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由于其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故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各不相同,尤其是在关系的界定方面.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理论发展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对比,从而对他们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引入物理学粘性理论,剖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并利用最优熵值法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经济带2003—2017年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产业粘度,分析了两区域产业粘度时空演化规律及演化模式。研究发现:两经济带2003—2017年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产业粘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带内省级区域之间产业粘度差异较显著;从空间布局演化趋势看,长江经济带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产业粘度格局置换较大,黄河经济带格局则变动较小;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粘度中值以上省区较多、黄河经济带粘度中值以下区域较多。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系统内农业资源旅游开发及利用、技术创新、旅游运行机制、相关利益主体参与及行为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程度不同。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主要有基于利益主体合作的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基于资源利用的资源依托模式和产业基础空间融合模式、基于技术创新的农业科技体验模式和智慧农业旅游模式,实践中这些模式往往相互交织,又形成更为复杂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坚持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原则,强调就地取材为重要原则,以及以市场为指引的发展原则,并指出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政府的支持,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发展目标及要求的三个方面提出系统的管理规范,并且要加强规划以独特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都市农业旅游与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文君 《经济地理》2005,25(6):915-919
都市农业旅游近年来成为都市旅游和都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领域,并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广州为例,在明确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及其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设施农业旅游、园艺农业旅游、体验参与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农业旅游、农业博物馆旅游等5个适合广州发展的都市农业旅游主要类型;结合广州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北部山区森林观光度假区、中部城区农业商贸休闲区、城郊田园体验休闲区、南部海滨观光休闲区4大都市农业旅游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构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品牌带动,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农业科技,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水平等4点推进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适宜性的休闲农业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导区域农业向旅游化方向扩展,适应城市旅游消费新动态,增强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三生"理论为指导,构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实证分析,科学准确把握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特征、形势及环境,明确地区发展方向,并得到:1在空气质量、区域旅游休闲氛围、网络关注指数等关键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2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适宜性呈现"π"字形网络状等级式的空间结构特征。3在实现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可靠性与准确性的实证检验基础上,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类型进行了划分,以期进一步明确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文章依据浙江各地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及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历史演进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分为9大农业文化遗产区。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美学、生态学等多重价值,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应该注意对其本底价值、直接应用价值和间接衍生价值的区别对待。文章构建了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并定量评价了浙江省内8项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运用增长极理论重点研究了浙江省内8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供给增长极、旅游需求增长极、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和旅游需求增长极的效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论、"点-轴系统"理论的浙江海洋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旅游地系统布局现状,以协同理论、“点—轴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统筹区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浙江省域内海洋旅游发展的模式,认为浙江海洋旅游的空间发展结构模式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4个发展点、2条重点发展轴、1条发展拓展轴、5个海洋旅游板块。并从整合思路出发,着重讨论了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形象协同、产品开发协同,促进浙江海洋旅游整体发展的命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海洋旅游业的有序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为海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式,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最重要的一环.海南岛优良的自然环境以及极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为休闲农业及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本文在研究了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等三个休闲农业项目为研究对象,提出休闲农业产业建设应该避免同质化的倾向,以文化为核心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旅游产品.在整合省内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品牌竞争力与文化感染力双向联动,塑造休闲农业现代化的海南印象.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并非无碳产业,也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负有5%的责任,所以旅游业要大力推行低碳旅游.通过国内外低碳旅游相关研究综述发现,国外研究内容集中于旅游业碳排放测定、旅游业减碳措施及公众对低碳旅游的态度方面,国内学者则关注低碳旅游的概念、发展思路、评价体系及应用方面的研究.相比国外,国内低碳旅游研究较为系统,并注重理论研究,但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与案例地结合较少,实践性不足.