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朱晓阳  陈佩华 《开放时代》2003,24(2):120-132
本文首先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脉络回顾职代会角色的历史变迁,然后讨论了全总的调查数据,以便了解职代会是否是职工利益的表达渠道;如果是的话,其程度如何?作者使用多元变量分析来探索影响工人对职代会的福利和责任两种倾向性评价的因素。文章最后建议:在中国的一小部分国营和集体企业中,存在着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相反的德国和日本劳动关系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黄萍 《大陆桥视野》2012,(8):12-12,14
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的大小。但是,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尤其是公司制度确立并发展起来后,职代会的地位却日益衰弱,现行有关职代会制度的法律、法规已明显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制约和影响职工民主管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回避西方近代开创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中不同流派在理论基础、逻辑进展和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从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这一共同理论分析框架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渊源、以及相应解决思路中的逻辑起点和切入处。  相似文献   

4.
李晚莲 《开放时代》2012,(10):45-54
企业职代会的运作与国家基层治理逻辑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作为工人参与管理的制度化渠道和国家开展政治运动的场所,企业职代会承载了国家政权合法性建构和达成基层秩序的职能,同时作为生产的组织化动员方式,企业职代会也是国家基层治理有效性的重要工具.毛泽东时代职代会在微观企业场域中的运作,正是国家基层治理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建国六十年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演变轨迹及逻辑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历经三个时期的演变,完成了从"农业受损、工业受益"、"农民利益受损、城市消费者受益"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逆转.农业补贴政策演变的历史顺序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社会约束条件和农业发展问题.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蕴涵了农业补贴政策的理念和方向,社会约束条件制约着农业补贴的供给规模和结构,农业发展问题决定了政策需求方向和水平,三者共同构成农业补贴政策变迁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决定了农业补贴政策的演进逻辑及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组织管理的逻辑和路径制度的发展变迁进程,体现出制度形塑的价值。在日常的组织管理活动中,要实现高效能的管理,理清组织管理理论背后的逻辑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及立法完善王利军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正确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保证。长期的实践表明,职代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的...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变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经历了从计划体制到双轨制,再到市场体制等三个不同治理阶段.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层面,从对粮权结构、利益结构、治粮结构的分析,来探究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变迁的内在逻辑,以期对做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一个趋势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苑改霞 《经济师》2002,(3):81-82
金融制度影响一国经济及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绩效。而工业化国家金融制度是随市场环境、金融竞争、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变迁。但制度变迁过程中又体现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 ,制度变迁也显示出其趋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必须摆脱传统数量型增长的路径依赖,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包括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政策逻辑五个维度。从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主要矛盾的转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需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逻辑要求建立以质量为发展目标的价值判断体系,形成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结合的价值判断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而最优路径选择应是符合价值逻辑要求的经济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三大系统之间质量的耦合与互动。最优路径选择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又具体表现为微观质量、中观质量和宏观质量三位一体的实践逻辑。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逻辑的关键在于建立以创新驱动政策、结构协调政策和质量变革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朱彤 《技术经济》2023,42(2):1-10
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暴涨是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新特点。能源危机这一新特点隐含着能源安全风险来源的变化: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取代地缘政治成为影响能源安全更重要和更持久因素,尽管后者仍是影响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适应能源安全风险新变化的能源安全的理论“逻辑”转变,即从能源供应安全向能源系统韧性的转变,并基于能源系统韧性的逻辑分析了我国能源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新逻辑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已向全民公示,其培育需要澄清资本逻辑与剩余劳动的关系。资本逻辑重塑社会价值观的现实空间,主要表现为其生成的时代变迁、存在的时空转变、运行的现实嬗变等,因此它是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之像,是其超越的目标,进而指认出剩余劳动的生产才是核心价值观实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一种新型网络的诞生,那就是Intranet,Intranet就是应用于企业内部的Internet。Intranet的出现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手段。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阐述了Intranet的逻辑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分为四层次、包括五个平台的基于Intranet的企业信息系统的总体逻辑结构。(2)构建基于Intranet的网络应用支撑平台的逻辑模型。(3)构建基于Intranet的事务处理平台的逻辑模型,并对如何提高其事务处理能力作了深入研究。(4)构建基于Intranet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逻辑模型。(5)构建Intranet环境下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应用平台的逻辑模型。(6)构建Intranet环境下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平台的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商品性质,必须将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归宿)统合起来,才能从整体结构上科学把握。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是有机统合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科学抽象法的应用是这一方法的根基。研究方式和叙述方式不是两个独立的、截然分开的阶段或方式,而是同一研究进程中交互运用的方法。在整个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严格一致,而是对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按照这一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从具有最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商品出发,抽象出商品一般,以此为逻辑起点,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最后又回到充满丰富规定的世界市场的作为资本的产品的商品这一逻辑终点,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的结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建构逻辑,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以"增殖"为唯一目的,强制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不断地解构与其密切相关的生态逻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本逻辑从时间和空间上造成生态逻辑的断裂,决定了恶劣的生产环境。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本增殖逻辑对市场空间的构建导致了异化的消费生活方式和贫乏的生活环境。此外,经济危机和军事生活造成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只有正确理解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社会主义的力量掌控资本,才能跳出"资本增殖"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遵循逻辑规则是思维的基本要求,但在经济理论研究中还是经常出现一些逻辑错误。从科斯理论谈起,着重列举了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逻辑错误,旨在说明防止和识别逻辑错误是我们应当加以关注的问题,进而唤起我们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郑诗敏 《当代经济》2018,(2):98-100
我国社会变迁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了关键阶段.在这些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职工的心态会随着企业效益变化也在变化.本文以P集团十三矿的职工心态为例,研究这些职工在企业发展变迁中在生活方式与心态中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职工心态对职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国企调整中的职工心态对今后的国企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揭示历史逻辑起点的政治经济学含义,本文考察了历史逻辑起点对中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的实质性影响。本文认为,执政党的政治动员能力、社队企业、相对扁平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及20世纪60年代末的开放与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始自1979年的改革启动成本从而使中国的社会转型呈现出与苏东国家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从对象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逻辑意蕴,既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又是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并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内在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成为构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更加动态和复杂的背景下,持续性变革取向的价值更加凸显.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一家国有组织20年政企分离转型的过程为分析对象,尝试探究持续性变革的动力来源及过程机制.结合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研究发现小社会逻辑和市场逻辑是组织政企分离过程中最突出的两种制度逻辑.多重制度逻辑交互关系与持续性变革状态转换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下:①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市场逻辑迅速提升对内部小社会逻辑产生挤压,两种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显性化促使组织从"解冻"状态进入"冻结"状态,随后转向"再平衡"的变革状态;②组织内部小社会逻辑的回顾使得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性逐渐减弱,兼容性逐渐凸显,推动组织由"再平衡"状态转向"解冻"状态;③多重制度逻辑交互关系的不断转换为组织持续性变革提供情景动力.研究结合组织内外部因素对持续性变革的驱动情景进行了有益探索,丰富了组织变革理论研究,同时为当前背景下企业变革和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