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国学术界近年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一种论点认为,西欧的封建社会是领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地主制经济。中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西欧封建领地和采邑那样的稳定性,却由于土地自由买卖和由此而导致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所有权经常处于变动状态,因而赋予它以惊人的弹性和极强的生命力,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引申这种论点,就是说,只有象西欧领主制那样,土地权比较稳定,封建生产方式才易于瓦解。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进行中外经济史的比较研究,首要的是要弄清基本事实。在西欧,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虽然在十四、十五世纪已经可以在地中海沿岸城市稀疏地看到,但资本主义时期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大量史料表明,这时农奴制度早已废止。在英国,农奴制度的消亡在十三世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原因的探讨中,出现了一种新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在战国以后,继领主制经济而出现的地主制经济,是一种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混合物,从而是一种变态的封建制度;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发展了的商品经济破坏了原有的封建制度,并使破坏了的封建制度打上了资本主义烙印的缘故。我以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作过集中扼要的说明。虽然他们立论的根据不同,有的根据西欧领主制,有的根据俄国领主制,有的根据中国封建地主制,但都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共性。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结合晚近历史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领会经典作家的这些论断。我们的讨论是围绕着标志封建经济时期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核心,是了解封建生产方式以及封建社会的关键。封建社会里,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我们就以农业中的劳动者与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相结合的方式为例,说明封建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暂不涉及其他。  相似文献   

4.
雷俊 《当代经济科学》2008,30(1):116-12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英关于公共财政制度的传统政治制度基础,英国以古希腊、古罗马民主制度为传统,中国以夏商时代的专治制度为源泉.接下来分析了中英两国各自传统政治制度基础的经济学原因,并且进一步比较了英国从封建领主制演变成君主立宪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与中国从封建领主制走上封建君主制、王室财政制度的经济学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提出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亚男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分析了封建地主经济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历程.通过阐述税制、科举制的改革,以及对儒家思想的不同阐释,从社会角度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封建官僚体制下,士宦与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小农经济"封建经济形式的影响,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农村高利贷资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高利贷者向封建贵族、官吏、地主和商人放债,向手工业者和农民放债,其中以向农民放债,特别是生产借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最大。清代前期,高利贷资本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生活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值得加以探讨。一封建社会农村存在着多种性质的借贷关系。封建政权、封建地主与农民之间有低利息或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地封建经济结构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这就是农业生产者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三位一体的结合,和封建政权与工商业的结合。封建社会后期,在社会生产力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是迅速还是缓慢,在颇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本身的“坚固性和内部结构”。剖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部结构及其坚固性,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长期延续的重要课题。清代前期是中国封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中国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封建政权无论如何更迭,都是围绕着对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矛盾运动的直接结果。因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对于揭开封建集权制度下经济思想的神秘面纱具有鲜明意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中,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以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相互消长。对于在封建制度这一典型的私有经济体制下,土地国有制可以长期存在,久而不衰的原因文章将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论证来发掘。  相似文献   

9.
封建私有制下国有土地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栋 《当代经济》2007,(8):40-44
土地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中国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以这种模式为基础的封建政权无论如何更迭,都是围绕着对这一重要生产资料的占有进行矛盾运动的直接结果.因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对于揭开封建集权制度下经济思想的神秘面纱具有鲜明意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中,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大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以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相互消长.对于在封建制度这一典型的私有经济体制下,土地国有制可以长期存在,久而不衰的原因文章将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论证来发掘.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伴随土地关系的变化有着进一步发展。这时土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屯田、贵族庄田向民田转化,地主制经济不断扩大;一是官绅特权地主向一般地主过渡,庶民地主有所发展;一是地主经济本身的变化,封建依附关系趋向松解。 一、国家屯田、贵族庄田和官兵旗地向民田转化 明清两代屯田主要是军屯,即卫所屯田。腹里一部分卫所军承担转运漕粮的任务,这部分屯田也叫漕运屯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指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在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经济思想。中华民族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历史,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历史时期。所以,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要是指统治中国2000年之久的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研究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经济思想的本质,肃清封建经济思想的影响,推动改革和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我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是缓慢的。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中断了中国独立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逐步把中国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作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依存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大资产阶级投降帝国主义,形成了封建的、买办的官僚垄断资本,把民族资本分化出来。民族资本同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和官僚资本存在着矛盾。它的发展,有着资本主义一般的、和对中国社会经济来说  相似文献   

13.
地主经济制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日拜读了章有义先生的大文《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再度触发我对“地主经济制”理论的一些感想。多年来,我就有这点感想,但是始终觉得国内的学术气氛不够理想,不说也罢。现在读到章先生的大文,知道国内已经有人在检讨“地主经济制”的理论,愿意趁便附加几句话。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我们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时,也应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如何理解马克思这段极其重要的论述呢?基础同上层建筑相对而言。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而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这样理解,大概没有异议。至于生产关系的总和到底包括那些内容,理解则有所不同。有一种意见是,封建社会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包括封建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封建地主和农奴、佃农之间的阶级关系以及封建地租的剥削关系三大方面,不包括其它。 然而,在阶级社会,一般不由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障与经济增长文献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原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福利 ,但它却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养老保障制度通过改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不同时期的福利状况来影响消费者的储蓄行为、生育选择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微观决策 ,进而影响到经济中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形成。由于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运行机制不尽相同 ,更由于经济学家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的差异 ,人们对于养老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存在着争论。大量的研究表明 :在对物质资本积累影响的方面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制度与基金制养老保障制度一样 ,对储蓄的作用是不确定的 ;而在激励人力资本投资方面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障制度的独特运行模式则更能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6.
试论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的形态与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闽北历史上,乡族地主经济曾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根据土改时期的调查,闽北的各类乡族共有田,超过了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同时期的私人地主土地,只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致说来,至迟在清中叶前后,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的规模已接近或超过私人地主经济,在地主经济结构中占居了主导地位。乡族地主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地主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而且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社会阶级关系。为便于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从所有权关系、具体用途及剥削手段三个侧面,对闽北乡族地主经济略作分类,探索其形态与结构的若干特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7.
通货膨胀目标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0年新西兰率先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其实践已经走过10多个年头,目前大约有20个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些国家中既包括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捷克、匈牙利等转轨经济国家。由于各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时的国情不同,其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执行也有所区别。本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各国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 自从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的经济增长及其咄咄逼人的竞争使西欧联合自强的呼声日益高涨。从宏观经济指标的角度上来看,从70年代起,欧洲的地位日益下降。就其经济增长率而言,在60年代,西欧远远超过美国。但是到了70年代,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缩小了。而到了80年代,美国则超过了西欧。  相似文献   

19.
公司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如何相互配合已成为现代所得税制设计的关键问题。古典制由于重复征税会造成税负不公,并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而归集制可以减少或消除重复征税,实现纵向公平,并保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中性影响。所以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考虑归集制均优于古典制。我国适时进行所得税一体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永佃制的起源进行研究,探讨现阶段我国衣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永佃制是从民间习俗逐步演化而来,演化过程是地主和佃户为了响应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潜在利润而进行的动态博弈。得到的启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国家所有,农民永佃。为此应该限制政府权力,提高农民组织能力和可行能力;正确认识永佃制与土地兼并的关系;重视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