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个体决策行为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个体信念研究高等教育决策问题,拓展了高等教育决策问题的研究视角,使决策过程更契合实际。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验证了个体信念对高等教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个体信念对高等教育决策有重要影响,对非精英家庭、农业户籍以及非重点高中的学生的影响相对更大。其次,乐观偏差与高等教育决策的行为偏差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乐观偏差为0时,行为偏差最小;当乐观偏差大于以及小于0时,行为偏差越大。最后,正面信念通过激励学生增加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负面信念的作用则相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以及陪伴影响子女的个体信念。本文的现实意义是对学生的正面信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增加父母陪伴子女时间。  相似文献   

3.
朱宪辰  章平 《财经研究》2005,31(7):5-15,90
回顾经济学考察共享资源供给制度的理论模型(经典的和演化博弈方法)和个案调查的工作,针对共享资源自发供给发生这一类经典模型无法解释的动态过程,文章借鉴演化动力学模型,赋予合作与搭便车两类不同个体对共享资源具有不同的边际效用,即解释部分个体"利他"行为特征,采用群体繁衍时个体策略类型能被选择、保留和延续的动态处理,推导合作策略稳定收敛(共享资源产生自发供给)的条件--合作的边际效用大于非合作边际效用与合作成本之和,进而得出若干一般性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在行为经济学范式看来,构成一个决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决策的情景因素、个体的偏好结构和个体的信念特征,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决策模型。本文是一个基于行为经济学范式的综述,目的在于以个体决策中的情景因素、偏好结构和信念特征为核心,将与个体决策相关的各种要素综合起来,进行一个精要的综述,同时提出相关的经典决策模型,以期使读者能够对行为经济学关于个体决策的研究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Hindriks、Rochet和Stole(2002)模型的拓展,将劳动力流动引入含有空间属性的区域财税竞争框架,研究异质性偏好的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决策,及其对地方税收竞争一般均衡的影响。文章解析了地方政府效用最大化的税收和支出组合条件、罗尔斯式政府效用与线性政府效用函数下均衡解的影响因素,以及均衡时要素流动性对地方政府效用和地方福利分配的政策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集合、政府效用之间存在相互的决定和影响关系。在罗尔斯式的政府效用设定下,博弈均衡仅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有关,但地方再分配的程度与技术工人的流动性成反比。  相似文献   

6.
企业中的心理契约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经济论坛》2005,(12):45-46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首先是社会心理学提出的一个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初被引入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领域。自此,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与研究。关于它的概念和构成,大多数学者有以下认为:第一,心理契约是员工独自拥有的,是“个体所持有的,与交易另一方关于互惠性交换协议的具体条款和条件的信念(Rousseau 1989)”;是“个体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Rousseau 1990)”。第二,企业提供的是形成心理契约的背景和环境,并不拥有一份关于其成员的心理契约。第三,企业并非完全的被动,管理者可以察觉到员工的心理契约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妍  朱宪辰  刘琦 《技术经济》2007,26(5):9-14103
考察一期同时行动时,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自发供给的影响。模型在对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设定了反映偏好(偏好差异量)程度的参数,分析个体们的总收入在未达到和越过公共物品生产的最小捐赠水平两种均衡状态下,个体的最佳决策及偏好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产出的作用依赖于成员们的收入预算开支与公共物品固定成本的比较,“U”型曲线之说不合适。  相似文献   

