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构建多主体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博弈模型并求解,加入实际投入贡献系数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当联盟合作的各利益主体遵守契约协议选择合作时,科技成果转化的总收益和各利益主体分配的个体收益均实现最大化,且通过实际投入贡献系数的修正后各利益主体的收益更具公平性。研究结论为促进合作、设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契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郭妍君 《时代经贸》2014,(2):54-54,83
收益分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焦点问题。良好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助于供应链稳定、有效地运行,也有利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优化,供应链成员间必须寻求有效的合作,即形成战略联盟。本文分析了供应商与零售商形成战略联盟的可行性,研究了由“单零售商和多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联盟中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及利益分配问题,并探讨了利益分配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集中研发联盟间的合作研发博弈模型,研究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收益分配方式来降低道德风险、增大联盟成员投入量,促进合作研发成功。研究表明:市场收益率较低时,集中研发联盟宜采用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来激励联盟成员增大研发投入;市场收益率较高时,集中研发联盟宜采用平均分配方式;增大联盟间的研发投资溢出效应有利于鼓励联盟成员增大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4.
基于Shapley值及Gahp的供应链知识共享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供应链知识共享中难以建立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问题,基于供应链知识共享及分配评价理论,结合供应链自身特点,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共享收益分配体系。在传统Shapley值算法基础上,加入新的修正因子,利用群体层次分析法(Gahp)和Yaahp软件求出修正因子,并给出算例进行验证。认为分配体系的建立最大限度规避了合作企业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将定性问题定量化、模糊问题明晰化;引入修正因子的Shapley值评价方法更具合理性、公正性,也更利于调动联盟企业的积极性;基于Gahp修正因子的计算,使得专家自身的权威在Ahp分析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冲突分析与合作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葛龙  李会民 《生产力研究》2007,(14):129-131
文章通过企业供应链中冲突分析与合作联盟分析,在非信息共享不合作系统(DIUR)、信息共享不合作系统(CIUR)和信息共享合作系统(CICR)三种供应链体系中,建立了CIUR体系下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三者之间利益分配模型。并采用τ值法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该分配模型与实际结果相符,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慧玲  黄建华 《经济师》2009,(10):201-201,206
文章通过合作博弈模型,描述银行卡产业链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并在简化情况下讨论了无商户联盟、弱商户联盟和强商户联盟的系统均衡解和演化趋势、定价策略,并指出了不同情况下商户和银行存在不同的最优策略和系统利益分配值,从而证明了合作博弈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定量模拟银行卡网络利益分配机制的工具,为进一步研究商户扣率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不合理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探求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系数,并对利益分配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收益分配系数是努力水平程度、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函数,并随着研发深入,努力水平的贡献系数越大,其努力成本系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约束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是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中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合作创新关系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对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概念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合作创新利益动态分配运行模型。在合作创新利益分配上应用了Shapley值理论,并用合作创新能力对Shapley值模型进行了约束。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分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及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传统经济向共享经济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引发了各经济行为人的相互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及生产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以共享平台为核心、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建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的生产过程、分配模式、交换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在生产环节,共享经济以大规模协同生产为生产组织方式;在分配环节,共享经济采取分成制的分配模式;在交换环节,共享经济以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使用权流转为特色;在消费环节,共享经济消费观契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层次消费观.社会生产四环节相互作用、界限趋于模糊,使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动态、完整、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  相似文献   

10.
知识主导型技术联盟的发展对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利益分配是知识主导型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的焦点问题,深刻制约着技术联盟的持续发展。通过对知识主导型技术联盟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和原则进行研究,建立了知识主导型技术联盟合作成果的两次分配模型。分别引入Nash谈判模型、Shapley值模型用于合作成果申请以及实施、分配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证明两次分配模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可成为知识主导型技术联盟利益分配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基于技术风险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模型,研究了不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供应链研发联盟成员研发投入策略,分析了利益分配方式和技术风险对成员研发投入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在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中,平均分配易于实施且能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随着技术风险增大,成员会提高研发投入。因此,供应链研发联盟应尽可能实施平均分配,并在技术风险较大时加强合作,通过促进合作取得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中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其本质是一个合伙型自主工作团队,成员之间互为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合作博弈模型,从利益分配角度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防风险厌恶型成员“道德风险”的相互激励机制。可得出结论:提高联盟产出基数、降低联盟运行成本基数、提高成员产出分享比例,可激励其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中。成员的努力程度提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努力程度会保持在一个适当水平。而针对具有不同风险规避度的联盟成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则会随着产出分享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风险规避度越高的成员,增加产出分享比例对其效用的边际贡献越小。  相似文献   

13.
