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经济模式是实现欠发达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实地调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彭泽县生态农业、湖口县生态工业成功实践模式进行解读和归纳,为我国欠发达县域发展生态经济提供经验启示,包括走出生态经济理解误区、利用比较优势选择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核心与龙头企业培育与引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地税工作职能,对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认识、思路、地税政策以及服务和支持措施提出了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借鉴.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复合系统,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选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三个子系统为目标参数,并设置相关的决策变量,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求解,通过调整和控制"投入"来达到以上目标。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目标要求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路径方案,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钟业喜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2):195-200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鄱阳湖区域低碳旅游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践行生态理念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旅游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从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入手,构建环鄱阳湖低碳旅游模型,寻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产业低碳化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新能源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林业四个方面探讨,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首个被设定为国家战略的经济区,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环鄱阳湖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SWOT分析),找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位商法分析和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7个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湖体农业核、滨湖控制开发农业圈、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圈"一核两圈"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11.
GIS决策支持系统下的物流中心配送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文安 《经济地理》2007,27(1):56-59
目前对于货物的配送分区,业者主要依据经验法则,但当需求点增多到一定程度时,这种方法恐怕就难以胜任。文章尝试将配送分区问题转化为仓库区位和网络区位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和简例模拟,并根据简例条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Trans CAD软件进行仿真,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分区效果,为业者利用GIS系统进行合理分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Some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determinacy in models with externalities may be overstated because these models ignore agents' heterogeneity. We consider a neoclassical two‐sector growth model with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 Agents are heterogeneous with respect to their shares of the initial stock of capital and in labor endowments. We find that the sign of the effect of inequality on indeterminacy is not pinned down by the standard properties of preferences. However, when the inverse of absolute risk aversion is a convex (respectively concave) function, homogeneity (heterogeneity) tends to neutralize the external effects and eliminate indeterminacy.  相似文献   

13.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超  柴彦威  张小林 《经济地理》2011,31(3):409-413
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批判传统的将空间视为容器和无价值判断的空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之与空间问题相结合,西方地理学界和城市学界在空间的生产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较为迟滞,缺乏突出的案例研究,目前还处在引介和初步应用的起步阶段,但在近5年也兴起了一个以多学科共同研究为特征的风潮。19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生产问题在中国逐渐变得突出,预示着它将是一个重要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4,24(5):577-580
“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异是我们经常忽略的。但一旦说到“能力”,由于可持续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以就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与环境三个系统的能力都包括进去,于是就有了虽然可以避免偏颇但却日显庞大的用于测度的指标体系。文章认为,从哲学上看,地理环境如果离开人类的发展就没有其存在和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经济系统的能力在三个系统中是最基本的,而经济系统的能力可以被看作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支付能力”。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这个支付能力只能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能力,文章进一步认为,政府的财政能力又是最基本的。在明确这个基本原理后,就可以使测度变得更容易,一是克服一个大的指标体系中本来不相关的指标的叠加,二是使其简便,三是使政策成为必然——哪些地方缺少能力和哪些地方能力相对剩余和政府应该怎样去配置能力。这就是能力的空间结构和促进空间关系发展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矿业城市研究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优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于相毅 《经济地理》2003,23(5):681-685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总体中各产业的比重及这些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处于资源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相互作用之中,受到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产业调控手段等影响,经常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而对其的环境影响研究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文章尝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从人口、资本、环境三个方面对长春市产业结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集成,模拟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是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关键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以湖北省为例探讨征地补偿标准,通过从供给角度的农地总价值测算和需求角度的农地功能价值测算,得出征地补偿的参考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供给角度测算的湖北省农地总价值为80—150万元/hm2,以此作为征地补偿的上限值;基于需求角度测算的湖北省农地功能价值为27.7—85.93万元/hm2,为征地补偿的合理值,二者均远高于目前执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华 《经济地理》2006,26(2):296-299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将进入城市群快速建设期。如何促进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的城市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实践表明,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在促进城市群生成、实现城乡融合工农互动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以长株潭为例,分析了都市农业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条件,对城市群生成期都市农业建设框架进行了设计,并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住宅商品化的支撑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旭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0,20(1):121-124
本文从住宅商品化内涵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我国住宅商品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并论述了由四个基本内容构成的住宅商品化支撑体系①观念支撑;②价格支撑;③金融支撑;④市场支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索,以期对我国的住宅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补偿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玉君  张谦舵 《经济地理》2003,23(4):520-523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问题,即如何对那些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效应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公平性调控,亦即受益者对受损者如何进行补偿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其中之一为地理学理论视界。本文运用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补偿问题,得出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地域应该得到多元补偿和应该以生态环境建设产业或企业为主体来运作多元补偿的资本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