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洁 《经济学情报》2000,16(6):28-31
在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挑战,出现了生存危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必须重新界定,学校德育主体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学校德育主体的阶段性变化需要新的德育理论,德育教师和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的根本是发展人,德育教学的使命是铸造人生、陶冶性格、健全人格。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就要让德育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走回生活,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对广大中职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形式就是生活,让德育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生活德育”教育才是中职德育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容  王维 《时代经贸》2011,(14):20-21
为了适应新课标下地理学科德育的发展要求,本文针对当下中学的德育问题,阐述了“三生教育”的内涵,在介绍“三生教育”对于中学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践行方式。希望能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优化“三生教育”,促进“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为一体的德育工作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现,是高校德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科学的发展观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正确的德育目标为保证,坚持高校德育全面发展;以德育能力的培养为基石,坚持高校德育的协调发展;以教育模式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孔子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旨在发掘孔子德育思想形成的内在结构。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得出解决混乱的社会状况的办法是“德治”,进而阐述了“德”的要求并塑造了有“德”之人——“君子”的形象,最后提出了如何培养“君子”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最终构建起整座德育思想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6.
牛三平 《经济师》2005,(1):95-96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德育放到大学教育的首位,让德育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起到导向、引领作用。文章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建设所包涵的内容及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盛妍妍 《时代经贸》2008,6(8):196-19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为重点,以启发式教育、个性教育为途径,实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德育目标。他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校应在事实上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努力织就“学校-家庭-教师”的教育网络;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应利用社会丑恶现象开展反面教育,促进学生道德辨别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思维下,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西方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渗透、扩张,网络信息的泛滥和良莠不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乏力等都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要积极占领网络阵地,活化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德育方法的交互性;创新德育示范基地;重视和运用网络技术,构筑健康网络德育环境,开创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在目前,我国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急需解决。要有效地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利的措施,如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发网络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德育管理目标要实际化;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以期对我国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德育:高校德育课改革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课程体现一定的阶级要求,是蕴含着很强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对受教育者施教,试图把社会的思想和道德等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自古以来,德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的学校教育就开始提倡“六艺”,把“礼”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