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启  胡炜 《时代经贸》2007,5(12):130-131
中原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将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李启  胡炜 《时代经贸》2007,5(12X):130-131
中原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有丰富的矿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城市群将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市体系,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是中原腾飞的重要推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地区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加强各城市发展战略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南经济腾飞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中心城市的首位作用不突出,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的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加强内在联系,争取外力支持,提升人力素质。  相似文献   

4.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之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本文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考察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分三个层次定量比较了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的竞争力、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与河南省内地级市的竞争力、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依据定量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中原城市群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促进由郑州等九个城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可有效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中原经济区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通过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步伐、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连接区域开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探索建立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何客观、正确、定量地评价中原城市群产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在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城市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正迎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建设高潮。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都是我国东部区域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最具成效的区域。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亦正加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的中部城市群主要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分工、融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群产业协同的一些内在要求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立足区域.面向全球,统筹空间整体布局,创新机制,构建城市群系统的整体协调体系。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地域单元。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孤立分散发展,影响了中原城市群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进行整合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通过节点分析、经济联系量分析、经济联系方向分析,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度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翠红 《经济经纬》2007,1(3):73-76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亚南 《经济地理》2007,27(3):392-394
文章论述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与增长极理论的内容,指出这两种理论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把海洋经济发展划分为区域经济,通过分析认为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引入增长极理论,来对江苏沿海区域经济进行新一轮的指导与开发。结合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3市的区位特点,选择3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根据资源优势、经济基础等,确定了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海洋经济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河南中心城市带动能力评价及提高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只有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才能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城乡统筹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对河南17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心城市今后的发展对策。提高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既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中心城市市区的集聚力,又要迅速增强对中心城市市域内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辐射力,即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实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彭宝玉  覃成林  阎艳 《经济地理》2007,27(3):409-412
县域经济发展为其他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分析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存在农业增长乏力,且波动较大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发展处于低级阶段等几个问题,基于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区域发展的新区域主义提出了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旅游资源地域组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点一线”、“一带四区”为重点的旅游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存在着协作开发意识淡薄、资源整合力度小等问题,限制了优势的发挥。为此,文章提出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地域组织思路,即从培育三级旅游中心地,到构筑二条旅游发展轴,再到构建合理的旅游区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视角下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的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至关重要,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有明显的融资优势。河南省的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集群融资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集群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障碍,严重影响了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升级,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克服河南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包括互助担保型贷款、融资租赁、集合型债券和票据、风险投资基金等各项融资模式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 对比分析了上海和广东省两个人口迁入中心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国有经济比重和集体经济活力等差异是造成广东省和上海市吸纳劳动力能力不同的主要原因。政府主导的投资有可能推动中国部分地区偏离劳动密集型技术路线, 走上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产业道路。这种格局将违背中国的比较优势, 不利于增加就业, 不利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收获2020年前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现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汤茂林  姚干谋 《经济地理》1999,19(4):117-122
本文从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度量指标出发,分析了现行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城镇人口应包括的人口范围。并把江苏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对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河南产业集群选择问题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经济经纬》2004,(4):83-87
以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理论为出发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了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了划分和区域分类,并据此进行综合评价,为河南省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形成产业集群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