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张喜柱 《经济与管理》2005,19(12):69-71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并购协同效应,其不仅包括管理协同和经营协同,也包括财务协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筹资、投资、经营活动和避免破产而产生的协同效应,这些财务协同效应通常采用未来现金流量贴现法予以计量。  相似文献   

2.
并购协同效应的陷阱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经济论坛》2004,(10):63-64
一、并购协同效应的陷阱并购协同效应包括静态协同效应和动态协同效应。前者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1+1>2或者-1-1>-2,即合并后的企业的总产出或总收益大于合并前各自的产出或收益,或者并购后在成本方面比原来两家企业独立存在时的成本降低。后者指的是合并后的企业的预期现金流超过原来的并购前各自预期达到的水平之和。动态的并购协同效应因为考虑了预期而显得更加重要。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把并购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作为企业实施并购决策的依据,这样很容易过分夸大并购协同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从而使企业陷入并购协同效应的陷阱。1.溢价的陷…  相似文献   

3.
企业购并中协同效应及其估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政 《经济经纬》2005,7(2):90-93
协同效应是购并后的企业之合理预期价值的净现值大干企业未合并而单独运行时的预期价值净现值之和的部分。协同效应估价研究分为事后计量研究和事前预测研究。在企业购并活动中,事前的协同效应预测研究比事后的协同效应实证研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过震 《经济师》2001,(2):17-18
一、动机特点传统的企业并购理论认为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两类:协作性动机和纪律性动机。出于协作性动机而并购的企业的双方在生产经营上往往存在某种协同、互补性。它们要么各自在某一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一方拥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拥有较完备的销售网络),要么通过合并能在生产经营方面赢得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财务上能获得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出于纪律性动机进行的并购往往是其中一方由于管理不善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造成经营效率不高和公司价值偏低,从而招来了另一方的收购兼并。本次并购高潮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是出于协作…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集团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集团是实现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有效路径,由此,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备受关注。文章将金融控股集团的协同效应界定为集团总体价值的增值,在此前提下,以范围经济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行业及金融产品的特点,认为与一般集团的协同相比,金融控股集团在研发协同、产品协同以及信息技术协同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历经三次合并浪潮,现已进入整合期。整合是实现事务所价值增值的手段,是合并成功的保障。会计事务所合并后是否进行有效的整合,整合的效果如何,一直以来都无法衡量。本文通过分析合并整合的理论,从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入手,提出了一种衡量事务所整合程度的方法,希望对以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整合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荔然 《时代经贸》2012,(12):120-120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工作的深入进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的现状、阻碍协同效应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非上市公司并购价值的定性分析  不同并购动机,其价值也不同,并购价值取决于进行并购的动机。企业在选择并购作为资本经营的具体方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并购动机进行价值分析。  1谋求管理协同效应。企业如果有高效率的管理队伍,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使之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就可以通过并购那些未来有发展前途,但目前却由于缺少管理能力而陷于困境的企业,发挥企业过剩的管理效率。出于这种动机的并购就可以获得管理效率价值。  2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如果企业所在的产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企业目前尚未达到规模经济,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工作的深入进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的现状、阻碍协同效应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协同竞争已成为企业网络竞争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企业网络组织协同竞争研究脉络的梳理,可构建协同竞争研究的评析架构。其理论演进是:以系统思维作为理论逻辑的基点,以合作竞争为行动策略,以价值创造作为网络协同竞争的本质属性;在实践效应上,协同竞争具有提升竞争优势的特征,而博弈模型对协同效应发挥着解析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均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主体,在统一的高层梯队框架下,两者如何实现战略协同、创造协同效应,成为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及系统科学中的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指出董事会与高管团队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是创造高层梯队战略协同效应的根源,通过系统建模,对高层梯队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展开分析,给出高层梯队战略协同效应函数,发现当增效价值大于零时,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应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团队互动;当增效价值等于零时,团队互动过程可有可无;当增效价值小于零时,董事会和高管团队不应进行团队互动。  相似文献   

12.
沈洁 《经济与管理》2009,23(2):49-54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后所倾向于采取的一项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要在多元化战略中更好地获取协同效应,我们应客观地评价可供多元化的资源,善于识别高回报的协同机会,选择"正确"的协同方式,实施科学的激励,创造适宜的协同组织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在不完美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企业并购能否通过协同效应带来有效的市值管理?本文选取了在2007—2010年期间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检验了并购的价值创造和市值管理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并做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企业未来三年经营绩效有正协同效应的并购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值管理效用。分组检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投资者更为关注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民企并购以及股权分散型企业并购。这些并购类型的市值管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收购与兼并是现代企业实现向外扩张,增强竞争实力和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战略。但这种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职工的安置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推行购并战略的关键,对这一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的研究,旨在为企业购并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而对企业购并战略动因的分析,则是理解购并活动蓬勃发展的钥匙。一、企业购并战略动因分析1.购并有利于发挥经营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是指通过购并能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提高,使购并后企业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主要表现在:(1)生产协同。表现为工厂生…  相似文献   

15.
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的一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子公司协同效应的评价问题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母子公司协同效应的量化评价模型——战略协同、文化协同、人力资源协同、供应链协同及财务协同作为母子公司协同效应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均有多个二级指标对其进一步解释。使用本模型可测量母子公司协同效应的实现程度,为提高集团协同运作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单一的绿色信贷政策或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环境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首先在阐述绿色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二者可能的政策协同渠道。然后,利用2007—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效应,并对有可能增强二者协同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存在显著协同效应,并且绿色信贷与税收政策的协同效果优于其与支出政策的协同效果,而金融发展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绿色信贷与环保财政政策协同。此外,考察了政策协同与单位能耗及单位污染排放的关联性,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能力、资源的三维视角,从静态协同效应、动态协同效应两个层次,剖析了企业集团战略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和协同价值的创造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集团战略并购的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为企业集团战略并购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系统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并购导向的误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方解释企业并购动机的理论有效率理论、代理理论、市场势力理论、管理协同理论、税收诱导理论、信息假说和信号理论、竞争优势的双向转移理论等。特别是值得关注且对我国企业并购有启发借鉴意义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其主要动机在于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获取技术协同和信息协同效应、实现管理者效用最大化、实现行业的战略性转移、争取避税等原因。相比较而言,我国当前企业并购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评估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应用技术,本身没有独立的理论,其基本理论仍然是经济学的,特别是经济价值理论。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都得到世界范围评估业的普遍认可,其他的评估方法都是由这三种基本方法衍生变形出来的。分成法作为收益法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其经济价值理论基础自然是效用论或边际效用论,是资本价值理论的直接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的资产中,商誉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资产,在于它是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在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中,商誉的评估也极具特殊性,在于对商誉的评估通常需要建立在对可确指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基于此,本文就商誉的基本涵义、商誉包含的内容、对商誉评估方法的认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商誉评估、商誉能否单独评估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商誉的基本涵义可以从经济学、会计学、评估学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商誉包含的内容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和界定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内容;一个企业,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并且在原有企业名称、经营地址、主要管理人员等因素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存在商誉;在资产评估中,可以通过以企业价值评估来代替对商誉的评估,从而解决确定企业产权变更中的成交价问题。单独对商誉进行评估,在方法上具有不可操作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