总体来说,国内低碳旅游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今后低碳旅游研究应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将低碳旅游理论与旅游相关者、具体案例地相结合,解决低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期促进低碳旅游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农业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乡交错带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文章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及优势,划分了地域结构及范围,探讨了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及产品策划;并以上海为例,提出发展思路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用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热点课题。客观揭示旅游用地发展进程,有利于厘清旅游用地发展特征、明确旅游用地演化机制、丰富土地利用的内涵。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归纳法,系统梳理国内旅游用地相关概念、内涵以及特征,进一步把握我国旅游用地进展。据研究可知:(1)旅游用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旅游用地与生态系统、旅游用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旅游用地法律问题等方面。(2)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用地概念和内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较少从"点""线""面"综合角度来探讨空间表征及其演化;旅游用地与其他土地利用交互作用、旅游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及效益等相关研究不足;忽略旅游用地季节性闲置、开发—保护等常规性问题,以及区域突发性灾难事件后,旅游用地管理、利用和转产等问题。(3)未来研究应充分借鉴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以"人—地"关系理论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核心,探讨基于旅游视角土地功能分类体系和研究框架的构建、大数据和3S技术背景下旅游用地研究方法的革新、探索旅游用地高质量发展,以期形成客观、系统、高效的旅游用地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集群式发展是农业旅游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文章以美国、意大利、波兰为例,分析欧美国家农业旅游集群的特色及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旅游的现状,提出采取积极创造农业旅游集群形成的条件,加强政府主导及政策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旅游集群,加强集群龙头企业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增加游客参与程度及成立农业旅游行业协会等措施,实现我国农业旅游集群的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3.
兰州市旅游形象策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分析了兰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之后,指出兰州市旅游业要腾飞,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关键。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城市旅游形象的若干理论做了系统的总结,并以此为依据,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方面对兰州市的旅游形象做了系统策划。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人类生态的行为过程,对其研究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协同学中非线性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提供了一个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演进中的非线性机制及非线性协同进行研究,能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经济业态.共享经济时代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探索共享经济下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根据系统理论思想,构建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框架体系,并从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基础设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动力因素;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发现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共同影响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据此提出促进重庆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追溯包括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环境承载力、环境税在内的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探寻该领域研究未形成共同纲领与研究范式的内在原因,提出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科学动态、演化生存论研究范式,探讨区域人类活动与旅游生态系统耦合交互影响过程及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环境承载力合理阈值量测基础上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发展量测模型与评价;以系统发展动态合理阈值为参照,引入预警机制,以环境规制等政策为调控手段,探寻旅游生态系统调控机制,从而推动旅游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由宏观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实证研究转向;由静态机械描述研究向动态生成论研究拓展;由单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向“规律探究—阈值测度—效应分析”深化。  相似文献   

17.
从自己组织理论出发,分析旅游与农业融合效应的形成机理与其演化周期,研究表明:产业融合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旅游与农业融合效应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态演化过程,而且其演化周期是一个从无融合阶段、竞争融合阶段、协调融合阶段、共振融合阶段、衰退再造阶段,再到时下一个周期的螺旋式上升式动态演化过程;他组织与自组织协同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何焱洲  王成 《经济地理》2019,39(3):162-171
基于乡村空间系统功能的内涵解析,从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休闲旅游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保育功能入手,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2017年为研究时点,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区,以巴南区各镇(街)为研究单元,深入剖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厘定功能优化格局。结果表明:①农业生产功能"东高西低、局部突出",乡村工业发展功能与之相反、"西高东低",休闲旅游功能"东高西低、高值点缀分布",社会保障功能"中部高、南北低",生态保育功能"东高西低"。②厘定"以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的城郊工业保障区","以农业生产功能、乡村工业发展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区","以农业生产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主导的远郊农业游憩区"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优化格局,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世界地质公园发展及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与GIS理论,设计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九大数据库和五大功能子系统。九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人文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地图与遥感影像信息数据库、旅游景区景点信息数据库、旅游服务设施信息数据库、交通网络信息数据库、景区规划信息数据库;五大功能子系统包括旅游信息查询与检索系统、旅游数据处理与管理系统、旅游信息制图系统、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系统、旅游产品的制作与显示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农业旅游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农业旅游是现代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其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广州从化市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为例进行系统仿真,筛选出适合广州从化市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通过上述研究,更好地为相关决策者提供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与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