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异质面板模型的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99—2007年中国31个省市的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四个指标的面板数据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并运用异质面板协整方法检验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发展对全国及所有省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入境旅游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存在长期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经济增长也推动着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徐菁  沙润  靳诚 《经济地理》2008,28(2):334-337
文章以1991—2004年长三角各个城市入境旅游人数为指标,运用σ趋同、β趋同两种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情况,结果发现:①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不同年份间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稍有波动,但总体上存在呈下降趋势,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σ趋同;②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存在β趋同,1991—2004年的趋同速度近3.3%;③1991—1998年的趋同速度为4.58%,大于1998—2004年的趋同速度3.24%;④在考虑人口、经济条件的影响下,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的趋同速度大多集中在4.23%—4.30%之间,大于绝对趋同速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趋同的内外动力机制,即市场拉动、政府调控。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1—2016年铁路交通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比研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铁路通达性变化及其对各自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十五年来:(1)京津冀地区铁路静态通达性水平更高,长三角地区铁路动态通达性水平更高。(2)两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但长三角地区提升的幅度更大且更加均衡。(3)两个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速与各自区域铁路通达性水平的年增速基本同步。铁路通达性水平越高的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越大。(4)根据回归方程预测,若区域铁路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缩短到150 min,则两区域入境旅游接待量、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接待量、国内旅游收入与2016年相比,都将增加15%以上,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都将增长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驱动下张家界经济高增长运行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学锋  孙根年 《经济地理》2012,32(3):161-165,172
根据张家界1989—2009年旅游业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利用旅游收入和GDP两个基础指标,引入旅游服务密度指标,结合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σ系数,分析张家界旅游业和国民经济高增长的区域响应性及时间同步性。结果发现:①张家界国民经济增长运行中表现出震荡发展、稳步发展和调整发展三个明显的阶段;②旅游业发展在空间上体现收敛特征,国民经济增长在空间上与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差异性;③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时间同步性;④作为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区域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是其政体隶属关系的重大转变。依据1990—2007年的有关统计资料,选取入境客流量、环比增长率、占出境游客比率和占入境旅游比率4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回归前后7次重大事件及政策变化对旅游双向互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隶属英国租界,经济发达出游率高,在旅游流互动中处于强势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大陆入境香港旅游则成为旅游互动的核心,庞大的客流量和旅游购买力成为拉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90—2007年,香港赴大陆旅游客流量由1 653.3万人次增加到7 794.9万人次,占大陆入境旅游比由60.2%下降至59.1%,比例变化不大;而大陆入境香港客流量由75.4万人次增加至1 548.7万人次,占香港入境旅游比由11%增长到55%,依赖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运用旅游本底线法对2009年的"7.5"事件给新疆入境旅游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此影响,新疆入境旅游收入总损失是16 077万美元,入境旅游人次损失量是48.73万人次,入境旅游整体受此影响的周期是一年。正确地认识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影响,有助于总结旅游危机的影响规律和科学地制定旅游产业恢复政策。  相似文献   

7.
