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路径来看,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表现出明显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体综合保护的特征,英美法系的相应法律制度则体现出明显的分散保护的特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发展进路中,早期体现为“民俗”“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路径,当代体现为主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考察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路径,对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链条保护,实现其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法的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历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人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国际人权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行政保护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存来讲不可或缺,但是仅给予行政保护并不能最大化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行政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4.
付爱云  邹林含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95+320-295,320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体育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以公法为主的。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其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因此,试从宪法的角度阐释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存文明多样性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手段也受到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新型民事权利说与知识产权保护说,但在现实中均不具有操作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唯有立足现实、具体分析,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其衍生品,既注重积极保护也重视防御性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开发、利用与保存.  相似文献   

7.
王慧慧 《发展研究》2013,(10):126-128
随着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空间的增长对城镇形态产生了剧烈冲击,本文基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又立足福建实际,分析城镇快速发展与城市特色空间延续、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进而提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保护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切实加强管理,努力解决好城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有效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关系,真正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雁 《经济研究导刊》2014,(27):316-317
从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和技艺保护现状出发,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过程中非遗传承人、传承社区等权利主体与开发利用者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因此开发利用同时,需要强化对非遗法律保护和确认的相关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9.
吕峻  胡洁  石荣 《技术经济》2020,39(12):117-123
意大利因历史遗产数量众多而闻名国际。其中,作为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也是意大利一项不可忽视的保护和发展对象。农业文化遗产的再生、发展和创新可以看作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以米兰广域市为例,首先梳理其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其次分别从总体规划政策到具体新型农庄的产业振兴进行探讨。并详细分析了4个不同发展定位的农庄,探讨了其农业历史、发展模式及相应管理策略。旨在通过米兰经验的学习为中国相关的农业旅游、乡村景观及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殷剑 《大陆桥视野》2016,(24):245-24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知之甚少,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境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的专业队伍,政府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法制化建设也相对落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认定难、传承难、保护难",同时学界和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理论和理念上"误区".政府应当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去"经济化"的目的和色彩,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公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应通过确立以保护为主、辅以开发利用的具体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特殊性,旅游可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参与"非遗"的保护。本文通过对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比较,提出生产性保护的实施框架与策略,旨在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遗产的类型之一,强调人地之间 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动态的,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演变,体 现出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特点。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文化景观,其 风景营造持续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景观内容不断演变,价 值也在不断叠加。然而,由于缺乏对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认识, 公众和学界对其遗产价值的判断虽然在不断发生变化,定位也 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在整体性方面还不全面、不深入,造成了 保护过程中的误区。旨在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维度分析其遗产 价值构成,以期对香山未来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聪荣  张朝枝 《经济地理》2008,28(6):1045-1048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雅忱 《经济地理》2020,40(2):227-232
在梳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别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路径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①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118和258项,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常德市、吉首市和邵阳市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传承和保护困难,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非遗开发主体矛盾等发展问题。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非遗旅游发展布局,活化非遗项目,丰富旅游开发模式和打造非遗品牌项目等保护和开发路径;开展非遗主体旅游规划,挖掘非遗潜在价值,分类开发有序推进和注重产权保护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台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和保护上还不够深入有效。因此,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台州应积极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求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茶马古道”沿线具有丰富的生物和文化多样性,集文化与生态保护价值于一体。然而快速的城市化破坏了“茶马古道”沿线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文化的流失,威胁到遗产本体保护。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方法,运用Marxan模型进行迭代运算,以普洱“茶马古道”为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不可替代性的叠加,识别出普洱“茶马古道”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此为基础构建普洱“茶马古道”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格局,包括15个面状保护节点区域,并构建从种植区到生产区和销售区的连接廊道与保护节点。为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景观——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20.
原真性原则是实施遗产保护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 一,也是衡量与评估遗产价值的重要依据,对原真性原则的深 刻理解与合理解读有助于提升中国遗产保护的质量。从文化遗 产原真性概念的缘起入手,概述了国内对于原真性概念的讨 论,以及对原真性原则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领域实践的反思与趋势,最后提出将原真性在理论与实践 层面的研究进行剥离,或对原真性的衍生意义进行再命名,以 实现在现有保护框架内理论研究对保护实践的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