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及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下,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区域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二者处于矛盾统一之中。因此,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也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一、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发展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主流经济学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先后出现了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均衡和非均衡的协调统一论。区域均衡增长理论主要由新古典区域均衡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均衡增长理论所组成,前者的主要成果是索罗—斯旺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期城乡居民消费地区间非均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期间,农村居民消费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地区间的不均衡.地区间城镇居民消费非均衡性有两种情况,一是东部地区内部的不均衡大于地区间的不均衡;二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的不均衡小于地区间的不均衡.地区间城乡居民消费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内部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均衡性最大.东部和中部不均衡程度基本相同.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因城乡和地区而各异;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一、重点区战略的理论分析 重点区域开发,是非平衡发展战略思想在空间上的体现。区域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区域经济的实践都表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在现代经济中,区域非均衡发展又是倾斜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和促进区域均衡增长过程形成的重要途径。 人们常用威廉森(Williamson)的倒“U”字图形来认识区域非均衡增长现象: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增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即倾向于非均衡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间增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倾向于均衡增长。对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陈福中 《经济论坛》2009,(15):77-81
本文以上海为例,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相关率、金融效率及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接近-0.7单位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1978-1998年江苏省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动态演变规律。1998年前后江苏省已处于前现代化中期和后工业化的前期,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地区非均衡性。1978-1992年,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93年非均衡达到了最大值;1994年以后,基本处于非均衡相持状态。该省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的演变规律与“威廉姆森法则”一致。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通过区域制度的非均衡性安排来实现的.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拉大了经济上的差距,更拉大了制度上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这种路径依赖的形成对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和协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持续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融合的理论,文章在阐述传统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最后对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评析,以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 宏观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简称非均衡理论)的出现使整个西方经济学有了一个突破性进展。这个理论产生于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结构,但又不局限于凯恩斯分析的范围。它把凯恩斯理论中所包含的非均衡的分析方法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结构形式加以扩展和延伸。在最近十多年中,宏观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发展不仅描述了具有西方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动态过程,而且也逐渐扩展到具有东方制度特征的计划经济的领域,因为后者往往具有更典型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特征。此外,非均衡理论还被广泛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因此,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经济——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在非均衡的经济发展中寻求稳定有序地趋向均衡的结构。 1.发展的均衡目标和非均衡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总量均衡目标寓于积累与投资的均衡关系中,投资属于总需求的范畴,在无外资来源的条件下,投资资金只能来自本国的积累(储蓄)。积累属于总供给范畴,它是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先后选择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毛泽东的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尽管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只有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何金龙 《经济师》2005,(8):18-19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假设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认为经济能得到静态的短期均衡,在该均衡条件下经济以“常量”增长;放弃该假设,并对扩大再生产模型进行动态化扩展,则发现经济总是伴随“经济周期”、“就业下降”等非均衡状态,即市场要素不能出清,从而经济增长率下降成为必然。引入现代宏观经济学分析手段,避免经济非均衡发展,必须调节资本有机构成比例,这正是宏观经济长期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点轴理论与区域经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后(或发展中)区域的经济开发应该实现两大目标:即经济增长与均衡发展。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开发目标,存在均衡增长(balaneed growth)与非均衡增长(unbalanced growth)的长期争论。以纳克期(R、Nurkse)为代表的均衡增长论认为,落后地区容易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见图),要打破这种贫困的恶性循环必须实行产业与空间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3.
均衡与非均衡:基础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式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同总量问题比较起来,当代中国的结构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更为深刻、更为长远的。无论结构变迁中重点产业的选择基准的技术难度有多大、掣肘因素有多强,我们认为从宏观的高度审视有两点是可以明晰的:一是基础产业的发展;二是主导产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理论模式分析中探寻我国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均衡与非均衡:基础产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面临的共同任务就是摆脱贫困,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迈进。可是在这一进程中又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经济基础薄弱和发展资金短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发展经济学家在选择发展道路时,曾经提出过两种相反的理论模式:均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 1、基础产业均衡增长理论 均衡增长理论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初。均衡增长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尤其是在基础产业部门和一般加工制造部门之间)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地得到发展,以此彻底摆脱贫困状况,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 创立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人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西方国家对财政资源的配置走向了古典均衡理论下的政府不干预和非均衡理论下的政府强力干预两个极端。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财政资源实行了计划均衡配置体制与政策,在保证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问题,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初,按照"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要求,对财政资源实行了非均衡配置体制与政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等社会经济问题。为此,进入21世纪,特别是以"五个统筹"的提出为标准,财政资源配置政策进入了非均衡协调时期。所以,非均衡协调应当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手段,在社会经济运行的非均衡发展常态下,通过非均衡手段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达到均衡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16.
“非均衡学派”及其理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一、非均衡学派“非均衡学派”是相对于“均衡学派”而言的。这里的均衡是指瓦尔拉斯(Walras)均衡,即通过价格调节而实现的经济的一般均衡。因此,有人将“非均衡学派”叫作“非瓦尔拉斯均衡学派”。由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实质是在价格失去完全有效的调节职能的前提下市场通过对经济人的数量配额而实现的均衡,故该学派有时也被人称为“配额均衡学派”。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通过区域制度的非均衡性安排来实现的。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这种非均衡发展不仅拉大了经济上的差距,更拉大了制度上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这种路径依赖的形成对由非均衡发展向相对均衡和协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持续的。  相似文献   

18.
未来我国第三产业重点行业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择重点发展行业的意义  1.以非均衡增长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同时都取得增长,而只能将资源集中于某些地域、某些产业,促使其率先实现规模扩张和素质提高,然后通过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的双向作用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赫希曼等人的产业关联理论认为,选择并优先发展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且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同时指出,优先发展产业的选择会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有所区别,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强弱是…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就经济增长模式来说,从空间角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两极分化:均衡增长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两大类.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假定下,在新古典框架中,区域或空间因素只不过是额外引入的一个变量而已,这两种增长理论很难进行整合.20世纪末以来,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框架下,西方学者对均衡与非均衡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有效整合,就区域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追求内外均衡的增长"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题目。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就均衡、非均衡增长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形成多种派别,并随着实践的深入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从现实来看,近百年来,正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失衡导致了经济危机频发。我们在讨论均衡、非均衡发展问题时,不能不想到目前我们正在经受着金融危机的考验,欧洲主权债务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