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何其芳在奔赴延安之后,创作风格为之一变,从自我关怀为中心转变为热情歌颂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自《星火集续编》创作以降,何其芳以毛泽东为创作对象,从心灵理想的连贯性来诠释自己创作的转变。通过分析何其芳诗文,特别是他晚年诗文对毛泽东的描写,来揭示毛泽东是他心中"完美"的化身。在何其芳看来,毛泽东、"年轻的神"与诗人的形象是三位一体的。何其芳通过对毛泽东的抒情,更好地建构与寓托心中理想的自我。但是,不管何其芳的创作内容如何变化,他始终是一个注重自我阐释的自觉自主的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群主义的一员主将,查尔斯.泰勒从自我与语言共同体、自我与道德空间、自我与社会想象三个维度阐释了社群主义所基于的整体本体论。首先,任何人只有在语言共同体之中才是自我,只有应用既有的语言才能做出自我解释。任何个体都不可能是他自己的自我,而必须是处于对话网络之中的自我。其次,道德空间是自我无法逃避的一个框架。道德空间之中的强势评价或性质差别为个体行为选择提供了标准。再次,自我也是处于社会想象之中的自我,社会想象是赋予人之实践以意义并使其成为可能的共同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写作机缘源于和日韩学者就有关亚洲议题进行的多次讨论和交流,但其核心关切却在如何进入历史,如何进入历史才能对此历史中当下存在者构成更积极的意义,并由此引申到如何进入、理解他者,积极地面对他者——也即如何以他者真正的自我线索和自我充实发展的可能性作为对待他者的努力目标。这样,我们对待他者的方式才会对他者有最为积极的意义,而这反过来也有助于自我把握、自我改善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大壮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大壮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大壮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大壮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大壮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大壮卦卦、爻的诠释,使大壮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大壮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姤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姤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姤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姤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姤卦之卦、爻交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姤卦卦、爻的诠释,使姤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姤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在华 《时代经贸》2011,(10):23-24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明夷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明夷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明夷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明夷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明夷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明夷卦卦、爻的诠释,使明夷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明夷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大壮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大壮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大壮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大壮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大壮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大壮卦卦、爻的诠释,使大壮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大壮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无妄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无妄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无妄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无妄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无妄卦之卦、爻变教、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无妄卦卦、爻的诠释,使无妄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无妄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详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讼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讼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讼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讼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讼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讼卦卦、爻的诠释,使讼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提高了讼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遁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遁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遁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遁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遁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教、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对遁卦卦、爻的诠释,使遁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遁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MARX@200     
ABSTRACT

The article begins by outlining the philosophic anthropology that Marx derived from his reading of Hegel. We continue by arguing that this formed the basis of his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and his analysis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being made to Marx’s theory of value and his account of the economic contradictions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We then discuss his views on the nature of post-capitalist society, concluding with a critical but broadly positive account of the relevance of his ideas to modern capitalism. Marx, we sugges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 purely 19th-century thinker, as some recent biographers have maintained.  相似文献   

12.
This is a personal account of my relationship with James M. Buchanan, his significance for my academic career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 on my ow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揭示了用"身影"指挥和用"声音"指挥二者之间辩证的规律性联系,指出作为领导者如何交替运用"身影"指挥和"声音"指挥,体现了其领导的艺术水平和领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慧瑜 《开放时代》2009,(10):106-120
最近几年,在以电视为媒介的大众文化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关于“新中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叙述策略。前者通过把20世纪50~70年代叙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使得革命历史不被作为异质性的存在,而缝合了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历史断裂;后者则把90年代中期的下岗事件书写为一种个人的创伤体验,通过成功地治愈伤口而完成对当下社会的认同。这样两种策略不仅使得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伤痕”获得修复,而且对于90年代中期出现的“改革共识”的破裂也做出了适当的回应。也就是说,一种日渐显影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使得50~70年代的革命历史和80年代以来的现代化历史被顺畅地组接在一起,而且使得改革开放内部的裂痕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修复。因此,缝合断裂和治愈伤口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确立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是鲁迅一部独特的小说集,其创作过程涵括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多个时期,呈现了颇为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貌;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与现实意义,也蕴含着鲁迅复杂的神话观,也启迪了后来的文学创作。文章着重探讨了鲁迅的神话观,分析了《故事新编》的神话思维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歌 《开放时代》2009,(5):5-23
中国社会既定的三种东亚视角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其高度抽象性。这使得它们具有某种脱离历史的静态性质,从而无法处理历史过程中的种种差异,也无法应对历史的流动性。在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社会存在着显著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状态突出地表现为东亚论述在东亚地区不同社会里并不具有同等的思想功能。形成东亚不同社会之间历史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冷战。一方面,东亚是美苏在冷战时期的重要战场,这意味着东亚论述难以无视冷战历史;另一方面,东北亚部分区域恰恰又在抗衡冷战结构的意义上履行了自己的历史功能,这意味着东亚论述与冷战视角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杜璇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6):87-89,106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对存在主义流派命题的处理别具一格,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不仅对主人公的荒诞性的经历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述,同时也使其所经历的人生之旅凸显存在主义观点的荒诞性,继而将自由的观念引向了荒谬的结局。本文旨在探讨塞林格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处理存在主义的文学流派和哲学命题的方法,以加深对塞林格小说创作的特点及方法的理解,论述其创作技巧、哲学观念及其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cholars tend to examine Smith's historical approach as a who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ur stages theory. This leads to a neglect of Smith's ability to use history in different ways as his different purposes require. This article distinguishes Smith's recourse to primitive society with respect to his purposes in Wealth of Nations and in 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 In the former, Smith analyses the capitalist economy, thereby laying emphasis on capital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his account of wealth. In the latter, he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challenge contractarian accounts of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9.
沟口雄三试图撇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汉学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断,力图发现中国内发性的变动,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走向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度,同时也会遇到一些解释困境。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人。他的相关论著以西方经济理论为参照,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他的研究存在着观点跳跃和逻辑矛盾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此后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延续。文章在方法论的层面,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