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在大科学时代,有组织科研作为高校科技创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是一项复杂且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市场和高校等多个场域、多类主体,受到国家、市场和学术等多重制度逻辑的交互影响。鉴于此,将共生理论引入有组织科研实践,通过梳理有组织科研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厘清共生理论语境下有组织科研改革与发展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高校有组织科研存在多重制度逻辑分歧、连续互利模式缺席、科研调节机制失灵、外部体系支撑乏力等风险。应进一步推动有组织科研组织形式变革,优化有组织科研共享和分配模式,完善有组织科研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和评价机制,为有组织科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重大专项促进产学研合作,是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重大专项是当前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体现。从实际管理出发,分析了重大专项的组织管理和实施特点,深入探讨了当前高校承担重大专项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4.
科研组织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有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与弊端日趋明显,已成为制约科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组织形式单一、管理制度不规范,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方面。就高校内部科研组织现状提出了几点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分析了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模式演进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根源在于,创新价值链中认知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出现断裂,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传统科研组织在推动科学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共同作用并最终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出现了功能错位或不匹配。为了更好地促进科学与经济结合,新型科研机构顺势而生,并发挥了桥梁作用。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出发,对“后学院科学”时代新型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以华大基因为例总结其当代特征,为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航空航天、通信计算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将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发作为重大战略性科技项目,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困境下由高校牵头开展原型机自主研制并最终取得成功。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鹰无人机研制历程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归纳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特征及科研组织模式,探讨模式中的关键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该模式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大项目为牵引,在跨建制、跨单位、跨系统建成的国家队与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的相互作用下,促成总体目标实现、人才队伍培养、产业发展带动等重大成果的正向激励反馈。在新时代背景下,该研究结论能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实践路径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项工作,尽可能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高校科研管理有其特殊性,高校的科研是科研人员一种以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活动,高校科研能力的开发与科研人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如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而“激励”在管理心理学中就是“调动积极性”,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激励”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运用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几种西方激励理论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科学创新的主要力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合作伙伴。通过分析高校在企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高校科研工作必须面向企业技术创新,建立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科研管理机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指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并介绍了面向技术创新的高校科研管理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提出从启蒙阶段、认知阶段、实践阶段和提升阶段四个阶段构建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重大科技计划或项目是开展跨组织科研合作的重要平台,而科研合作中突破性创新的涌现则主要归因于大规模、高质量的知识协同。明确了重大项目背景下跨组织科研合作的概念,阐释了该类合作中知识协同的内涵,提出了跨组织科研合作中“场”的运转分布模型,建立了单个“场”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分析了“场”之间存在的多种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构建了“场系统”由局部知识协同向整体知识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最后对促进跨组织科研合作的整体知识协同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越来越依赖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当前我国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任务大多处于在建阶段,符合高校特点的能力建设模式尚在探索中。通过对2007-2020年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纵向案例研究,建立复杂产品系统(CoPS)的动态能力演化分析框架,从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高校承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动态能力搜索—获取—转型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高校通过建立新型“举校”体制,发展自组织网络调动校内外组织和技术互补性资源,能够有效构建高校的复杂组织和技术能力,统筹提升科研成效、学生质量和教师质量,实现面向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转型,从而获得一流大学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需要面向科技创新创业的方向进行调整,这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对于高校整体性的改革也同样重要.为了更好地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创新创业,一定要在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采取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在目前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和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的矛盾背景下,立足于提高研究生科研项目的科研绩效,研究了在目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下,基于对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基本特征的分析,针对其固有特性,构建了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高校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科研团队的队伍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分析了高校科研团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效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兼论图书馆在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而现代新型高校则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尤其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高校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来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校产生的。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校。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科技及产业化,加强基础性研究”的方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高校科技正在迅速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  相似文献   

17.
“2011计划”明确了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类型,要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合理选取模式,分类型申报、培育、考核、验收。通过经评审认定、已挂牌运行的82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126份有效问卷,实证研究了科研能力、创新文化、协同战略、协作资源、协作关系、物理距离对于不同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作用,可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提供概念模型与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研诚信案件的不断增多,科研诚信实践已引起各国及国际组织高度重视。欧盟研究理事会在新的一轮研究创新计划执行中要求机构在研究诚信方面制定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程序。为此,欧盟资助“科研诚信标准化操作规程”(SOPs4RI)项目,专门研究促进研究资助机构(RFO)和研究机构(RPO)的标准操作程序和指南。通过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发现,打开研究机构科研诚信管理的“黑箱”,为确保中国科研诚信建设政策扎实落地,提出通过压实单位法人责任预防科研不端行为、用好科技评价的指挥棒、注重科研诚信管理成本、形成我国科研机构科研诚信管理工具箱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吴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5):126-131
科研评价是大学科研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为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大学科研创新能力,而且为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科研发展信息。对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其科研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及特点、评价结果与拨款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从目标导向、评价指标、评价专家、评价方法等4个方面设计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政策,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包括:①公共认知和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②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③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质量管理学:一是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二是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三是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四是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机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创新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