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在"互联网+"策略下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角度打造核心能力。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次提炼标签、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战略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互联网+"战略下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市场机会识别—价值主张创新—技术创造性模仿创新—商业模式‘营销—盈利—运作’三模块持续创新—技术渐进性自主/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环境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积极进行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合作关系,探讨了包含动因、要素及开放式螺旋模型的耦合机制。以小米公司为案例,分析了我国科技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表现,为今后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创新耦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制造企业发展过程表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存在复杂的协同演化关系。结合多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制造企业演化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模式、协同演化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动态演化存在3种模式:简单线性模式、反馈控制模式、复杂系统模式。基于此,构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模型,指出协同演化呈现“创新-调整-适应”等复杂的螺旋化发展过程,并提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的3种机制:互动机制、学习机制、选择与反馈机制。突破了关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和静态视角,从动态视角分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演化,补充和修正了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认识,丰富了现有创新演化理论。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企业实施创新战略的启示在于:单一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制造企业带来盈利,但是其作用和持续性均有限,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协同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根本原因是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乏力,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及双自联动的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可以缓解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不足和市场竞争乏力的约束,但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又面临着“制度瓶颈”和“界面割裂”的双重难题。为了把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融入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过程,本文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设计了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深入研究网络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化路径、市场化路径以及协同化路径,以求从整体上重塑制造企业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内生性原动力。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再造与组织结构优化是决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序参量,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生态位、商业模式再造形成市场生态位、组织结构优化形成组织生态位,通过“技术-市场-组织”的协同演化逐步实现技术产业化、市场高端化、组织平台化,共同推进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从技术创新现状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过分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失衡,使这些企业难以在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生存。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嵌入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创新网络理论和协同演化理论,构建了“KIBS角色—创新网络变化—创新战略倾向”的理论框架,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如何解决资源竞争和战略方向的协同与动态平衡问题,探寻科技型中小企业平衡“探索—开发”创新之间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然而也面临着自身的创新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的威胁,因此本文以隔离机制为立脚点,探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协同关系,构建两者动态协同下的隔离机制模型,并且以小米公司的发展为例,具体解释了隔离机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下的形成机理,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驱动下建立隔离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化企业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实施的“排头兵”,过度持有金融资产会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不利于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能否通过“互联网+”战略促使数字化企业降低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从而促进创新投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互联网+”战略实施、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创新投资三者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通过降低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促进创新投资,即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战略与数字化企业创新投资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将创新投资细分为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投资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促进数字化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抑制利用式创新投资,同时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战略与探索式创新投资间难以发挥中介效应,但在“互联网+”战略与利用式创新投资间发挥遮掩效应;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蓄水池动机和替代动机进行检验发现,“互联网+”战略能够削弱数字化企业的蓄水池动机,对替代动机无显著影响。结论能够为国家更好地发展互联网经济,合理配置数字化企业金融资产,优化创新投资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环境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积极进行创新发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以耦合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合作关系,探讨了包含动因、要素及开放式螺旋模型的耦合机制。以小米公司为案例,分析了我国科技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表现,为今后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创新耦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呈现出共生性、群智性、反馈性等特点,并对组织创新产生一定影响,而知识协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基于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知识协同行为在“互联网+”特性影响组织创新绩效过程中的调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特性对知识协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团队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个体知识协同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知识协同与团队知识协同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互联网+”特性可以通过知识协同的中介效应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探索性案例研究,提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机理及路径范式,揭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形成中的角色和作用机制,即发挥数据赋能的驱动作用,从而实现创新联合体跨界战略网络协同、跨界组织网络协同、跨界资源网络协同、跨界制度网络协同,形成协同演化动态能力,实现产品功能、生产制造及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凝练出智能制造核心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路径范式:“智能制造核心企业—传统龙头集群企业—超级消费者”交互赋能。结论可拓展数字创新理论及价值共创理论,为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为智能汽车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及颠覆式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从战略联盟的形成基础、战略任务和组织优势角度,分析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构建发展推进原则,并通过加强战略联盟建设,来强化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思维模式创新深度融合的思路及知识集聚措施,对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商业模式的概念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发展过程,阐述了长尾、免费、众包、众筹、平台、O2O、共享经济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概况。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网络和价值获取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商业模式研究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区别,梳理了互联网商业模式实施的战略创新、领导、组织、企业合作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今后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交通工具应用软件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探讨了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总结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在技术、商业模式上的"突破-迭代"循环创新机制,即先通过技术变革打破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再通过技术演进逐步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对其30年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归纳华为公司整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形成的二元耦合创新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华为发展史分为创业期、国内发展期和全球布局期3个阶段,对应这3个时期,从知识与性格驱动视角,认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包括3种模式;而华为公司创新成长依赖于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的耦合协同机制;由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相互支撑形成华为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实施来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展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仍未得到系统性解释。本文以中央和地方层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探析其为什么既要有效授权又要技术创新,并试图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来探究其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的资本经营模式和“功能定位→履职授权”的资本授权模式,两类公司探索并形成制度创新驱动路径。(2)两类公司通过市场机会识别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动态能力提升,形成以持续性竞争优势为核心的技术创新驱动路径。(3)利用对接机制形成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以此完善可能的创新驱动路径选择问题。本文从“制度—技术”双重因素视角探索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创新驱动路径,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既往文献中甚少提及,且未深入研究。以厦门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为例,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间的交叉部分入手,分析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龙头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决定技术创新起点,价值实现影响技术创新成果,价值保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突破现有商业模式,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确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集群创新氛围,应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12,32(6)
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但既往文献中甚少提及,且未深入研究。以厦门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龙头企业为例,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间的交叉部分入手,分析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龙头企业商业模式中,价值定位决定技术创新起点,价值实现影响技术创新成果,价值保持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因此,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突破现有商业模式,重视企业技术创新,确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集群创新氛围,应成为产业集群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创新现状来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过分偏重于开发性创新,造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失衡,使这些企业难以在恶劣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生存.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嵌入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创新网络理论和协同演化理论,构建了“KIBS角色-创新网络变化-创新战略倾向”的理论框架,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如何解决资源竞争和战略方向的协同与动态平衡问题,探寻科技型中小企业平衡“探索-开发”创新之间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探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机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体现为“push pull”机制,即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拉动技术创新。以苹果公司为例,深入揭示两种创新耦合机制的形成和存在机理,以对企业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