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国家普遍实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文章运用1995—2013年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微弱,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冲 《财经研究》2007,33(12):58-67
近年来,政府间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一项改善特定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促进公平的政策手段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一些资料也表明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并没有用在指定项目上,而是被转移到其他用途.文章从制度比较、行为分析的角度时转移支付漏损的成因、特征与影响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1998年至2001年中央政府时地方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1994年中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资金规模稳定增长,管理日趋规范、科学和有效,有力推动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但在转移支付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边界不够清晰,部分项目功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弱化了政策实施效果.本文论述了转移支付的类型和功能,通过分析中国转移支付现状和综合借鉴国际经验,建议适时设立分类转移支付,进一步理清一般性转移支付、分类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功能定位,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下,探索转移支付机制对提高基建投资有效性,解决基建投资的空间错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包含不同转移支付机制的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1)从区域增长与分配效应来看,与专项转移支付相比,一般性转移支付扶持下的基建投资可以挤入更多当地居民消费、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进而更为有效地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2)通过大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速欠发达地区基建投资,挤占当地政府转移支付的资源,使得转移支付没有达到效率最大化,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3)为了实现区域的公平发展,持续大规模地通过转移支付向欠发达地区增加基建投资反而成为区域间不健康竞争的砝码,没有达到效率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陷入“投资—落后—再投资”的恶性循环,形成基建投资的空间错配。因此,合理规划对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结构以及扶持政策才是谋求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市场整合了吗?——以京津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姗  汪卢俊 《财经研究》2015,(10):31-44
文章基于京津冀整合进程的历史和现状,利用河北省11个城市1995-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财政分权度、国有企业就业比重、地区间的技术差距、地理距离和转移支付对河北与京津市场整合的影响.以转移支付为重点的实证研究表明:(1)中央对河北省的转移支付总量对河北与京津市场整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2)在转移支付构成中,专项转移支付显著促进了河北与京津的市场整合;(3)税收返还则显著地妨碍了市场一体化进程;(4)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说明中央的专项转移支付为河北融入京津市场一体化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据此,文章针对中央和河北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史静远 《经贸实践》2016,(11):35-3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政府间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了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区域发展所发挥的不同效用,并在信息处理复杂性、外部性和激励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央财政为了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重要制度安排。然而,中央财政以均等化为目标、以标准财政收支差为依据对省(市、自治区)拨付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省对县(市)级政府拨付该项资金时,并没有规定具体用途,因此,县(市)级地方政府拥有对这部分资金完全的自主支配权。在多重目标,尤其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下,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可能被挪用和挤占,上级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意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的目的是:从制度层面论述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目标与效率评价的内在联系;探讨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的适用性;从基本公共服务资金配置和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构建了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的县(市)为样本,对一般性转移支付绩效进行实证模拟评价;提出建立绩效评价是完善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杨龙见  徐琰超  尹恒 《财经研究》2015,41(7):95-109
财力与事权的不匹配导致了财政垂直不平衡,转移支付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税收竞争框架为基础,讨论了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产生的收支效应.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支行为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支出决策的敏感程度要大于收入决策.对转移支付细分后发现,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支决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支出效应要大于后者;税收返还对地方政府收入和支出行为都存在正向影响.文章为完善省级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力小于本省财力对其的影响力,这说明转移支付制度有不合理之处。为了更好地体现财政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性,比具体的划分更为重要。·地方政府较多地依靠自身收入会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应取消税收返还,地方所减财力通过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而加以统筹解决。·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应更加公开透明。·应当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债务融资的规范化,需要正式启动地方债。  相似文献   

11.
省以下财政分权被认为能够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造成的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福建省自2002年进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这为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先期经验。通过分析改革后福建省各级财政发展的基本状况,得出省以下财政分权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也难以解决我国的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差异问题。省以下财政体制在当前条件下走向财政分权并不成熟,未来改革方向应以适当提高省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主,以分收入代替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2):52-66
转移支付是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致力于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的同时,会对地区内部的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决策对转移支付的反应函数,并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无论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还是专项转移支付,均显著地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并依赖于中国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本身具有的城乡支出理性偏向,生产性公共服务支出偏向更具边际经济效应的领域,福利性公共服务支出偏向能实现更大社会福利效应的领域。不同经济赶超省份的分组比较还发现,经济赶超水平越高,转移支付抑制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作用越强,且中央战略政策对地方政府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偏向的抵御效应有限。本文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经济赶超水平的落后地区,很容易陷入转移支付阻碍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缩小的"陷阱",我们不能忽视这类转移支付风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强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近年来,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占中央政府环保支出的比例达到45%左右,伴随专项转移支付的压缩整合,将波及近一半的中央政府环保支出。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递增,受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影响,若无约束性的支出政策规定,有可能被基层和财政保障情况较差的地区"统筹"用于其他经济社会事务,将对地方政府环保支出和环保部门经费保障产生阵痛影响,不利于带动企业和社会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导致全社会环保投资总量不足。  相似文献   

14.
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各种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进行检验,表明: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与上级政府的政策目标高度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若指定用于贫困地区或实现最低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其均等化效果往往会超过一般性转移支付;配套性专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在现实中会打折扣;一般性转移支付通常按公式计算,形式规范,预算约束强,均等化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国务院在批转国家发改委《2013年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要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合并专项转移支付。本文认为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是减少和合并专项转移支付的前提和重要路径。文章首先分析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结构的现状,其次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再次提出目前减少合并专项转移支付的步骤方法:一是取消过时的、一次性的、临时的项目;二是合并重复、交叉的项目;三是剥离不属于专项转移支付的专项;四是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新类型;五是分离特殊性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六是规范保留的专项转移支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来重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的建议,即依照国际上专项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建立调控性专项转移支付、委托型专项转移支付、合作性专项转移支付、扶持性专项转移支付,由此促进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存在城乡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国民贫富差距大、社会事业滞后等不协调现象。分级分税财政体制下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目标不够明确、结构不尽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小且不规范、省以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革完善该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转移支付是缩小教育投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浙江省2006~2009年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受益分析表明,转移支付受益呈现出人均收入越高、受益份额越小的格局。即,转移支付资金本身完成了缩小地区投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但是,从新增转移支付资金的受益归宿看,低收入群体并非新增转移支付资金的最大受益者,而是利益受损者。这意味着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对推动教育公平的力度在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改革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简要回顾(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地方征税努力的扭曲.本文通过构建转移支付征税努力模型,分析了不同性质转移支付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同时利用1997-2010年我国各省份财政实践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显著地扭曲着地方征税努力.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即税收返还)、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即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对地方征税努力存在着抑制作用,配套性质转移支付(除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则能增进地方征税努力,但激励效果远小于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和均等性质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在转移资金分配中的策略竞争行为,从新的视角对地方财政支出扩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受到地区间竞争的制约,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区间竞争存在显著制约,但专项转移支付的影响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竞争,不仅“患寡”,也“患不均”。要完善转移资金的使用效率,须考虑转移支付实施的结构差别,尤其应注意转移资金分配的非均衡效应对地方政府扩张的差异化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