熊麟  冯婷婷  鲁若愚 《技术经济》2013,(6):21-25,137
深入研究了具有一定市场风险的、多企业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发投入问题。根据联盟结构和联盟成员收益分配方式,将联盟合作分为4种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收益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研发投入决策的影响大于联盟结构组成形式的影响;除跨功能联盟按研发投入比例分配收益时的联盟总研发投入随着联盟成员数的增加而增加外,其他3种模式下联盟总研发投入都随着联盟成员数的增加而减少;当联盟成员拥有更多的互补资源时,联盟的总研发投入量更多。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热点的共享经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基于协同分享的价值理念,促使人们形成一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与个性化消费的新观念,已成为当今创新经济主流。共享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从其内在本质看,主要涉及4重伦理维度:消费伦理、信任伦理、隐私伦理以及社交伦理。从伦理维度重新审视和反思共享经济发展样态,不仅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其本质,而且有助于国家从立法、技术投入、资金投入以及观念变革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促进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公平分配是维持技术标准联盟发展和成功的基础。论述了技术标准联盟收益分配的内涵、原则及其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协作消费的社会价值和功利价值两个方面梳理大众参与共享经济的动机,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收集快车共享平台消费数据,实证检验并估计分享经济参与的内外部传染机制。结果表明:初期社群规模与活跃度、异地消费模仿与社会学习、绿色消费理念和尝新消费是共享经济在消费者中快速传染的主要前因。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中知识联盟成员组织间在共享互补知识情形下的最优分配率制定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给出了激励成员组织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分配率,并分析了最优分配率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知识联盟成员企业投入知识对总收益的贡献率不相同,因此知识联盟成员企业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均衡状态下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收益率,等于各自投入的专有技术知识对产出的贡献率,即等于其技术价格。只有当收益与成员企业的知识贡献一致时,才能达到激励知识共享、防范知识共享不足、实现联盟目标的目的,之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概念、类型以及收益分配的目的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中小物流企业联盟的三种类型,分析了收益分配模式选择和成员企业收益构成的差异,提出了物流任务分解和以成员企业物流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思路,构建了混合模式下的中小物流企业联盟收益分配模型,并以收益分配相对复杂的盟主型联盟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文章提出的收益分配模型基本框架比较完整,基于物流服务质量的收益分配激励方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现阶段我国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实践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符锦  吴文峻  徐剑 《经济论坛》2014,(8):166-173
在当前土地紧缺和城市更新背景下,各地政府急于对效率低下的土地进行收储盘活,而其核心是如何进行土地收储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和数理模型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并提出基于土地收储净收益阶梯分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梯级原产权人分享比例为56.5%,在第二梯级其分享比例为45.6%,符合梯级分配比例设计中政府高梯级价段分享更高比例分配的基本原则,本文提出的阶梯分级方法能够减小增值收益的分配差异,保证了公平性,有助于深化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理理论,并为政府创新土地收储收益分配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知识协同是供需网企业走向合作的关键条件之一,供需网通过知识的协同可以促使知识全球化、智力全球化,形成强大的知识共享团队。在提出基于供需网的企业知识协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供需网中企业实施知识协同的特征,进一步给出企业知识协同伙伴选择过程,介绍了供需网结构中的3种节点类型,以其中的企业合作体节点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企业知识协同伙伴关系的建立机制,构建了基于供需网的企业知识协同伙伴选择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一个算例的Pareto最优解,验证了该算法在企业知识协同伙伴选择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