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划分,是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中部地处内陆腹地,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占全国10.7%土地,  相似文献   

2.
深入推进西部开发的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相比差距仍较大,公共服务领域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文章在分析深入推进西部开发的宏观背景和评价西部开发战略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开发所需要的战略转型:从之前的"打基础"阶段逐渐转向"巩固基础"和以"富民"为核心持续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从之前实施的总体性政策转向更加明晰的差异化区域政策,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开发策略。同时,划分出三种政策类型区,即重点经济区、重点扶持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便在空间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差异化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发展出发,再结合综合经济发展差异,动态地分析了东、中、西部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达田家关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发展经过快速增长的一个阶段后,开始平稳回落并处于常态阶段,再者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我国沿海区域,长江以南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比重远超于我国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虽然国家曾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最终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路一带经济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带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简述一路一带的内涵,分析“一路一带”经济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拉大,严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在区域分布上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阐明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策略,并提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现状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娟文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0,20(4):6-9,25
本文简介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出发,以北京,广东,湖北,西藏自治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现状及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部经济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阐述西部省际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基础之上,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11.0数据处理,对西部省际区域经济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西部各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西部地区划分为3个经济类型区和4个亚区,并逐类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各类型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部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备方针.中部与基本法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二者存在协调互动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加强中部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中部崛起、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圈层结构与成渝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特别是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为了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在阐述比较优势理论和圈层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融合的视角,提出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统一的要素市场、实现产业错位发展和优化城市群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少游  林亮  张烈平 《经济地理》2005,25(6):852-855
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广西城市经济还比较落后。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对广西城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重点发展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梧州和百色等六大城市和形成湘桂、南昆和西江等三条发展带的观点,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对长春市的经济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华友  郝莹莹 《经济地理》2004,24(2):172-176
文章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活力和宏观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经济效益。从时间变化来看,其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从空间比较来看,其综合经济效益也大大高于长春市、吉林省和全国,说明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形式,已呈现出良好的集聚经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研究了其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的总量贡献和结构贡献,认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增加经济总量、优化所有制结构、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新老城区一体化等方面对长春市均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升级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产业低级化已成为制约吉林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层次探讨。文章在具体分析吉林市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应坚持的原则基础上,指出了方向和重点,最后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优先,构建有利于产业升级的制度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构筑人才“高地”和资金“洼地”;精心经营城市,为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产业升级提供空间支持等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亚南 《经济地理》2007,27(3):392-394
文章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内容,指出这两种理论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把海洋经济发展划分为区域经济,通过分析认为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入增长极理论,来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进行新一轮的指导与开发。结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3市的区位特点,选择3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根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确定了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7.
基于SSM的泉州市工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伟  凌起 《经济地理》2003,23(4):534-537,54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泉州已跨人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合理的工业结构是区域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文章以1990-2000年为考察期,以福建省为参照系,选取31个工业行业,采用SSM对泉州市工业结构加以研究。针对分析所揭示出的问题,结合实际,对今后泉州市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出建议:①侧重对能源、原材料、新兴工业的增量投入,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②注重对传统支柱产业的存量调整,改造提高纺织服装、建材陶瓷、食品饮料等产业;③保证资金投入、拓展外埠市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支柱、重点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城郊农业与郊区农业产业化问题--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觉曙  赵春雨 《经济地理》2002,22(2):223-226,240
城郊农业是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本文论述了随着城市发展所引起的城市郊区地域结构的变化,并以芜湖市为例,对城郊农业产业化及其发展方向-持续农业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李孝坤 《经济地理》2007,27(3):413-417
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全民小康建设进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重庆直辖以来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城乡二元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城乡二元性结构差异显著,且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城镇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工业对农业辐射力弱、城乡市场严重分割、传统体制约束和行政区划调整等。最后提出了加快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与区域关系演化过程及新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与区域关系是定位和指导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立足点,理清城市与区域关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城市与区域的基本关系及其演化动因和演化过程,以此考察我国传统的城市与区域关系特点,以及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城市与区域关系处于区域框架指导下的城市主导发展时期;新时期,城市的功能性和区域的整体性是城市与区域关系的核心。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城市与区域对立统一关系依然存在,同时,随着城市实体地域与功能地域的空间扩展,城市与区域的边界趋于模糊,城市与区域地理单元走向交织缠绕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