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需要进行增长路径的转型:增长目标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型;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从工业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政府角色从偏重增长目标向完善公共服务转型。为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努力满足公共需求为主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对A股市场的讨论都需要置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框架之下。 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增长瓶颈和通胀隐忧的问题还会继续困扰我们。即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结束,中国出口大幅回升,中国也难以回到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中国经济需要新的成长动力。 转型,到了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靳涛 《经济学家》2007,(5):18-26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直接推动经济体制转型深化的内在动力,而经济转型虽然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在制度与增长二者关系中,制度虽然是影响增长的长期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而恰恰相反,增长对制度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这说明制度创新在增长的大背景中更易达到,而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需要投资主导还是消费主导,引起了各界广泛讨论。该文在阐述分歧的基础上,考虑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的再生产角度和市场经济供求角度分析了消费与投资的关系,并对消费与投资的比例进行了界定;继而,基于不同的国家规模及发展阶段分析了经济增长主导模式选择。认为从投资与消费关系来看,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最终的必然选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更需要发挥消费的作用;从国家规模来看,我国客观上需要投资和消费主导经济增长;从经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现在阶段的增长需要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研究》2012,(2):257
<正>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需的减少加大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的紧迫性,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转型,需要有大批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产生,而这些企业在当前"全球去杠杆化"的情况下进行外部融资显得非常困难,中国更加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的股权融资为此,经过《经济研究》编辑部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研究,拟  相似文献   

7.
构建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指标、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指标以及双边贸易水平差异指标,利用1990~2013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与双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东盟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在中国出口东盟以及自身的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适度转型商品贸易间的竞争,向互补性转变。同时,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对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判断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前提。利用2009年中国分省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工业增长的动力源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二者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为98%,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外延式增长;同时,资本产出和劳动产出弹性之和为1·2,说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因此,通过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增长仍应为当前经济增长方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中要重视劳动的产出弹性增加,即人力资本是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未来持续动力源。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越南等东亚社会主义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选择了两种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本文依据世界银行数据,比较世界各转型经济体宏观经济表现与微观配置效率,考察不同转型模式的发展绩效。从中长期看,一国经济宏观稳定性内生于经济的微观效率基础。转型国家的成功再转型需要各国在较高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更多地尊重和发挥经济规律的作用,以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来推动效率型增长,走向持续发展的转型"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转型之路上,始终贯穿改革的驱动力量以及转型过程中受路径依赖等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惯性约束。本文首次将惯性机制引入中国经济增长特性转变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长特性在由“低增长、高波动”向“高增长、低波动”的转变中经历了长达16年的过渡区(1977-1992年)。中国经济增长惯性形成动因已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复杂多元的经济模式、独特的分权结构,以及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依赖下的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变为长期扩张式发展模式下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高和“GDP崇拜”。  相似文献   

11.
张纯记 《当代经济》2010,(7):112-115
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的趋同研究中,本文联系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实际,运用1978年到2007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制约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变量,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向各自稳态趋同的限制条件;二元经济转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二元经济转型的区域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差异的原因,二元经济转型必须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推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张芳  邹俊 《经济与管理》2012,(12):58-6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然而自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欧洲部分国家经济下滑,欧元贬值,失业率不断攀升,欧洲经济的低迷给中国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外贸企业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我国以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长三角外贸企业需要迅速调整,包括市场方向转型、增长方式转型及企业战略的转型。应及时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方式,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企业创新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17,(8):202-208
<正>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增长转型显现出积极的态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运行基本稳定。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经济深度调整的现实,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处于攻坚阶段,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也在累积。如何更好地选择中国经济增长转型路径,防范金融风险,顺利推进经济新常态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几年宏观经济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1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到2013年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66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外汇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外汇储备管理与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结合起来,认为如果外汇储备管理不合理,则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如果管理合理,则不仅能够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还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转型。  相似文献   

15.
苏舟 《资本市场》2011,(10):76-81
<正>寻找确定性转型,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展望未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必然下降。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势必带来投资领域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碳排放权交易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能够显著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存在异质性传导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作用更明显。对此,应统筹规划低碳经济高质量增长方案、厚植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基底”、多主体协同推进碳减排工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由于规模效益和贸易全球化取得高速增长,实现快速赶超。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二次转型时期,需更广泛地探索经济增长的效益来源以促进中国经济提升效率、推动创新发展。在第十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二次转型与防范外部冲击"的主题,针对二次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形势、新经济快速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机制,理论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技术进步的绿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绿色技术进步显著地提高了行业TFP增长率,同时降低了行业污染排放;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同时提高产品清洁度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作用,是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内生动力。未来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调整与转型过程中,应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引进与市场化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具有动态、积极的正向连续性特征。在直接效应方面,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周边地区技术创新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呈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呈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融合缓解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程度,提升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的促进效果。在间接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转型是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为正向中介效应。本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周边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0.
贸易方式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丽鹤 《技术经济》2010,29(1):77-81
本文利用出口扩展模型,比较分析了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两种贸易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般贸易出口增长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长则阻碍经济增长,但不显著;而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增长则显著弱化了中国经济增长,其贡献度低于一般贸易出口。鉴于此,本文认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国内采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