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同时又分别从公司对外担保权主体、利害关系股东表决权、担保数额等方面对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以寻求一种利益平衡。然而,新《公司法》的公司对外担保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在防范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风险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严卫红 《时代经贸》2011,(18):45-46
担保合同被认定为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担当担保人的公司、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债务人的直接利益和法律责任。只要章程没有对公司对外担保作出禁止性规定,则公司就具备对外担保能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对外进行担保的效力要分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研究投资机会对集团关联担保的影响以及集团关联担保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投资机会越多,其获取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大,为集团关联方担保的可能性越小;从异质性角度看,对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弱;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投资机会与获取担保的正向关系更强,与对外担保的负向关系更弱;从经济后果上看,上市公司获取担保提高了公司绩效并且减少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而对外担保则降低了公司绩效并且增加了控股股东的资金侵占。本文的结果说明,投资机会是集团关联担保的重要决定因素,集团母公司基于自身利益,根据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决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分配以及关联担保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代公司治理理论的"利益侵占假说",大股东可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关联担保进行"隧道挖掘",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作为公司治理的可能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之下,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有动力抑制大股东的挖掘行为。选取2008年沪深两市A股的183个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对关联担保存在抑制效应。同时,我们发现,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显著负相关。即绝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绝对控股股东越不倾向于采用关联担保方式进行"隧道挖掘"。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减少,控股股东利用关联担保进行侵占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分界点,通过对发生违规对外关联担保情况、对外关联担保的公司数量和发生额以及发生对外关联担保公司的业绩情况进行分析,剖析股改中、股改后关联担保变化特点,揭示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潮起潮落的原因。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股权分制改革前后近10年我国上市公司对外关联担保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规范关联担保是否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果公司法定代表人违反公司章程规定以公司名义与他人订立担保合同,该合同效力为何?公司对外担保合同的相对人是否负有审查义务?若是担保相对人有此项义务,那么应当审查什么,按照什么具体标准审查,违反义务又当如何?有学者认为,基于资本维持原则的要求和实务中维护中小股东利益、防止法定代表人滥用代表权的需要,应当认为公司对外担保合同的相对人负有审查义务,但此观点合理性存疑。  相似文献   

7.
王长河  张雅娟 《新经济》2005,109(1):88-93
众所周知,在我国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担保等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严重侵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利益。2003年9月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政策的角度加强对控股股东占有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清理。  相似文献   

8.
担保是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为了确保合同顺利履行、保障站权人的利益而实行的一种法律措施。担保企业对外提供担保,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信用出借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目前担保行业中尤其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以及信息披露体系。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担保行业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内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针对我国担保行业对外担保中出现的问题,从企业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几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公司慈善捐赠作为现代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由禁止到允许的发展历程。纵观公司慈善捐赠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之平衡,乃是理论争端的核心之所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公司慈善捐赠创造了结构性的历史契机,却又因股东话语权的失落和公司慈善捐赠的资本外流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股东利益的实现。公司慈善捐赠的股东权益保护必须通过公司慈善捐赠决策程序的规范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化、数额限制的适当化和派生诉讼的科学化来实现对股东权益的多重救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所有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对外担保的公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风险,区分不同的担保对象和担保类型,对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市场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能够区分不同担保类型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影响,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为股东财富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具有完全的担保能力,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公司自治的权利,允许公司章程对公司的担保能力做出自我限制.本文对公司对外担保的程序和效力以及法定代表人的越权担保行为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债权人对章程的合理审查义务,从而促使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股东作为公司的投资者,保护其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乃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少数股东作为股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股东权的固有特性,天然劣势,其权益极易被多数股东以及公司经营管理者所侵蚀,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构筑少数股东权的法律保护机制,实质上是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等公司各方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平衡过程,是经济利益与对人平等权利尊重的双重努力结晶,是公司内  相似文献   

13.
派现行为下的控股股东利益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派现与控股股东利益转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将现金股利作为利益转移的方式之一,控股股东控股优势越大,公司派现意愿越强,派现水平也越高;派现意愿与公司上市年限负相关,而与上年配股情况正相关;此外,债务和股权制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利用派现政策实施的利益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14.
龚晓川 《经济论坛》2001,(22):41-41,44
公司管理层也即公司的董事、经理作为公司经营者的同时,其自身也是一个经济人。管理层在追求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维护自身利益,管理层有可能采取措施去防止和挫败一场对公司股东有利的收购,收购与反收购就不可避免地引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利益的激烈冲突。既然很难指望处于利益冲突中心又拥有控制权的管理层在收购与反收购之战中能忠实地履行公司、股东的义务,那么从法律上对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予以规制就是非常必要的了。一、国外的管理层规制立法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多属公司内部机构主导…  相似文献   

15.
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其对外担保对信贷资金和商品交易安全发挥着基本的安全保障作用,而该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公司担保在法律效力上的评价。因我国近年民商事法律变化频繁,使该评价须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结合公司法的修改、物权法的制定、物权法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适用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公司资本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对外独立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有重要意义.但随着融资技术的革新和资本理性投资功能的增强,公司资本的担保功能在逐步减弱,并限制了公司便利筹资、自由经营的空间.因此,各国的资本制度逐渐走向宽松和灵活.我国原有公司资本制度存在诸多缺陷,《公司法》的修订为我国公司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奠定了坚实一步,并在促进公司发展、保护债权人利益,实现整个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上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培志 《经济论坛》2005,(6):114-116
我国公司法60条3款关于公司担保的规定,语意模糊,在实施时徒添许多麻烦。公司法修改在即,我国公司能否对外提供担保,担保是否应受到相应限制,公司的哪个机关或个人享有代表公司提供对外担保的权利,违法提供担保的效力如何等问题都应该在未来的公司法中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有如此,方能做到公司担保的规定清晰而明确。下文就上述四个层次的问题分而述之。  相似文献   

18.
相关利益者理论评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认为,现代公司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要对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负有信托责任,即管理者的行为要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股东利益优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受到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挑战。相关利益者理论主张,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相关利益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管理者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9.
银行管制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受国别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且受行业特征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银行业严格的市场准入、产品及经营范围管制既限制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机能,也削弱了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存款保险、中央银行担保和资金援助等危机预防和救助机制不仅增强了银行股东和经理层的风险选择倾向,而且对管理层的报酬激励补偿机制产生影响。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股东与债权人、股东与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内部治理是其核心。管制和监管作为外部治理的替代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严格的银行管制并非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造的不断深入 ,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受到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管理人员之间利益冲突的不断加剧以及股权平等的原则 ,要求加强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论述了保护小股东利益的现实意义 ,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