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1(5):67-74
马克思经典著作及其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及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不仅仅或主要是从阶级剥削角度揭露资本主义的暂时性,而更重要的是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揭露和论证资本主义的危害性和暂时性,以及被新的合理社会形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必然性、合理性,使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共存,从而使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才是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马克思理论占主导的应该是他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人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2.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这是导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重要主观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实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一百多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在一些最重要的方面证实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析。同时,当代世界的发展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超越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结论,只有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才能使之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的重要共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协调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首先是由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者们进行论证的,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协调发展的命题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知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生态学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伯克特从资本积累的反生态性出发来研究马克思的环境危机思想,指出马克思考察了由资本主义产生的双重环境危机,即资本积累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危机。资本主义的环境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危机的表现,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为了消解资本主义的环境危机,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的联合生产。伯克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不仅对捍卫和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而且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和学说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除了关于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发点、人的类特性和本质、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人本思想外,还系统地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的目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人的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社会进步的三个形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信息革命进行解读,阐释信息革命的社会二重性:一方面,信息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信息化,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革命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次重组———信息化重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在重组中经历了又一次巨大的分化与重构。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后果,在某种意义上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后果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引发西方国家失业问题严重化,从根本讲这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发展变化的反映。借助经济理论来解读此次危机及其失业问题,可以发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定前提下,在经济运行层面对失业问题进行解读;马克思经济学则是从制度层面对资本积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资本对劳动控制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这三个方面,考察资本主义的失业发生机制,因而更能揭示失业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不可能有“人力资本”理论,用“西方人力资本”的逻辑来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经济论述是不适当的。与西方经济学把“人力”依附于资本逻辑上不同,马克思是把“人力”作为批判“资拳”(物质资拳)的对立物而高举人权大旗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物)为本”是马克思人力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及主体地位的论述是马克思人力思想最为重要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力理论的目的论;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是马克思人力产权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克思和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创新动力和结果的主要观点与概念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重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并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经验证据对其理论预测进行检验。以此全面、辩证地看待创新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并提出对"中国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凡勃伦和马克思的制度理论都非常丰富。文章从方法论、制度变迁、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解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不难看出,凡勃伦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的制度理论更为全面和丰富,对当前制度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第1大变革:对社会形态的认识,从单一的重点论转变到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形态,至少有两个基本角度: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角度、经济社会形态(即一定经济基础和相应上层建筑的统一)的角度.此即"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另一个是生产力角度、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社会迄今大体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四个阶段.此外,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即"三形态"说.  相似文献   

13.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以及这两大部类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揭示了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但是,马克思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有资本主义特性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非资本主义社会就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涂攀 《新经济》2022,(2):37-4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展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经济根源的分析,并且准确把握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矛盾,具有革命性意义.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考察,批判了旧的劳动概念和逻辑构造,把资本和工资等概念放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过程中,有其深厚的实践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科学考察了异化劳动的基本内涵,揭示了这一概念在实现人...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社会从外在现象到深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革,马克思全面深刻地记录、分析了这些新变化、新特征.丹尼尔·贝尔发现了马克思的睿智分析,却错误地将其称之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第二种图式”.贝尔的误读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了解《资本论》独特的创作顺序;二是遗漏了马克思其他著作中众多的相关分析;三是不理解《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四是结论中隐含着制造新的“两个马克思”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 ,深刻地阐明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是指导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曾设想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货币取消 ,商品生产废止。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答案。此外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候 ,虽然预见到了资本扩张的世界性 ,并对其进行过初步考察 ,但其所面对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加尔布雷思都从制度的视角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这一经济制度下的就业问题,但通过对二者就业理论的内容体系加以比较,我们发现由于二者形成的背景和采用的价值判断不同,最终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及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视角在制度演进中探讨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而加尔布雷思采用的是现世性价值判断,以既定制度为前提研究资本主义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显著特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是不经过或者至少不完整地经过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既可以继承资本主义的时代成就,同时又可以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痛苦和不幸。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成社会主义,是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实践成果,而后来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背离这一理论,断送了苏联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方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社会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跨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对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研究,是以十九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农场为对象的。《资本论》中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主要也是以英国的实际情况作为例证。当时还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考茨基,于1899年写了《土地问题》,把观察的对象扩大到法国,美国和德国,结合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情况,证实了马克思的理论。列宁说;“考茨基的这本书是《资本论》第3卷以后最出色的一本经济学著作”,肯定了它在系统地考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不过,考茨基的著述也没有超出《资本论》的时代背景。列宁在许多论著中探讨了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主要的是1899年写成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以及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区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研究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