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丹  高飞 《财经问题研究》2000,(9):80-80,F003
信息网络正是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航空公司的计算机预定系统,饭店集团的中央预订系统,GDS组织的全球分销及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目的的信息系统均已成为旅游预定和营销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提出若干对策,即完善旅游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有重点的建设各种旅游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
基于互联网公共信息流的区域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视角下的城市之间的联系多通过要素流动体现。互联网的公共信息,以人的诉求为导向,遵循市场供需原则,数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易获性和实时性,更能体现和预测城市之间关系。通过"58同城网",对武汉2小时高铁圈覆盖城市进行公共信息提取和分析,对其区域网络空间结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信息流空间具有典型的层级体系特征:依据信息流总量,分为积极、消极和信息边缘城市。(2)信息流视角下,基于传统的中心地理论的圈层式区域空间结构形态被打破,地理邻近效应减弱,主要城市之间跨区域联系增强,呈现出多中心网络空间形态。(3)信息联系和城市综合实力正相关,与代表知识和技术的软实力高度相关,武汉作为信息网络控制性节点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游离在信息网络之外的城市将更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目前对旅游业价值链的相关认识入手,根据价值链的特征,结合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对旅游业价值链重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构建了新的旅游业价值链体系,构建了围绕旅游者和旅游提供者的双核心互动的旅游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4.
以宁波传统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集群的信息网络结构形态及关系特征,实证研究了信息网络、联结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显示,集群生产企业与一般企业主体、知识生产机构、技术服务平台、政府及中介机构4类主体互动所形成的信息网络,不仅对集群创新有直接影响,而且有助于集群企业联结能力的形成。但是,由于网络互动在整体上呈现"弱关系"特征,信息网络对联结能力的作用还未完全体现;联结能力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也仅表现在生产企业的管理创新和生产流程创新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服务性企业,其产品的种类、顾客化程度、顾客参与性程度和劳动密集程度等特征各有不同,但由于服务产品的某些共同特性,形成了企业内部信息流管理的共同规律。也决定了服务性企业内部信息流管理的必然性和特殊性。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是企业加强顾客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沟通的重要基石。掌握信息流管理原理,应对顾客意见,保持信息的容易获得性、流转顺畅性、对改变的自适应性和信息反馈机制,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旅游功能强度比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促进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功能在城市功能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趋势下,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发展情况,对于寻找差距、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提高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在供应链中起计划和协调作用,对信息流的管理也尤为重要.本文从信息流的角度入手,从信息流与物流的相互关系、物流信息的共享以及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旅游业信息化迅速发展,为适应旅游市场竞争加剧,建设云南旅游信息网络势在必行。本文对建设云南旅游信息网络的重要性、目标要求、目标特点、方案设计、技术市场前景等作了分析,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以2021年国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旅游信息流数据为基础,构建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采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格局及其复杂性。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量空间异质性显著。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网络联系呈现立体菱形的空间结构,Top5‰的网络联系呈现明显的地理近邻和旅游资源吸引特征。(2)区域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表现出以高级别行政中心为集聚点的“核心—外围”放射状结构。(3)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非均衡性特征显著,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交叠分布形成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立体菱形空间网络。(4)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空间网络季节同质性显著,而流入空间网络季节异质性显著。春夏两季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的聚类系数都相对较高,而秋冬两季聚类系数都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呈发散外扩发展趋势。研究以期深刻理解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复杂性,为有效利用城市旅游信息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吕晓慧 《经济师》2010,(8):267-267,269
随着永康五金博览会、门业博览会、模具博览会等各类五金展会的蓬勃发展,永康博览会的旅游开发也随即启动起来。但永康博览会旅游开发目前主要存在与旅游业信息不对称、重工业轻旅游以及旅游业的被动参与等原因,其旅游市场没有被充分开发。为了进一步挖掘市场,永康旅游业应该主动、积极促进旅游信息互动,分享永康博览会客户管理系统,提升休闲旅游的RBD,并设计与创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1.
大型活动与旅游业是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统一体,充分利用大型活动优势,坚持走二者相结合的道路,使旅游业发展与活动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大型活动视角探讨湖南旅游业发展之路,提出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拓宽湖南旅藓资源,丰富旅游形式,积极推进湖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爬取“互动易”和“e互动”中有关现金分红的文本信息,探究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以及董秘个人特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网络信息互动质量提高了企业现金分红意愿、分红水平以及分红平稳性。(2)董秘勤勉促进了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提升;而董秘持股抑制了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现金流较少、两权分离度较低、股权较分散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改革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黑箱理论,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指从用户需求出发,在一整套政策、标准与科学管理支撑下,将传统的分散、单向流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成为分布式、多层次互动的信息流服务,并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产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的提高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核心。参与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环保意识,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碧塔海边彝族为例,从民族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探讨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文健 《经济论坛》2004,(21):156-157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旨在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和谐统一的新型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开辟了世界范围内更为公平、公正、广泛、竞争的大市场,为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能更好地满足各自需求的极好的机会。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佳华 《当代经济》2003,(10):42-42
实现电子政务过程中,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网络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信息网络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智能化、联结性和超时空等。信息网络技术是扩展人类信息器官的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采取和利用。信息网络把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地域联结成一个整体,产生网络聚合和扩散的双向作用,使信息的沟通方式、资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运用投入产出法主要考察旅游业的投入来源、产出使用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国民经济的关联互动中分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特征,所得结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分析目前对旅游业价值链的相关认识入手,根据价值链的特征,结合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特征,对旅游业价值链重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构建了新的旅游业价值链体系,构建了围绕旅游者和旅游提供者的双核心互动的旅游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旨在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和谐统一的新型贸易方式,是贸易活动全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60亿美元,2001-2003年达到3330亿美元,2003~2005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对乡村重构的促进作用已在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但对其内在逻辑和机制的经济学解释有待深化。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探究了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并据此分析了相应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基于乡村产业升级的综合效应是旅游业在乡村重构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定位,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起点和关键分别在于高效却欠发达的乡村生产要素组合和以土地要素为切入点的要素重组,基本逻辑在于乡村人地关系的变动;在城乡双向互动的背景下,旅游业通过乡村物质、社会、文化、生态等资本的引入,对乡村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并为土地赋能,进而缓解欠发达的特殊均衡,助推乡村经济、社会、空间的多维度重构;应根据旅游业介入下的乡村要素重组思路,从拓展重组来源、区分重组方向、把握重组抓手、完善重组环境等方面探索旅游业助推乡村重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