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在当前银根紧缩的背景下,具有间接融资优势的台州还需逐步完善其直接融资渠道.文章提出了股市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及产业集群融资等几种可供台州中小民营企业选择的直接融资途径,并补充了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研究: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产业集群企业融资机制演变模型基础上,选取了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通过分析集群企业融资机制的变迁,为通过区域金融发展促进产业集群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发展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分析黑龙江省产业集群融资的制约因素,提出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局面,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通过改进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有效利用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黑龙江省产业集群能够建立健全融资渠道,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章通过考察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的机理,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借鉴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经验,以湖北省为例指出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是:大力培育和激发民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自主创业精神;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有利于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引导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和完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目前,民营企业以改组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资本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壳公司”的选择一直是上市公司所关注的问题,针对“壳公司”特性,主要从股权结构、股价变化及业绩变化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旨在为民营企业提出融资上市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供应链融资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提供了全新思路,而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开展供应链融资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梳理了产业集群-信誉链-融资链的内在关系,对供应链融资的三种基本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链条集体非理性导致的潜在整体风险较大、信息技术滞后等制约国内供应链融资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尝试研究。  相似文献   

7.
笱永莉  朱志 《时代经贸》2012,(20):174-175
本文以产业集群为角度,分析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的融资优势;在集群发展、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集群融资提出建议以达到强化融资,从而改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探讨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为出发点,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浙江国有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研究,剖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讨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视角下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的支持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至关重要,而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有明显的融资优势。河南省的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集群融资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集群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障碍,严重影响了河南省产业集群的优化和升级,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克服河南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发展包括互助担保型贷款、融资租赁、集合型债券和票据、风险投资基金等各项融资模式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0.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实现途径,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经济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必须通过实行平等市场准入原则、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政策协调服务功能、培养产业集群、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在提高劳动就业率水平、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为缓解产业集群内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制度基础.本文研究发现,产业集群能通过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企业集群在提高融资能力、知识与技术积累以及增强抗御风险等方面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从建立技术战略联盟、构建动力型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互助合作的融资模式及创建技术服务中介体系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集群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2015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的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银行业结构竞争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业结构竞争能够有效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在我国市场强烈支持市场力量假说;在不同所有权性质下,银行业结构竞争对民营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更加显著;此外,银行业结构竞争能够使得公司投资对贷款的依赖程度增强,并且国有企业对短期贷款的依赖程度更高,而民营企业对长期贷款的依赖程度更高.因此,推动银行业结构竞争是促进金融支持制造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为银行业结构发展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也为公司制定贷款政策的期限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雪  刘晖  王秀兰  张翔 《生产力研究》2013,(12):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出对策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百联汇模式是即集合当地实力均衡的企业创造一个合法合规的商业架构,以共赢的理念为核心,设计的一种企业融资新模式,这种模式以专业资本运营团队为核心,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敲开融资大门,实现资源共享及最大化,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为充分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资源、发挥集群融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HTVIC)互助担保的融资模式。在对该模式设计的基础上,对采用该模式的集群内企业及未采用该模式融资的集群外企业,从资金放大倍数和获取贷款成本费率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发现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可以提高其成员及集群整体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彪文 《当代财经》2004,(10):100-102,106
本文首先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然后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对这种效应产生的乘数效应,最后针对我国产业集群中存在阻碍这种效应的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营企业家参政所产生的政治关联效应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民营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是否也具有政治关联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文章以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有股权在民营企业中的政治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中的部分国有股权能够为其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与发展机会,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依靠其与政府的体制关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声誉担保;与此同时,这些融资便利与经济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文章拓展了公司政治关联领域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全面理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从产业集群视角对中小企业融资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刚  袁维海 《时代经贸》2006,4(10):38-39,41
民营经济在跨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后,已成为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和引领产业集群的主力军,产业集群导致的经济集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发动机,民营企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凸现出来。因此,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不仅要保持较快的速度、较高的效率,而且要走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助融资基金的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模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和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形式,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的趋势。在分析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特点的基础上,参照信用互助的融资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互助融资基金的HTVIC融资模式,并为其设计了基本制度和运作流程。该融资模式以通讯网络为技术支持,以信任为合作基础,体现了高技术企业间的互助互利,能够整合企业的资金能力,降低其融资成本,满足成员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并能为集群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