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2009-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型上市企业相关面板数据,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投资者情绪与企业R&D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科技型企业R&D投资强度更大;投资者情绪在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R&D投入之间起中介效应,即存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情绪更为高涨,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会促使企业加大R&D投入。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不同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投资者情绪在私募股权投资与研发投入中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并且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无论是年轻企业还是成熟企业,投资者情绪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将投资者情绪纳入分析框架,深入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企业、政府等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圣利 《技术经济》2013,(4):52-55,84
以2009—2011年我国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等角度,实证考察了其R&D投资的经济绩效。结果显示:创业企业的R&D投资整体上并未呈现出积极的经济效果;R&D投资的经济效果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制造业创业企业的R&D投资对其经济绩效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该影响具有滞后性;信息技术业创业企业的R&D投资对其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经济绩效均未产生积极影响,表明信息技术业创业企业的R&D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3.
孙维峰  黄解宇 《技术经济》2015,34(2):61-67,76
利用2009—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探讨了金融集聚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与企业的R&D投资强度显著正相关;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金融集聚和R&D投资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样本组中;金融集聚对R&D投资的影响在小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2004—2008年连续披露R&D支出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平行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 Hoechle提出的稳健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成长机会下的负债水平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企业R&D投资之间并不是一种先增后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而是"双负"型关系。但这种"双负"型关系在不同成长性企业中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2013年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探讨了联合风险投资对目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联合风险投资正向促进目标企业的R&D投入、发明专利数和专利总数,但是风险资本持股比例过高会适得其反;联合风险投资与R&D投入的交互效应与目标企业的专利总数正相关,而在董事会角度上的交互效应与目标企业的专利总数负相关;联合风险投资分别与R&D投入和风险资本加入董事会的交互效应对发明专利数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整理论和Borensztein的模型,文章采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跨国公司R&D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效相对较长,并且影响力度逐渐减弱。对考虑人力资本的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跨国公司的R&D投资过程中,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跨国公司R&D投资的引入对国内投资也不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代理理论框架下,以中国上市高技术企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对CEO激励与R&D投资和规模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CEO投资选择偏好是规模投资,而不是R&D投资;进一步剖析了CEO投资偏好的激励根源,认为通过合理设计CEO薪酬契约,能够有效矫正CEO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投资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撤销性,因此,对其所产生的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从高科技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出发,建立了包括R&D人员激励风险、R&D人员发展风险和R&D绩效评价风险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但尚未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评述了以往信息技术投资绩效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基于企业能力理论并侧重于其组织资本特性,本文对信息技术能力概念进行了完整诠释,将IT能力区分为IT基础能力、IT作业能力、IT协调能力和IT发展能力等逐级递进的能力层次,并运用这一概念从IT投资的资产转化过程、IT资产的有效使用过程、外部环境影响IT绩效的过程等方面对IT能力的逐级构成机理进行了分层次论述。进而从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构成详细阐明了信息技术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逻辑传递机制,深入研究和解析了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企业信息技术投资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世纪80年代"IT生产率悖论"提出以来,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关系备受相关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文章从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的理论界定、IT投资能否提高企业生产率、IT投资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率等三方面,对IT投资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述评,从而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奠定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信息需求与IT投资的商业价值:组织资本视角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简称IT)的投资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大IT厂商的主要市场之一,但国内学术界和企业对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甚少。本文认为,IT投资是为了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而企业的信息需求充分体现在组织资本的信息本质中,因此,IT投资的商业价值在于它促进了组织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并通过组织资本对组织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本文力图帮助企业理解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从而能够采取合理的IT投资策略以最大化IT投资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企业生命周期对R&D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年~2006年的R&D投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对R&D投资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生命周期是R&D投资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说,公司在创业期的R&D投资强度会显著高于成熟期,但在各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组中该倾向却不明显.无论是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组还是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组,都会选择在公司的衰退期削减R&D投资.这种R&D投资的非持续性应是许多公司不能基业长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干中学、过度投资和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D的过度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侵蚀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同时内生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了R&D过程中的两种特征,即R&D过程需要人力资本投入和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干中学获得,并就R&D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侵蚀效应"所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散经济均衡和集中经济均衡,本文得出结论:垄断加价及其引致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过度投资与"侵蚀效应"相互交错、共同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本的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税收优惠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可以从3个方面来激励企业R&D投入.一是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R&D投资资本的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R&D资金来源,从而刺激企业增加R&D的投资;二是税收优惠政策使政府承担了一部分企业R&D投资的风险损失,降低了企业R&D投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三是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了R&D人才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投资R&D人力资本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了R&D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目前的情境下,社会资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通过社会网络寻求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一种主流方式。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嵌入到公司投资行为中进行分析,梳理公司投资行为与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资本对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的投资机会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能提高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社会资本在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内容,而且从微观层面验证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程浩 《宏观经济研究》2013,(2):61-71,79
本文选取2007—2010年我国A股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垄断企业资本结构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治理效应,以及在职消费对垄断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从而对垄断企业融资、投资两大主要财务活动与在职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垄断企业天然的竞争优势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垄断企业资本结构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治理效应尚未发挥作用;垄断企业高管在追求高水平在职消费的同时,有动机更有能力通过过度投资扩大公司规模,以追求私人收益的最大化,而投资不足相对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日渐增加的IT投资对审计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此我们考察企业最重要的ERP类IT投资与外部审计决策之间的关系。本文以361家IT投资企业与配对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企业IT投资后被出具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没有显著变化,企业IT投资后的内控有效性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T投资使企业外部审计费用显著提高。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IT投资对外部审计决策的影响机理在于:当IT投资改变审计环境后,审计师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无显著变化,因此,在IT审计环境下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无显著变化;审计收费提高不是由重大错报风险变化引起的,而是由于追加审计程序与学习成本提高导致审计效率降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R&D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D投资的增加并不总是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加。本文在已有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以Tobin’sq作为企业成长机会量度的依据,类比了R&D投资与期权投资的基本特征,指出了R&D投资所创造的几种期权价值,并试对该实证研究结论作一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企业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旨在检验R&D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作用机制。来自浙江永康市139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表明,R&D投资对企业绩效各个维度的影响并非一致。具体而言,R&D投资和企业利润呈倒U形关系,而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R&D投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是通过新产品作为完全中介变量的。本文的研究结果暗示,对于R&D投资到一定水平的企业,再增加R&D投资需要谨慎决策。此外,除了产品创新,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创新其他渠道,并努力发挥多种渠道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