,同时参考相关专著,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认为城市旅游的影响、旅游产品、需求与供给、市场与形象是当前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结合具体案例地的描述性分析和简单的统计分析,宏观地反映了近10年来国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城市旅游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名俭  黄猛 《经济地理》2005,25(4):581-584
文章首先解析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等概念,归纳出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三个层面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最后将此体系应用于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的构成,分析了三峡工程给三峡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体系造成的影响和空间格局的演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秦学颀 《经济地理》2002,22(1):115-119
在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定位结构中,都市旅游被定位为重庆旅游的中心。而都市旅游的灵魂是文化。要发展重庆的都市旅游业,必须充分认识和挖掘重庆的文化价值,培育有较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重庆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人文山水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个方面。在发展重庆都市旅游时应对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包装,开发“巴渝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都市风貌”这三大品牌,突出景区主题,注重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发展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青藏两省区旅游业资源"点-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玲  李娟文 《经济地理》2005,25(5):740-744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廖卫华  梁明珠 《经济地理》2007,27(2):340-343,331
城市周边作为旅游发展的一种基本空间类型,其产品类型和结构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关注焦点。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加,环城市带旅游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以广州为例,分析了环城市带旅游产品类型和分布及其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主题公园、游乐场等主题型旅游产品,以及生态和度假旅游开发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环城市带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中华  刘继斌 《经济地理》2008,28(1):163-166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环太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从休闲度假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优势,同时也指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劣势与存在的问题t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苏州环太湖地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市场定位、发展原则、目标、发展思路和模式以及若干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邢珏珏  李业锦  赵明 《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719
文章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分析了许多城市提出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是否实际,最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2002年具有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城市有三亚、珠海等14个城市,它们的特征是在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或者拥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或者明显区位优势的城市。1997—2002年在这50个城市中,46%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取得增长,54%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下降。我国城市国际旅游面临着在城市第三产业地位下降的趋势,应重新审视和检讨原有国际旅游开发模式。三亚、桂林、北京等有实力发展国际旅游城市,而洛阳、成都和济南不适宜发展国际旅游城市。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与国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城市GDP、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还与旅游特色资源、城市区位优势、城市经济的活跃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提出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文章认为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吸引物集聚、旅游者集聚、旅游设施集聚、良好的可达性和充盈的客源市场促成旅游节点,具有一定规模旅游客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是旅游轴线形成的标志。研究发现区域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展经历"点—轴系统"发育前的均衡、"点、轴"初步发育、"点—轴系统"成长发育和"点—轴系统"成熟发育四个演进阶段。在2000年以前,2000—2002年,2002—2005年,陕南区域旅游"点—轴系统"分别经历了"点—轴系统"发育的前三个阶段,但之后,陕南旅游发展缓慢,至今未迈进旅游"点—轴"结构系统的成熟发育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推动陕南旅游"点—轴"结构系统发育成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李跃军  孙虎 《经济地理》2007,27(3):502-504,521
城市和景区是区域旅游网络中两个基本节点,它们之间关系紧密,包含多种空间匹配关系。数量关系上由一对一匹配、一对多匹配、多对一匹配、多对多匹配构成;等级关系上由正位匹配和倒位匹配构成;距离关系上由城区城郊型、一日游型、离散型构成;几何分布关系上由点轴匹配和面状匹配构成;管理匹配关系上由同位管理匹配和异位管理匹配构成。分析城市与景区空间匹配组合特征,对于寻找合理的景区依托城镇、采取正确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