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内涵界定: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实质的描述以往的理论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存在着两大特征,其一表现为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的叠加,其二表现为总量剩余和结构性短缺的交织。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两个基本判断: 1.合理劳动力规模只能从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生产力水平两条途径得以实现。2.有效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匹配和产业匹配是平衡劳动力结构的两条主线,实际上这意味着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处于一种不完善、不彻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差距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换。二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三是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制约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除了已经提到的经济结构偏差外,还集中表现在现行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及劳动力素质等方面。这些因素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同时城镇失业率不断攀升.本文分析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并不是影响城镇就业的主要原因,这是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然不会成为影响城镇就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城镇就业和再就业的人数增长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南方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究其原因,既有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也有体制因素以及产业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元结构转换中非城市化道路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二元结构转换,实际上是走了一条非城市化道路。农村工业的发展和“民工潮”的出现,转移了2亿左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为加速二元结构转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这条非城市化道路也引发了诸多矛盾与问题。要进一步推进我国二元结构转换,必须加速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城市经济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力产生的主要源泉.河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增长速度慢以及经济结构层次不高所导致的就业空间小,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方面,需要转变观念,由过去单纯重视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转移到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兼顾城市经济总量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 1979—1988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不同寻常的高速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高速率转移,无疑为这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高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可能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一个推测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资金短缺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率过高,有可能是在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的,从而成为1985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数据分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速转移与货币增长的关联进行考察,进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高速率转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作一些论证。如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率过高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有必要对数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率、途径及其有关政策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1.城市化是我国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的必然选择。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转换及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都经历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及其他非农业转移的过程。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新兴城市的聚集,使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801年的26%上升至1900年的75%。日本、韩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仅用了35年和20年。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翠红 《经济经纬》2007,1(3):73-76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城市短缺和产业发展不足现象,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拉力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加快中等城市的扩展,通过产业聚集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渐近式转移。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16年来,江苏农村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在世界经济发展史实属罕见.但是,当前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仍然失调,制约转移的因素一时难以消除和缓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任务仍很艰巨.四个阶段启动阶段(1979—1983年)1979年以前,农村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渠道.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又为转移提供了“蓄水池”.5年间,全省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达218万人,平均每年转移43.7万人.与此同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60年代经济调整时期和“文革”期间下放的城镇职工陆续回城.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从事流通领域工作和服务业,征用土地“农转非”,又为农村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提供了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现了历史性启动,劳动力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路径选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及全球背景的宏观视角出发阐述了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要性,并在对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产业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道路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工作.如何适时、合理、有序地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这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问题.通过对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给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春玲 《经济与管理》2004,18(10):34-3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呈现出从最初的就近转移到跨区域和梯度转移,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过程对中国的经 济增长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曾经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孕育着新的契机。本文计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并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1991-200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农业乡镇企业以及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实证——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荣胜 《经济地理》2007,27(1):122-125,121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此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兼顾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 《经济纵横》2007,(11):25-27
本文探寻"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