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报告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接着对相关制度背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风险,做出及时的防范,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帮助投资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从而确定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2.
苏定东 《当代经济》2009,(23):64-65
传统理论认为,人们在作决策时是理性的,但近期研究认为,人们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本文研究管理者的过度乐观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使用、对公司投融资水平、投资方式均有影响,矫正过度自信的方法是通过自我学习调整和加强外部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企业融资、资本结构、法人治理的必然逻辑关系 现代企业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方式通过对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激励行为以及企业发生破产概率的影响对企业的收益和价值产生影响;当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在企业的现有资产价值和投资项目收益预期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及资本结构的变化也就成为外部投资者预测企业业绩的一个指标,融资方式及资本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刘昕雁 《经济师》2009,(4):171-172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不断的扩张.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逐步地发生分离,资产所有者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资产的情况以及监督企业运行状况,需要内部审计客观分析投资效益,评价投资状况。内部审计评价的使用者主要为企业管理者及资产所有者,它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区别于外部审计。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了投资项目内部审计现有的评价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根据实践经验并结合理论.以加油站投资项目内部审计评价为例,探讨建立一套关于项目投资全过程的内部审计评价程序,并就企业投资项目内部审计评价及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02家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第一大股东年龄与管理者学历水平对研发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大企业的研发投资;第一大股东的年龄与研发投资负相关;管理者的学历水平与研发投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超  刘星  田梦可 《财经研究》2015,(11):44-57
文章结合行为财务的研究成果,基于管理者视角探讨了信念波动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特征的企业对财政刺激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路径的选择性反应.研究发现,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与退出造成了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的波动,较强的管理者信念和异质信念均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管理者信念在财政刺激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异质信念的中介效应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大的企业对财政刺激所产生的资金冲击的反应更加明显,而民营企业、规模较大和破产风险较小企业的管理者信念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财政刺激政策同时通过资金效应与信号效应影响企业投资效率,这为完善政策制定、提高施政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管理者权力相关理论的探讨,本文研究了管理者权力如何影响企业投资的同群效应,并考察这一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权力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管理者权力越大,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越少考虑行业中其他企业的投资决策。但是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表现不同,在非国有企业中,上述影响更加明显。本文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视角探讨了管理者权力在企业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为管理者权力的薪酬控制理论、风险偏好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积极投资"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启示在于:企业价值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可以通过投资者自己的努力而得以改变;成功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应该是高超的交易者,更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及企业战略家.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奥运经济、制度革新、结构调整、H股回归、政策支持、投资者信心恢复等一系列利好的大好形势下,这些无疑给机构投资者进行"积极投资"提供了大好的机遇,但居安思危,机构投资者也要对投资风险进行必要的防范.  相似文献   

9.
企韭投资对宏观经济和财务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企业中非效率投资行为普遍存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界定,从代理角度、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和投资者四个角度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学者研究发展动态,提出了企业投资行为与效率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以电子、医药生物制品和信息技术等行业为代表的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投资的非线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投资机会、负债水平以及内部现金流显著非线性影响投资率;外部投资机会、盈利能力对投资的非线性影响具有双门限特征,而企业规模的影响具有三门限特征.在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外部投资机会、盈利能力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内部投资机会、缓解融资约束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为了重新建立公众的投资信心,国际国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将重点阐述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哪些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为了重新建立公众的投资信心,国际国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本文将重点阐述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哪些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3.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现代财务理论所构建的理论模型与投资人在证券市场上的实际投资行为并不完全相符,继而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引入对人们决策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特征的研究,行为财务理论应运而生.文章主要论述了行为财务理论的起院并从内部管理者非理性和外部投资者非理性两方面论述了基于行为财务理论的企业投资决策现状,提出了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实施建议,以期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现有管理者过度自信度量方法进行比较,依据心理学自利归因理论提出新的度量方法——自利归因度量方法,对2012-2013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状况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自利归因度量方法较现有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识别更加宽泛且符合实际.通过对样本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得出管理者过度自信易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提高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结论,从而验证新方法度量变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股利决策事关股东的收益,与股东利益息息相关,同时投资效率决定着资本的有限配置程度.公司的内部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公司的发展与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密切相关,股东决策与投资效率也密不可分.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的研究现状,并就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和投资效率低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但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人力资本投资也不例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成功率,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已成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内部控制引入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中,考察企业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对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过度正相关,与投资不足负相关;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其投资效率越不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干扰,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减弱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过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能减弱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的公司治理价值,能够抑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企业家等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可通过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作用。基于中国2007—2016年40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家信心增强或者货币政策宽松时会加剧过度投资,减轻投资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或者货币政策紧缩时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会加剧投资不足。其中,国有企业对企业家信心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会通过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而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需求不确定性与投资者信心对制造业企业库存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济上升期,出于避免断货动机,制造业企业在面临较高的需求不确定性时通常会增加库存投资,而在经济下滑期,企业投资大都持有谨慎态度,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库存投资下降;投资者信心对库存投资具有正向影响,且在经济下滑期,投资者信心下降对库存投资的降低作用要高于在经济上升期投资者信心提升对库存投资的促进作用。需求不确定性与投资者信心对不同股东性质企业库存投资也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对非国有企业库存投资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国有企业,投资者信心提升对国有企业库存投资的促进作用要高于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0.
内部控制为现代管理者更好地管理企业,审计师更好地进行审计,为股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服务,并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管理和降低组织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为了能够提供有效且对组织或企业产生积极影响的内部控制系统,许多组织和企业选择采用标准框架为蓝本.最常见的两种内部控制框架是COSO框架和COBIT框架.而与此同时,管理者,审计师和企业所有者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内部控制框架能够达到企业目标到何种程度?而评估这两种常见内部控制框架效果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技术方面.然而,内部控制系统的使用者判断系统是否有用和有效地程度取决于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系统的技术所达到的水平.目前为止,各类研究中还没有从股东,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评估运用内部控制框架所为企业带来的效果,尤其是从普遍大众持股人的角度.然而,对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可能内部控制系统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关于内部控制的披露和有关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本文希望从普遍大众的角度分析有关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用.为了达到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采用大数据收集方式,通过互联网媒体有关对内部控制以及COSO,COBIT框架的评论进行整理和分析来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