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是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职业技能大赛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对人才的培养起到极大促进作用.技能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本文从高职技能大赛的角度出发,在相关教育原则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探讨技能大赛对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国内关于网络创业教育研究现状来看,面向整个专业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较少,至今并没有产生一个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模式。本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淘宝创业实验室,设计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能真正培养出高速发展中的网络经济真正急需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创业性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3.
杨赛男 《经济师》2023,(10):143-144
“以赛促创”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但是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创新型、复合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了“以赛促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赛促创”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对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中国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产学研的视角,从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及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入手,从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制度三个层面论述产学研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等农业院校选择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趋势。创业型人才类型包括科技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信息服务型人才和教育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创业型人才要借鉴国外创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立足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优化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型的教育。近些年来,国内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准入要求很高,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2011级工商管理招生分数虚高,影响了我们对专业的看法,导致招收学生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婷  王雨韩  李雷 《经贸实践》2016,(18):191-192
创新创业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地方之一,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必须担当起民族大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更不能脱离专业背景来谈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来构建贵州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珊 《经济师》2023,(1):157-158
在现有国家政策环境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改革的积极重要性将不言而喻。创新创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对于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培养学生各项活动能力实践水平的系统培养,也会产生一个新阶段的历史借鉴价值。文章重点针对此,探讨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复合创业能力素质培养的新要求,并系统分析在创新创业类人才视角引导下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复合实践能力素养的最新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三梅 《经贸实践》2016,(15):82-83
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生不仅仅作为工作者,同时更应该成为岗位创造者.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传统教育对于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均重视不够或操作性欠佳,尤其是在新建本科院校或独立院校中,开设此专业不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改变该专业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需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创新创业人才,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融入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难以满足社会化的整体需求,究其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主体各自为政,导致人才培养资源较为分散,影响整体性人才培养效率.在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整合的视角下,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进一步的提高了创新型人才的的运营效率.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提高创新创业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的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彭成业 《时代经贸》2020,(10):89-91
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转向提质增效的背景下推出的有力举措,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入手,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在人才培养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专业特色不明显,偏重于系统的书本知识传授,实践环节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创业教育薄弱,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探索并建立创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张微 《当代经济》2018,(6):48-49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在迅速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的发展,因此,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校企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让我国电子商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并对此阐述了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多层次创业人才“2+1+1+X”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高校转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创业人才培养要求,按照人才培养基本规律,提出高校多层次创业人才“2+1+1+X”培养模式,并从创业理论知识、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战经验、创业辅导与跟踪扶持四方面,阐述了普及性、专业性和研究型多层次创业人才培养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探索出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立实践教学平台,开设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电子商务岗位技能课程,培养大学生的电商就业技能;改变培养方式,设立实训平台,引企入校,课岗融替,让学生在企业的实战工作中去锻炼学习岗位工作技能;设立创客平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改革,实现了精准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培养了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创新创业型人才,提高了青岛黄海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培养要求,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结合我国的具体实情,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以便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了客观要求.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质量与规模,而当代社会,大学生即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创业型国家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地,更要为做好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出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管理机构的鼓励和促进必不可少.故此,高校学生,高职院校、教育者和教育管理机构都要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为此,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加大了电商人才培养力度.不过,整体来看,创新创业型电商人才仍旧相对紧缺.文章结合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对策,希望能对高校电子商务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5)
创业型人才培养经济政治意义重大,培养模式和途径丰富,教育教学体系差别明显。美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创者和践行者,教育成效显著,在教育理念、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