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文章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变差系数、Theil指数、经济平均增长指数)和空间统计学方法(MoransI指数法),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角度对山西省2001~2007年县域经济的总体格局、空间集聚度、人均GDP增长指数以及空间集聚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呈现出比较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且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差异也比较明显;不同年度县域经济增长格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山西省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集聚发展型、强嵌套发展型、弱嵌套发展型、集中贫困型县域四种。研究结果为探索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制订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晓兵  王美昌 《经济地理》2011,31(10):1599-1603,1617
基于2001—2008年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相关数据,首先使用人均GDP标准差系数和变异系数考察其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和估算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后,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为指标进行了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8年县域经济增长差异快速拉大;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二元结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中心-外围模式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锦波  刘紫珊  车良革 《经济师》2014,(11):177-179
基于GIS技术、计量地理学和空间自相关理论,构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其经济综合指数,经极差标准化后,计算广西县域经济的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分析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广西县域经济差异存在较大的波动,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关联弱,但区域正相关集聚呈增强趋势。(2)在广西时空格局演变中,存在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变化频繁和县域经济热点区域呈现点状向组团带状分布趋势演变。(3)对广西"两区一带"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欠发达、落后4种类型分布区后,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与变异系数、空间相关系数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西部边疆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及空间计量方法对2006—2015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0年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总体上维持增长态势,2010年后增速放缓;从地域来看,南北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速南缓"的特点;从各分类指标来看,除环境保护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数变化趋势均与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相契合;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北疆西侧处于绿色经济发展高值集聚区,而东侧集聚效果不明显,南疆整体呈现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表征经济发展水平的11项综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借助工具性软件SPSS、Arc GIS和Geo Da,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18个核心节点城市经济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Moran's I=0.2745,各核心节点城市经济实力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即全局性较显著的相似城市之间的空间集聚。而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中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两端和欠发达的中段在空间上分别趋于集聚的空间异质性,即经济空间差异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哑铃状"分布格局。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人口与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选取42个指标,构建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采用熵权法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非洲各国的投资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北部地区投资环境较好,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较差。根据非洲国家投资环境评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T0.15)、较好(0.08T0.15)、较差(0.04T0.08)和差(T0.04)。非洲国家投资环境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即投资环境好的国家周围往往是投资环境好的国家,而投资环境差的国家周围往往也是投资环境差的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同类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村贫困的指标,时间跨度为1980—2015年,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环京津贫困带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绝对差异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对差异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是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对差异演变特征与宏观扶贫政策和贫困带的相关政策体制具有较强的耦合性。(2)京津冀县域各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环京津贫困带。1980—2003年,贫困带低值空间集聚由弱变强,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负;2003—2015年,贫困带的空间聚焦效应有所减弱,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正。最后,简单探讨了贫困带脱贫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素空间集聚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结构研究。通过城市引力、克鲁格曼指数计算,比较分析城镇群内部城市吸引力和城市产业分布的差异性,通过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集中度指标和不一致系数的测算,分析了山西省城镇群空间要素集聚效应。研究表明,山西省的城镇群规划与要素空间集聚趋势整体一致,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基本形成,城镇群的要素集聚效应明显,但人口与生产分布仍存在不一致性。研究认为,山西省城镇群发展应该继续明确各城市的产业分工和特色,引导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口与生产空间分布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综合评价、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苏北和皖北11市城镇化发展效益进行分析,得出2010-2017年城镇化发展效益不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上升趋势,综合和生态效益有下降趋势.苏北5市分维效益高于皖北6市且差距有扩大趋势.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综合效益层级特征明显,自东向西递减,综合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空间集聚特征符合城镇化"核心-边缘"分异模式;综合效益形成HH、LL、LH三种空间集聚类型,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形成HH和LL两种空间集聚类型,生态效益不显著;皖北处于城镇化发展效益的冷点区域.应在提高生态效益基础上,定位欠发达区域支柱产业,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欠发达区域一体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John E. Roemer, Free to Lose: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Economic Philosophy ,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相似文献   

12.
13.
“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叶超  柴彦威  张小林 《经济地理》2011,31(3):409-413
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批判传统的将空间视为容器和无价值判断的空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之与空间问题相结合,西方地理学界和城市学界在空间的生产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较为迟滞,缺乏突出的案例研究,目前还处在引介和初步应用的起步阶段,但在近5年也兴起了一个以多学科共同研究为特征的风潮。19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生产问题在中国逐渐变得突出,预示着它将是一个重要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Some 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indeterminacy in models with externalities may be overstated because these models ignore agents' heterogeneity. We consider a neoclassical two‐sector growth model with technological externalities. Agents are heterogeneous with respect to their shares of the initial stock of capital and in labor endowments. We find that the sign of the effect of inequality on indeterminacy is not pinned down by the standard properties of preferences. However, when the inverse of absolute risk aversion is a convex (respectively concave) function, homogeneity (heterogeneity) tends to neutralize the external effects and eliminate indeterminacy.  相似文献   

15.
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决策者食物利用能力的不确定性如何引起食物浪费,并比较了食物浪费税和私人信息干预这两个政策工具对食物浪费量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最优保有量决策一旦偏离其食物利用能力,就会引发食物浪费。虽然两个政策工具都可以有效地降低食物浪费,但是食物浪费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方向不确定,而私人信息干预却可以通过激发学习机制增强决策者对自身食物利用能力的认知,并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文丽 《经济地理》2011,31(8):1402-1408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综述。国外的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始于19世纪末,兴盛于1960年代,研究焦点集中在基于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假说的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旅游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基于收敛假说的旅游对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国内研究始于1990年代,研究焦点为旅游产业地位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判断。国内外相关研究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均衡发展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