8.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决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分析影响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申报行为的各个因素。再以国外分析逃税行为的经典理论(Allingham—Sandmo—Yatzhaki模型)为基础,将逃税心理成本、社会影响成本、税制与税收支出公平程度以及纳税经济成本也一并纳入模型,建立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使偷逃税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通过数学分析,列出纳税人的决策条件,并且分析模型中的各个变量与纳税人中报决策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结论,探讨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进个人收入自行申报管理、减少偷逃税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信息不对称和经理人有限理性的背景下,以经理人风险厌恶及报酬与其相对业绩相关性为假设前提,基于经理人安全理性原则,构造了一个二元经理人的羊群行为模型,证明了经理人决策过程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经理人为谋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不得不考虑竞争对手的行为选择;并将模型扩展到n个经理人,进一步发现了经理人羊群行为发生的内在经济逻辑。文章贡献在于用模型化方法证明了经理人经营决策羊群行为的存在性,且羊群行为的显著程度与经理人的报酬结构(收入系数和股权比例等)相关。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批发价合同构建了一个三级供应链模型,用单位业绩风险表征供应链节点企业每单位期望业绩所承担的风险,讨论了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对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的影响。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角度,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基础,讨论了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价值评价。均衡结果表明: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制造商的单位业绩风险最大,零售商(供应商)的单位业绩风险与反应(决策)灵活性反向变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随着需求波动程度和汇率波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制造商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最小,对零售商(供应商)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与反应(决策)灵活性程度同向变动。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表明:一方面,供应链中的需求风险和汇率风险可通过引致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运作决策(变量)波动而在节点企业间传导;另一方面,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节点企业的价值评价相关,即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风险越大,则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节点企业的单位业绩效用评价越小。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综合考虑知识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导向的准公共性,设计了基于自组织和他组织知识共享的两阶段博弈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于位势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对比分析联盟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成员个体特征、联盟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第二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剖析个体特征、联盟特征、联盟激励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由此,构建“自组织+他组织”的两阶段知识共享策略,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Kahneman.D和Tversky.A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为不确定条件下个体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述。在Prospect Theory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压力限制等因素,可发现个体在理性时间限制下风险偏好在不同的时间压力下会呈现非理性,尤其在短期行为中更是如此,可见古典经济学的偏好和理性假设将不再是决定所有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因素,时间压力的个体素质也是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模型研究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主体创新参与意识和知识贡献精神。在团队知识创新个体成员角色划分的基础上,论述团队知识创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进而分析双重关系中的知识创新激励机制,并提出基于人力资本价值差异的激励措施。团队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个体成员的拟线性效用令有效努力水平与其收益独立分配,符合科斯定理的“行动有效,与利益分配无关”的思想;个体层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表明,实施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化激励合约,其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贡献者的产出份额、努力程度以及确定性等价收入明显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民尤其是创业活跃区的农民选择创业者逐渐增多。本文以创业活跃区———温州市的农民作为调查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对创业决策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个人心理资本对创业决策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对心理资本与创业决策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关联—外部资源—研发投资作用机制中融入技术决策偏好的调节效用,采用2012-2015年创业板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上述4个变量间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结果发现,在控制企业部分特征的影响后,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消极作用,但是引入外部资源会对该消极作用起到遮掩效用,而高管技术决策偏好能够反向调节政治关联对研发投资的消极作用,并且外部资源的遮掩效用与技术决策的调节效用互不干涉,进而揭示出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理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风险决策量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用的风险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决策的量化分析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都是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如:均值一方差(E,V)分析方法、均值一标准偏差(E,σ)分析方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决策原则都和期望效用理论的行为原则相一致,如:博弈理论模型、“安全第一”模型等。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个体服从理性判断,遵循选择逻辑,并据此演绎出个体行为选择分析的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基于偏好法的效用理论还是反其道而行的显示偏好理论,本质上均无法解释清楚现实中的个体选择何以是丰富多彩的.本文引入偏好分层理论,构建“偏好-行为”分析框架,认为个体偏好可以分为内核层、基本层、表象层和行为层四个层次,该分层的偏好体系决定了个体的知识结构,而特定的知识结构将对个体行为进行损益分析,促使个体做出策略选择并付诸行动.这一理论重新解释微观行动主体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选择问题,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个体的目标驱动行为和规则遵循行为,从而避免新古典经济学效用分析法和显示偏好法在解释个体行为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理论假设个体服从理性判断,遵循选择逻辑,并据此演绎出个体行为选择分析的两种方法.但无论是基于偏好法的效用理论还是反其道而行的显示偏好理论,本质上均无法解释清楚现实中的个体选择为何是丰富的或多样化的.通过梳理以Hayek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真正以个体作为根本特征的理论范式可以发现,引入个体(偏好)异质性是增进人类行为理解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雷  罗阳  李芬香 《生产力研究》2007,(2):21-22,36
现代经济学是从决策效用出发来理解效用的。通过效用最大化范式,经济学家反过来再推断经济主体的决策和选择。文章认为这样是错误的,因为经济主体经常为了维持其“自我价值”不选择他真正想选择的事物。当经济主体得不到某样他想得到的事物时,他经常为了要面子而说他不喜欢这事物。但是,当被强迫接受他并不喜欢的事物时,他为了保住面子而表现出对这事物的喜欢。这类“非理性”行为尽管会降低经济主体的物质效用,却能给予经济主体心理上的满足和主观上的舒适,增加他的总效用,所以其实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制度的C2C电子商务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电子商务信任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C2C在线交易中用户制度因素感知有效性和用户信任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一关系模型拟合度良好;C2C用户对电子商务法律和技术的有效性感知,对第三方中介有效性的感知都将对用户的可靠性信念有着正向影响;用户对在线声誉反馈机制有效性的感知不但对用户的交易可靠性的信任信念有着正向影响,还将影响其对对方善意的信任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