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对1980年代中期以来入境旅游及外汇收入、直辖后国内旅游及收入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重庆旅游业除1989、1998和2003三个年份相对下滑以外其余均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入境旅游接待量及外汇收入年内差异比较显著,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为入境旅游的"淡季"。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呈典型的首位分布,渝中区一直是重庆旅游规模首位区县,全市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达0.67,属严重不均衡类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约占GDP的10.7%,而各区县旅游收入对本地GDP的贡献差异显著。不平衡分析表明,重庆大部分区县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国民经济推动大,但它们的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旅游业的发展。重庆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增长、实际汇率与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然而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泽武 《当代经济》2007,(11):76-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从长期来看,高经济增长水平是推动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力量;然而在短期内,我国入境旅游业增长又受到实际汇率和突发事件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5年来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取1992—2007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两个断面4组指标的对应关系出发,分析了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随着中日出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增长,双边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出入境客流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显著推拉关系;从中日两个断面,构建了出入境旅游对进口、出口及进出口贸易的6个推拉模型;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日本占中国入境旅游比逐渐减小,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也随之减小;1992年以来中国占日本入境旅游比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趋势与波动周期具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南岳旅游地吸引力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已经作为南岳支柱产业点而迅速发展,要科学地、客观地定位南岳的旅游业现状,就必须对其吸引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作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南岳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同时从宏观上把握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发掘其"注意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台胞来闽旅游持续发展的精品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书琪 《经济地理》2002,22(5):633-637
吸引台胞来闽旅游持续发展,扩大台胞来闽旅游消费数额,是福建省维持入境游名列全国前茅地位的战略问题。福建省必须消除目前吸引台胞旅游产品策划上的误区,以标志性景观树立旅游形象,以垄断性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典型性福地激发旅游情感,确立对台旅游精品的战略,注意对台旅游精品的空间布局和规划。注意政府客观指导,两岸合作开发,招商引资,面向市场引导消费,加强宣传促销、人才培养、资源保护等问题并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唐晓云  吴忠军 《经济地理》2006,26(5):879-883
社区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是农村社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社区居民视角,通过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满意度的研究来探索影响发展的原因,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龙脊平安寨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社区居民满意度对旅游发展的影响;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出结论:社区(含居民)是社区旅游发展中最关键的群体,是社区旅游发展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旅游概念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不仅影响旅游学科的构架与理论体系发展,而且影响旅游科学具体问题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伦理观从“经济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有必要对旅游的定义进行科学的阐释。文章在分析了现有的旅游观点:“旅游是不是产业”和旅游是指“旅游者的活动”,对已有的旅游定义进行了归类分析,并提出了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出境旅游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冯玮 《经济地理》2005,25(2):244-24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文章对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出境旅游有序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商务旅游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商务旅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采取何种策略应对挑战,确保中国商务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今中国商务旅游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新课题。文章详分析了中国商务旅游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从多维的角度提出了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o-Schumpeterian model in order to discuss how the mechanisms of entry and exit contribute to industry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lternative technological regimes. Our central hypothesis is that new firms generate gains in aggregate productivity by increasing both the productivity level and competition intensity. By assuming that firms learn about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through a variety of sources, and by allowing a continuous flow of entry and exit into the market, our study shows that firm exit and output contraction take mostly place among less productive firms, while output expansion and entry are concentrated among the more efficient ones. The greater is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generated by new entrants, the higher is the expected productivity level of established firms. Overall,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micro analysis is the proper complement to aggregate industry studies, as it provides a considerable insight into the causes of productivity growth.  相似文献   

18.
苏建军  宋咏梅  王会战 《技术经济》2017,36(10):123-132
采用1999—2016年中国旅游投资的年度数据,利用H-P、B-P滤波法等,分析了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的特征以及它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投资增长呈显著的周期性,且其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3~4年,周期长度不仅趋短且波动性趋稳;从行业层面看,星级酒店投资增长周期为增长型周期和古典型周期的混合类,周期短且波动幅度较为稳定,星级酒店投资增长有一定的反周期能力;景区投资增长周期多为古典型周期,周期的波动幅度较大;旅行社投资增长周期全是古典型周期,初期增长的周期波动性较大,而后期增长的周期波动性则较平缓,逆周期能力有所增强;旅游投资增长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具有显著的稳定性效应,而旅游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则对之无显著的溢出效应;三大行业的投资增长周期波动性既对旅游经济增长无稳定效应,也对旅游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不具有显著的稳定效应;旅游投资增长风险与旅游经济增长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分离性。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文丽 《经济地理》2011,31(8):1402-1408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综述。国外的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始于19世纪末,兴盛于1960年代,研究焦点集中在基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基于收敛假说的旅游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国内研究始于1990年代,研究焦点为旅游产业地位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判断。国内外相关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均衡发展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推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晓静 《经济经纬》2005,(4):123-125
科学旅游发展观实施的关键,是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不能仅停留在政府和学术研究的层面,而应将其传播到需要实施这一理念的最前线去。从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小康社会实施的角度,“以人为本”,以“教育”为切入点,“游”“教”互动、“寓教于游”———强化旅游所蕴涵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在旅游经营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相关利益群体中,坚持不懈地将可持续旅游的理念传播拓展到普及应用的层面上去,培育和完善可持续旅游的教育体系,无疑是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有效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