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对格雷纳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部经济带平均宏观税负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宏观税负低于东部经济带,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同时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分析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对资本征税显著地降低了人均GDP增长率,不利于经济增长.对劳动征税对人均GDP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消费征税则显著地提高了人均GDP增长率,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本文进一步对税收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证实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文章以内生增长理论中生产性产品多样性模型为基础进行经济核算,提出了衡量TFP增长率变动趋势的三个命题。结合这三个命题,文章分别用技术吸收能力、研发支出/人均产出、研发支出/人均资本、投入到研发部门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劳动力份额作为TFP增长率的衡量指标,对近年来我国的TFP增长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我国的TFP增长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势头。这表明我国经济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安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原型。通过构建关于安徽省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人力资源增长率之间的VAR模型.勾画出资本、人力资源两种要素增长率对安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反应,并测算高等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安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安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重新估算1978~2011年中国30个省区市资本、劳动与实际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了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区市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各年度资本与劳动要素份额等变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各阶段TFP增长及其子项目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TFP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及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979~2011年期间,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着抑制作用,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西部相对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相对东部地区的持续恶化,是导致中、西部与东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增大,许多地区的TFP增长率甚至绝对水平下降,特别是纯技术效率恶化,经济增长日益依靠不断扩大的资本投入。TFP增长的波动与GDP的波动高度相关。而TFP增长的长期趋势与资本增长率的长期趋互补,分别与GDP的长期趋势即潜在增长率保持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由于2008年以来,许多省份的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只有不断通过制度改革、技术研发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TFP增长水平,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人们普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TFP测量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使用KLEMS框架测算我国行业层次的TFP增长率以及Domar加权的TFP增长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间投入是我国行业层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本投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低的边际劳动效率劳动投入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7.
任若恩  孙琳琳 《经济学》2009,(2):925-950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人们普遍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可持续性。本文介绍了TFP测量理论发展的历程,并使用KLEMS框架测算我国行业层次的TFP增长率以及Domar加权的TFP增长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间投入是我国行业层次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资本投入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低的边际劳动效率劳动投入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来自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WEO)中G20集团全部国家及地区在2001—2016年的实际人均GDP增长率、 国家财政赤字或盈余率和公债规模占GDP比率三个变量,对其做平稳性检验、 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其结果显示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双向互为Granger原因,更重要的是二者的这一因果关系主要表现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同时,本文对20个国家资本形成总额、 实际人均GDP、 公共债务负担率、实际人均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 私营部门信贷总额占GDP的比率、 老年人抚养比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以及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率等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横截面及面板回归,结果显示公共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估计的文献中,采用对偶法进行测算的还比较少见.从理论上来说,对偶法与索洛残差法得到的结果相等,但对偶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估计资本存量.本文从估算方法、选取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改进,以期能够测算TFP的增长率.然后,本文以相关数据估算各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各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一个简单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因此测算和回答能否和如何如期实现该目标,对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坚持“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根据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对2021—203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了测算。一是参照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在我国相同发展阶段时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变化,模拟设定我国未来各主要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二是通过运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基准、乐观和悲观三种不同情境下未来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验证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三是依据主要要素对潜在增长率的贡献度,提出我国如期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拉姆齐模型是研究一国宏观经济最经典的模型。运用跨时分析方法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把实际有效汇率因素引入开放的拉姆齐模型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的上升以及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均会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HP滤波法及其在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蓓 《经济师》2009,(1):28-29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指出生产函数法与多变量结构化分解法不适用于测算地区潜在产出;然后,使用HP滤波方法对1982年-2007年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及适度增长区间做了初步预测。分析表明,在分析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应参考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不同参数的HP滤波器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0—2005年我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继敏  刘卫东 《经济地理》2008,28(5):760-764
以经合组织(OECD)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方法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GDP的变化,并分解为资本效率、人均资本、专业化、就业率、活跃人口等几因子.比较了各省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及原因,并且进行了归类.结果显示,对所有省份而言,人均资本的增加是CDP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因素,资本效率下降是重要的障碍;专业化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就业率、活跃人口在多数省份为正面的影响,然而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测算了1985~2008年我国生产要素在农业部门的实际配置情况与最优配置比例,并以此为基础衡量了我国城乡经济资源配置失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在我国农业部门的配置比例已趋于合理,我国城乡经济资源配置失衡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比例过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会显著提升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并逐步消除中美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  相似文献   

16.
<正> 一、1991—2010年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基本特征 1.1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根据我们对未来17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的预测,并结合定性分析,结论是:1991—2010年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据测算,90年代我国GDP可保持年均9%的增长率,2000年GDP可达41857亿元(人民币,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人均GDP可达3283元;2001—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不会低于年均7.5%,按此计算,2010年GDP为86269亿元,如果2000年后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人均GDP将达6311元。1990—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25%。  相似文献   

17.
作为对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尝试,本文将制度资本化并构建相应的动态方程,从而实现制度的内生化,并将内生的制度资本引入索洛模型.对模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后发现:制度进步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将提高个百分点,表明加快制度升级与变革可以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刻画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动因;均衡点类型存在不确定性;即便技术进步率为外生给定,经济增长率(人均产出增长率)仍有可能高于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18.
1、引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量与人均产出量的持续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数量增长和素质的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及其配置状况的改善、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加和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科技进步的加快等。根据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分别带来的增长率之和。经济增长方式采用效益型指标——集约程度进行测度。2‘经济增长方式测度的基本原理2.且产出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投入生产的资本要素(K)和劳动要素(L)与产出总量(Y)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测算了1952—2010年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经济制度变迁及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制度变迁在长期对人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短期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  相似文献   

20.
积累欲、节俭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一、引言经济增长理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学领域获得了新的生机。以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理论的诞生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无法解释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结果。根据传统理论,长期经济增长率将最终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外在因素,而各国的人均资本、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将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