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土地制度的弊端在于,农民土地产权残缺、模糊,无法获得规模收益,重公平、轻效率,以及将乡村干部腐败制度化。这些弊端集中于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可交易。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农民土地产权,从而构建一个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机制,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它的实施将对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施城镇化战略,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中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使用权分配的影响。通过计算农地流转前后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测度了农地流转影响土地使用权分配的结果,研究显示:农地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集中,但集中的速度并不快,各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市场化农地流转中,土地较少而又贫穷的农民缺乏能力和优势转入土地,导致土地使用权集中。农地流转难以解决公平问题,农民获取土地仍然主要依靠村组集体的初次分配和二次调整。在符合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稳定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能做到公平与效率相容。因此,村庄集体需要积极培育民主、发展农民自治组织;基层政府需要抑制自己调整土地的冲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支持和监督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农地产权安排的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及其在经济上的后果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法试图在维持农地产权不清晰的状态下实现公平与效率是不可能的.政府应当承担起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解卸土地的保障职能,还农民以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土地产权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土地作为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由于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致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难以确保和增加。因此,要以土地产权清晰为着眼点,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土地财产性收入,指土地被国家征用后或土地经营使用权经流转后而得到的相应补偿和收益。  相似文献   

5.
农民土地产权残缺与不公平农地收益分配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农民土地收益仍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但现阶段农地收益分配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公平,其根本原因来自农民土地产权的残缺。要通过复归农民残缺的土地产权,来建构更加公平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受土地供求状况、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是土地利益相关者利益驱动机制作用的结果,是土地资源流动定律的反映。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存在着对农民不公平、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公平、有效的土地利用制度目标,必须合理配置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本化的制度障碍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泽 《财经科学》2008,89(3):99-107
农村土地资本化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农业规模经营效率,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关键性制度创新.农地产权主体虚置、严厉的农地用途管制导致的农民土地发展权缺失、现行法律时农民土地权益性融资实现再生产扩大争收入漉增加的可能性加以限制,是实行农村土地资本化的三大障碍.因此,在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中,做实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以土地发展权的贴现来分摊土地用途管制的成本,大胆尝试农地使用权抵押可获得性的农村金融工具创新,是土地资本化的改革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产权主体明确是产权权益保障的前提与基础。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出现了较多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主体不完善造成。因此,应通过合理制度与机制设计,明确集体所有权主体,强化农民使用权主体,确保农民为市场主体,维护农民为收益权主体,使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成为主体产权,切实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统筹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产权制改革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竹转 《经济师》2003,(2):180-181
如何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稳定农民的长期预期 ,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关键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思路 ,大的思路主要有三个 :土地国有化、土地私有化、稳定和完善集体所有制。文章就稳定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 ,如何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户独立土地产权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国有农用土地的有偿使用是推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土地的有偿使用有使用权出让、使用权租赁、使用权授权经营、土地承包经营几种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农用土地使用权不稳定、土地承包费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未形成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等问题。因此,应该明晰国有农用土地产权,完善国有农用土地使用权等,以规范国有农用土地的有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是转变农业增产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统筹发展城乡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当前各界关注的"三农"焦点问题之一。2006年后,随着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实施多项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村土地流转在流转主体、流转规模及流转方式上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安徽省两市、五县七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就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剧增,全球气候变化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低碳化开发与利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包含着对传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改变和对低碳经济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的探索。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土地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探索了实行低碳经济农村土地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初期,为了满足农民的温饱诉求,党和政府逐渐认同了农民推出的“大包干”做法;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为了满足农民外出从事非农就业的诉求,党和政府赋予农民自主流转其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现在,为了满足农民享有土地财产权益的诉求,党和政府应赋予农民土地股份的权利,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按份共有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股权是集体经济的基础。改革初期以含义模糊的承包权替代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是为了达成改革共识;现在以含义清晰的土地股权替代含义模糊的土地承包权,是改革深化和认识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围绕满足城镇化发展对土地的需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本文以产权理论为视角,讨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本质以及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凸显的产权矛盾,通过成都市试验区实践创新活动的分析,提出了以确权颁证为逻辑起点的成都路径图,指出我国当前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即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构建"还权赋能"的工作机制;拓展交易平台内涵,健全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完善土地法规,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宁 《财经科学》2006,(10):105-111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系统分析和建模的主要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主要因果关系模型、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流模型和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政策分析和动态模拟,得出优化方案.为成功解决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而为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能够起基础性作用,要使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必须让这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能够合理流动,这就需要土地具有完整的产权归属。因此,必须对中国当前农村土地的产权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企业员工的健康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能改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可以改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建立影响企业员工健康的递阶层次结构和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定量地给出了各因素对提高企业员工健康的重要性及其先后次序,为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下,农民并没有真正意义或物权意义上的土地财产权利。从成都市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在这场改革中,农民个体表达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的完整性及"私有化"的强烈追求,以"还权赋能"为指向的成都市的土地制度改革适应了农民的这一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改革的方向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制度框架下使物权化的土地产权向农民回归,重新构建农民与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财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耕地发展权制度安排下,耕地保护与非农化配置存在无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创新中国特色的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制度可将我国可交易耕地发展权划分为4类:新增基本农田发展权、现存基本农田发展权、新增普通耕地发展权、现存普通耕地发展权。其中,现存普通耕地(基本农田)发展权的权能通过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实现、新增普通耕地(基本农田)发展权的权能通过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和普通耕地(基本农田)补充指标共同实现。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管理权应该归属于中央政府,普通耕地(基本农田)保有量指标的支配权应该归属于地方政府,补充普通耕地(基本农田)指标应该归属于耕地补充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结果造成了土地总量有限性与经济建设对用地需求相对无限性的矛盾。目前.西部城市在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四川眉山为例.分析西部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并探求西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