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资金规模稳定增长,管理日趋规范、科学和有效,有力推动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但在转移支付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边界不够清晰,部分项目功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弱化了政策实施效果.本文论述了转移支付的类型和功能,通过分析中国转移支付现状和综合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适时设立分类转移支付,进一步理清一般性转移支付、分类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地方征税努力的扭曲.本文通过构建转移支付征税努力模型,分析了不同性质转移支付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同时利用1997-2010年我国各省份财政实践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显著地扭曲着地方征税努力.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即税收返还)、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即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对地方征税努力存在着抑制作用,配套性质转移支付(除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则能增进地方征税努力,但激励效果远小于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和均等性质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发改委《2013年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要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合并专项转移支付。本文认为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是减少和合并专项转移支付的前提和重要路径。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结构的现状,其次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再次提出目前减少合并专项转移支付的步骤方法:一是取消过时的、一次性的、临时的项目;二是合并重复、交叉的项目;三是剥离不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的专项;四是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新类型;五是分离特殊性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六是规范保留的专项转移支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来重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议,即依照国际上专项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建立调控性专项转移支付、委托型专项转移支付、合作性专项转移支付、扶持性专项转移支付,由此促进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3—2010福建省县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省以下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和公平的关系。在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时,将省以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滞后期纳入考虑,分析了这两者对经济增长率的当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得出结论:省以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当期经济增长率影响不显著,但长期促进了经济增长率提高;省以下专项转移支付促进了当期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长期却不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另外,经济发展公平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省以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兼顾了经济发展的公平,省以下专项转移支付没有顾及经济发展的公平。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文章给出了完善福建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强化了中央财政集权,各部委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地方与部委的政治关联强度会显著影响其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本文基于2003年部长更换的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研究了部长的政治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任部长的政治关联效应会使其来源地的地级市获得的专项转移支付增加2亿元,如果是重要部委的部长,该效应上升至9.4亿元,相当于在原有水平上增加130%;(2)政治关联效应在部长的一个任期之内是非线性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的趋势;(3)增加政治关联和减少政治关联的效应是非对称的,部长卸任并没有伴随着专项转移支付的显著减少;(4)政治关联效应仅体现在正部长,副部长对其来源地获得的财政资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冲 《财经研究》2007,33(12):58-67
近年来,政府间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一项改善特定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促进公平的政策手段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一些资料也表明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并没有用在指定项目上,而是被转移到其他用途.文章从制度比较、行为分析的角度时转移支付漏损的成因、特征与影响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时地方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财政转移支付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测度发现,转移支付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在于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合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从而制约了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因此,应"两步走"渐进式取消税收返还制度,取消部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配套要求,优化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标准,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的无缝监管机制,从而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徐明 《财经研究》2021,47(5):109-123
中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完善转移支出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文章基于1978-2017年中国省级宏观数据,利用西部大开发自然实验识别了中央转移支付在区域和时间维度上的变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央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是存在的.具体而言,中央转移支付可以通过增加对人均农业支出、人均公共服务和人均人力资本的投入发挥减贫效应.进一步表明,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相对于教育人力资本投入,对健康的人力资本支出的减贫效果更好.农民基于理性选择的健康投资的收入回报率大于教育投资.此外,地方财政支出中过度偏向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式会挤出对农业、公共服务和人力资本的支出比例,进而限制了中央转移支付的总体减贫效果.文章认为,通过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有针对性的惠民专项转移支付等举措,使财政资金向农民人力资本、基本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农业生产等领域倾斜,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和财政资金的惠民目标,进一步释放中央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是抽象的口号,而应接足地气,并具体落实到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之中。要结合政府事权的内在属性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使用效果,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分类改革。1.下放政府事权,并将相应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转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  相似文献   

10.
杨龙见  徐琰超  尹恒 《财经研究》2015,41(7):95-109
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导致了财政垂直不平衡,转移支付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税收竞争框架为基础,讨论了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产生的收支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支行为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支出决策的敏感程度要大于收入决策.对转移支付细分后发现,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支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支出效应要大于后者;税收返还对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行为都存在正向影响.文章为完善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开始试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转移支付主要体现为中央对地方的财力补助,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安排支出,增加地方财政实力,解决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纵向不平衡问题。这包括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以及1995年开始实施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等。专项转移支付则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实行的工资、社会保障、环保、抗灾救灾、扶贫帮困等方面的转移支付。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形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专项转移支付在我国相关政治、经济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如今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在项目设置和资金运转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通过控制项目设置,调整资金分配,增强透明度,健全监督制度等多种手段来对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近年来,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占中央政府环保支出的比例达到45%左右,伴随专项转移支付的压缩整合,将波及近一半的中央政府环保支出。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递增,受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影响,若无约束性的支出政策规定,有可能被基层和财政保障情况较差的地区"统筹"用于其他经济社会事务,将对地方政府环保支出和环保部门经费保障产生阵痛影响,不利于带动企业和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导致全社会环保投资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简要回顾(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改革在增强中央财政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及地区财力差异的问题,转移支付成为中央平衡这些财力差异的重要手段。然而,它却没有起到应有的均等化效果。其中,专项转移支付饱受诟病却持续增长。研究表明,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专项转移支付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基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专项转移支付确实能起到促进均等化的作用。目前,应通过建立监督机制,设计效益评价体系以及转变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崔雅琴  倪筱楠 《经济师》2003,(11):72-73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仍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专项拨款难以体现中央政策意图 ;财政转移支付标准不合理 ,“因素法”在执行中未知因素过多 ,操作难以规范 ;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显不规范 ,体制不完善 ,县 ,乡财政较为困难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统一 ,导致转移支付责任不清等 ,如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劳动力向京津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京津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找出了河北省劳动力向京津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北省加快向京津输送高素质劳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采取的是以有条件转移支付为主的模式,并且主要是专项拨款方式.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改革,将部分庞大、烦琐的专项转移支付逐步合并调整为分类拨款.目前分类拨款规模在联邦政府预算拨款中已与专项拨款规模相当,对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和相关社会福利事业及受援对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1996年后TANF对AFDC的取代,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分类拨款改革是美国联邦政府转移支付形式的创新,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央转移支付和新疆财政支出在数量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总体而言都成上升趋势,而中央转移支付占新疆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历年数据来看,生产性财政支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和获得的中央转移支付的量交替上升,折射出新疆的发展历程以及人们意识的改变。中央转移支付由在地方财政中的绝对比重,慢慢转变成新疆财政支出最强有力的后盾;新疆财政支出也由最初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性财政支出,演变成强调教育、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重要性,致力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后发现,中央转移支付与生产性财政支出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但是就新疆而言主要是满足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需要,而中央政府则可以通过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的方式加强对新疆经济建设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均等化目标,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自分税制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不断地调整着我国的转移支付结构.文章基于我国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时间序列数据,总结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变迁的特征事实,并得出影响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变迁的动因.分析表明,我国转移支付总体规模逐年增大,但增速逐年减缓,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渐成为占比最大的转移支付方式.本文研究认为宏观经济环境、人大代表提案和学者研究意见均会对转移支付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