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约束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是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中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合作创新关系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对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概念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合作创新利益动态分配运行模型。在合作创新利益分配上应用了Shapley值理论,并用合作创新能力对Shapley值模型进行了约束。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分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及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基于技术风险的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模型,研究了不同利益分配方式下的供应链研发联盟成员研发投入策略,分析了利益分配方式和技术风险对成员研发投入策略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研究表明,在供应链纵向合作研发中,平均分配易于实施且能激励成员提高研发投入;随着技术风险增大,成员会提高研发投入。因此,供应链研发联盟应尽可能实施平均分配,并在技术风险较大时加强合作,通过促进合作取得研发成功。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合作伙伴利益分配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方案研究现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虚拟企业合作项目创新联盟的形成过程原理,应用投资评估理论、对策理论、满意度理论、绩效评价理论,建立了基于投资额、满意度和实际贡献大小的虚拟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三阶段过程模型,并对方案确定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确定出了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总系数和最终利益分配方案,以此提高联盟的主动性和降低虚拟企业合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创新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涛 《经济经纬》2007,101(3):88-90
集群有利于降低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获得合作伙伴的隐性知识.企业选择合作创新,其动机主要是解决技术的外部性、分担研究开发成本和风险、获得合作伙伴的缄默性知识、实现技术转移以及获得巨大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等.对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表明,企业要形成合作创新的联盟,该联盟必须满足超可加性;否则,其成员没有动机形成联盟,已经形成的联盟也将面临解散的威胁.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合作创新的基础.该方案是合作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知识联盟的特性,从资源角度阐释了知识联盟的形成机理,指出互补型优势资源的组合最易形成知识联盟。以此为基础,从联盟体和联盟个体两个层面,分别建立了联盟体的利益博弈模型和联盟个体的利益博弈模型,结果表明优势资源互补的企业存在强烈的知识联盟动机,进一步揭示了组建知识联盟的关键,是要事先确定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系数,并分析了利益分配系数的内在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6.
累积创新是一种在先导创新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创新,是对已有创新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在累积创新框架下,动态联盟是实现累积创新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是影响动态联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联盟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建立动态联盟博弈时序下的利益分配模型,假设盟主对盟员具有完全谈判能力,对联盟各方的利益进行分析,得到累积创新中动态联盟最优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转移的校企联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盟的五大要素,即环境因素、共同愿景、合作模式、利益分配以及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校企联盟模型。该模型显示出校企合作的原因是双方存在知识势差,知识势差随着校企知识转移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校企联盟要素的作用下最终形成知识循环流动,从而形成战略联盟。最后,结合武钢—武科大校企联盟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是衡量联盟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根据知识联盟的特性,从利益可分配的角度,将知识联盟的利益区分为显性利益和隐性利益两部分;从联盟个体和联盟总体两个评价主体的角度,结合评价主体的不同目的,分别构建了基于联盟个体和联盟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利益分配不合理会导致联盟的不稳定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产学研联盟中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研究,探求合作成员的利益分配系数,并对利益分配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收益分配系数是努力水平程度、努力成本系数的增函数,并随着研发深入,努力水平的贡献系数越大,其努力成本系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10.
王慧玲  黄建华 《经济师》2009,(10):201-201,206
文章通过合作博弈模型,描述银行卡产业链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并在简化情况下讨论了无商户联盟、弱商户联盟和强商户联盟的系统均衡解和演化趋势、定价策略,并指出了不同情况下商户和银行存在不同的最优策略和系统利益分配值,从而证明了合作博弈模型是一个有效的定量模拟银行卡网络利益分配机制的工具,为进一步研究商户扣率政策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创新溢出下技术战略联盟创新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对战略联盟下企业的创新激励进行了探索,试图解决创新外溢与创新动力这一对固有的矛盾,即如何获得创新和创新扩散的平衡。通过分析战略技术联盟内部的激励模式和政府对联盟的创新激励模式,认为合作伙伴间的前期合作投入、对欺骗的惩罚、长期的战略眼光以及政府的创新税收优惠和创新成果补贴等措施能够对战略技术联盟的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创新联盟合作研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知识重用、综合、嵌入和推理,知识融合逐渐成为协同科研和知识创新的核心部分。介绍了知识融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界面开放角度对知识融合模式进行分类,指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高效运行要素,探讨知识融合过程中信息界面互动和流程界面耦合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基于技术界面开放的创新联盟知识融合模型框架,进而提出加强创新联盟知识融合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活动过程,需经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阶段。随着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影响合作利益分配的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关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创新过程的演进对于合作利益分配的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在着重探讨创新过程演进与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变化的基础上,依据创新过程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阶段划分,将过程阶段的思想引入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研究之中,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基于创新过程的产学研利益分配模型,以期为实践中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运行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供应链研发联盟成为供应链中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在联盟的运行中,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着联盟企业的技术结构与创新行为的演进。为了提高联盟分配机制的合理性,必须深入研究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研发联盟利益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企业间知识创造利益分配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直接影响到企业间知识创造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企业间知识创造的系统特征入手,指出其利益分配行为符合合作博弈的适用条件,并构建了企业间知识创造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模型,解决了企业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提高了企业间的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载体,受到学界和实业界广泛关注。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主张不同,资源配置与协同合作方式也不同,导致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共生理论主体—网络—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组态模型。以7家核心企业及创新合作伙伴为案例分析对象,采用fsQCA方法探究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各有2条,核心条件不同,条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不同。第二,两类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路径具有通用型特征,受主体创新能力、创新网络嵌入与数字环境3个层面耦合作用的影响。第三,无论是技术主导型还是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创新能力均作为必要条件出现,成为价值共创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主张异质性视角探究技术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路径差异,有利于深化对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理解与认知,为企业基于不同价值主张实施价值共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创造收益和创新承担风险的夏普利值法改进模型,用于解决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利益分配合理化问题。将该模型用于研究一个由单个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协同创新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经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分析了联盟产生原因,探讨了制约联盟创新合作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联盟创新合作一般博弈模型和联盟企业与高校创新合作博弈模型,发现创新合作各方的信任机制是制约联盟创新稳态运行的核心;从联盟内部构建技术选择机制、战略管理机制、合作信任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从联盟外部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机制、风险投资支持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机制以及社会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联盟创新稳态运行的内外保障机制建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