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选取风险联动这个视角,对美国次贷危机中各种风险的引发和传导进行了探讨,剖析了现代金融风险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特征,现代金融风险的这种特征凸显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全面风险管理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使得它没有在危机来临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恰恰说明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汲取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银行业应以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契机夯实全面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宋玮 《资本市场》2012,(12):93-97
<正>随着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全球风险日益突出,对全球风险研究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全球风险逐渐呈现出区域化特征,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不断相互影响和交织。一方面,由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区域性风险迅速传导至全球范围,继而形成全球系统性的经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君 《经济师》2009,(4):278-279
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损失,而且也通过全球金融传导机制迅速扩散到其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文章首先剖析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影响,从而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晓  李佳 《经济论坛》2009,(19):29-31
在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以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衍生品为主证券化产品的基本功能在危机的产生和传导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深入讨论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在本次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正确看待其基本功能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宇  韩存  申亮 《经济学家》2008,(3):92-98
本文从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的视角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和解读。风险较高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市场中所占份额很小,而出现违约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所占比例就更小。这样一个小小的损失,如果是在30年以前,对整个市场并不会形成太大冲击,而在今天则对美国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市场造成巨大冲击。风险和冲击为何会如此之大,我们研究发现,正是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变迁导致次级债的风险由放贷机构转移到金融市场,而且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某些环节放大了次级债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进而演变为金融危机,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出口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通过部分统计数据分析和思考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向量自回归及多元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比分析了2008年次贷危机前后黄金、原油和美元市场的相互联系,研究了次贷危机在这三个市场间的传导机制和波动性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危机是由美元和黄金市场向原油市场传染的.这场危机不仅加剧了市场的剧烈波动,而且使市场间的风险相互溢出,同时影响多个市场.危机后黄金市场的风险较低,美元市场的波动最为剧烈.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制较以往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着力强化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可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并把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监管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背景,分析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给美国购房者及牵涉的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金融机构降低住房抵押贷款者的资信标准是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利率的过度调整是这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金融机构投资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狂热购买则对次贷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红红火火的房贷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放贷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性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放贷银行可以通过将抵押贷款证券的办法来分散部分风险。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存在外生性与内生性两种不同的风险。资本市场的创新可以分散和转移外部性风险,但加大了内生性风险,起到累积和放大资本市场风险的作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过度的金融创新起了传导链和放大器的作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必须寻求创新与监管及风险防范的平衡;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健全资本市场的监督与宏观调控体系及机制;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传染。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加大了中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对此,中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仍在蔓延之中,至今仍深未见底。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从本质上分析,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化和虚拟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正是不断虚拟化所引发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为各环节的金融中介提供了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而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加剧和叠加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重新对马克思主义及《资本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依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以《资本论》为基石来分析此次金融危机逐渐在全球引发的深层原因,即资本主义性质、全球化运动和美元霸权及国际金融体系是这次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通过跨市场金融风险时世界保险业造成重创,所以分析研究垮市场全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路径、过程和后果十分必要,得出的相应启示和建议也具有较大实践意义.将次贷危机作为实证分析基础,跨市场金融风险有源于交叉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两种类型,CDO及CDS等交叉性金融工具和保险集团是典型跨市场金融风险向保险业传递的途径.这些风险的传递导致保险公司受到重创,也给保险业未来发展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15.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造成的。新自由主义和深刻的政治原因、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西方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则是引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它给世界各国的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文化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因此,从长期看,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结构;从中期看,必须完善经济要素的定价机制;从短期看,必须积极利用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另外,应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坚持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领域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该保护体系在次贷危机中仍暴露出明显问题,金融产品消费者在危机中依然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强化消费者保护被确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市场失灵和行为金融学角度剖析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失效的根源,对国外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0月后已广泛影响到中国。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从营销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西方有学者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要采取以下措施:精简产品组合;改进产品定价;加强信任。笔者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市场营销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中国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降本增效,调低价格;开拓融资,力保生存。其相应效果依次呈递减状态。在加强信任、增强信心方面,企业普遍重视不够,而政府层面较为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行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金融危机主要通过投资渠道、贸易渠道、汇率渠道以及预期渠道直接或间接影响四川经济.为估算这种影响,文章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的特殊性,选取了200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建模技术,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维度7项指标所描述的经济发展指标上,详尽分析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的影响.文章克服了实际工作部门在测算该种影响时,不考虑经济序列长期发展趋势的不足,并就其对我国经济和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省市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以供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解析次贷危机中美元升值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次贷危机中的美元升值这一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即美元升值之谜,分别从次贷危机的引发机制、美国政府为维护美元霸主地位的言论导向、国际资本流动、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四个方面作了解释,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并以之来指导我国外贸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