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尧 《当代经济》2018,(9):16-18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制度这一顶层设计,强化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从国家审计机关设立及独立性的保障、审计机关职能及权限的明确、具体制度的构建提出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构建的内容体系;对强化国家审计制度供给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制度顺应新时期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升国家审计质量,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2.
新消费时代,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品质、消费形态、消费方式、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消费需求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对此,在分析探讨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投资取向、体制机制等制约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并指出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路径为调整公共服务投资结构,补齐关键领域供给短板,超前配套服务新兴产业,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拓宽经济公共服务领域,净化城乡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品质,助推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精准实施公共服务政策,挖掘不同消费群体潜能。  相似文献   

3.
张妙凌 《当代经济》2016,(29):116-117
随着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十一次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内部审计作用逐渐引起政府、企业及理论研究的关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生产效率、消耗产能过剩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纵观目前理论研究,鲜有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内部审计作用及发挥途径研究.内部审计作为保障政府、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供给侧”背景下研究其作用和发挥途径极具必要性.实际上,“供给侧”改革益于审计工作的转型升级,提升审计的工作质量,转变其工作模式.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阐释,着重分析内部审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作用的途径.希望本文研究的作用分析和途径选择能为政府、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财经》2017,(8):73-84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考虑异质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的分位数回归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只在高分位产业结构升级条件下显著为正,保障性公共服务在低分位数中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发展性公共服务则在高分位数中存负向溢出性。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规模扩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峰  李玉双 《经济研究》2019,54(11):149-164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首先要厘清自身职能定位,牢牢盯住“生产端”“供给侧”,紧扣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在舆论环境供给、产业政策供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供给等四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相似文献   

7.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重大决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推动必不可少,还要实施相互配合的五项政策,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落实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让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使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更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最紧迫任务,但不能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代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反,要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和创新是两个关键要素。而资本又是创新的供给侧要素,将资本和创新两个供给侧的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资本要素方面的改革去推动创新要素的改革,必将发挥更大的杠杆效应,对加快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制定程序、实施定向于金融支持自主创新领域的减税政策、完善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机制设计、加快完善其他金融市场步伐,从而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未来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文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当前国民经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并从萨伊定律、拉弗曲线、供给革命三个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发展,进而初步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的有效路径,以期对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即以创新为中心,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为提供充分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我国政府的支出不断增加,但是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错位,包括主体错位、空间错位、时间错位三个方面。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进行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包括重新确定各个主体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职能定位,发挥各个主体的合力;平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分布,贯彻环境治理的系统思维;平衡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时间,节约我国环境治理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4年我国西部12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计量模型,探究我国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在我国西部地区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集聚特征。研究时段内,能源产业投资依赖性、人力资本积累、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固定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结构良好,整体层面,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投资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但引入虚拟变量交互项结果显示,2008年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产业投资的依赖性显著减弱。西部地区应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增长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根本目的的重大创新举措.中国经济新常态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科学而正确地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不仅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之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实际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将剖析我国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阐述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接着从"看得见的手"(国家政策)以及"看不见的手"(市场主导性作用)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在应对以上问题中应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后提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的理论解读,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我国建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非均衡发展模式下构建区域公共服务差距产生的理论路径体系,并以义务教育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我国省域公共服务发展得分差距,采用Tobit模型进行解释。结果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对公共服务供给均存在正向效应,且前者大于后者,而公共支出成本差异对公共服务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但属于客观条件。因此,在我国继续深化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短期内可以采取转移支付、收支划分等调节地方政府财力的手段,但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导刊》2016,(Z1):15
2016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互联网+’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运行效率低、满意率低等诸多痛点,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呼声强烈。从地方政府治理维度出发,“互联网+”与公共服务高度融合正是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的深化,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公众提供更加公平、有效、快捷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理性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建立一个以社会公平公正为主导的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韦欣  徐佳 《经济科学》2024,(1):85-103
乡镇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科学有效的乡镇行政区划设置是国家基层治理的基础。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乡镇合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乡镇合并提高了县级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县域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约2.6%,其正向影响随时间推移逐年增强。机制分析表明,乡镇合并能够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带来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集聚,吸引企业进入与新增投资,从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乡镇合并改革的规模效应在胡焕庸线以东和长珠三角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本文探索了乡镇区划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为当前行政区划的科学设置与基层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了学理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教育、技术、产品、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产品供给质量和结构,提供新产品,创造新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来国务院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各地正在贯彻落实.但是,有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只涉及经济领域,不涉及教育领域.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至少还涉及  相似文献   

20.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Moran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维度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服务和环保减灾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而教育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则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短板。(2)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促进效用;农村人口密度则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负面影响;城镇化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相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