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却处于“优于水而忧于水”的境地.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城市湖泊现状调查,分析城市湖泊在为市民们提供休闲活动空间、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打造特色城市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遇到的难题,根据湖泊与城市地理位置关系以及湖泊的不同作用将武汉市城市湖泊分为城中湖、跨城乡风景湖、城郊生态湖三种类型,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汉市湖泊景观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湖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西部地区湖泊数量、面积以及湖泊资源的优势和缺陷,指出了西部大开发中湖泊面临和将要出现的环境问题:①湖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②水质污染日趋严重;③湖泊富营养化出现并加剧;④盐湖资源开采无序,湖区生态环境恶化;⑤围垦和水位下降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了湖泊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最后提出湖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此促进西部地区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吕明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2,(17):104-105,115
选取国内外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湖泊案例,在借鉴其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业态发展情况,提出湖泊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总结出城湖联动的三种模式:以城带湖模式、以湖扬城模式、城湖共生模式,为湖泊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湖泊的发展、保护及发展规划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章在指出了武汉市湖泊发展演变中存在着湖泊填占、湖泊水质污染和湖泊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对武汉市湖泊(特别是主城区湖泊)的未来发展和保护从三个时段进行了规划性构想,以期对类似城市的湖泊水系的发展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湖泊环境保护滞后,导致湖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城市湖泊几乎都受到污染.湖泊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重点.湖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解决湖泊环境问题的各个环节都包含着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经济学的办法是治理湖泊污染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湖泊污染的特点,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层面对湖泊污染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湖泊污染治理的经济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湖泊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湖泊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近年来,千岛湖旅游实现了观光游与休闲游的有机结合,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游,提升景区的品位。根据淳安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休闲度假胜地”、“世界湖泊休闲品牌”的重大决策,结合世界湖泊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展调研,提出了世界湖泊休闲品牌打造对促进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8.
开展城市湖泊治理,改善城市湖泊生态环境,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然而治理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湖泊治理的一大瓶颈。拟以武汉市为例,试图建立一种城市湖泊治理与土地储备联动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条拓宽我国城市湖泊治理资金渠道的新道路,实现城市湖泊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本升值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作为湖泊旅游重要内容的濒湖旅游区开发往往存在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形象、低水平重复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针对这种现实,提出了整体开发、多样化、集团化、可持续发展等濒湖旅游区开发原则,并以环太湖旅游区为例,在创立“太湖旅游”品牌的前提下,探讨了其定位、形象、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为濒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报道,过度无序开发,令一些以湖泊著称的城市已变得名不副实。有些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心城区有100多个湖泊,现仅存30多个,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剩下的湖泊也"重病缠身",面积缩小,水质恶化。十多年前,笔者曾求学在长江沿线一座城市,常常流连徜徉于湖光之间,学长更言及20世纪80年代当地湖泊未开发前的原貌,称彼时还可捕鱼虾。如今,湖岸遍布公馆、豪庭,自然馈赠给全体市民的千顷碧波,正蜕变成某些人私享和炫耀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民对城市水体的游憩需求日渐强烈,而目前尚未有明确可行的办法指导城市湖泊等水体的功能定位与其布局的优化调控。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网络数据库,以及包含湖泊面积、入口、名称等的湖泊(公园)数据库,分析得出建成和潜在的湖泊公园的游憩服务范围,并与基于实证调研计算的服务范围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通过游憩服务半径分析计算,得出步行服务盲区、车行服务盲区、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4种服务盲区类型,与盲区用地性质和自然条件共同指导湖泊公园的优化调控和城市湖泊的功能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消除的湖泊公园优化调控策略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于湖泊公园规划建设的启示。运用GIS对湖泊公园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可切实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与城市湖泊分布相结合,优化调控湖泊公园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21世纪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周玲强  林巧 《经济地理》2003,23(1):139-143
在对国内外著名湖泊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湖泊旅游开发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并根据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提出21世纪湖泊旅游的发展趋势,即立足于环境生态保护、促使湖泊旅游与观光农业相互渗透、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的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3.
从国外案例思考滨湖城镇建设与湖泊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众多的湖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都存在这一个共同的弱点:淡旺季游客量变化明显、旅游产品种类单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文章结合博登湖、苏黎世湖和班芙国家公园三个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滨湖旅游城镇建设与湖泊旅游开发的关系,构建了滨湖城镇与湖泊旅游开发的关系模型,指出规划建设好滨湖旅游城镇是丰富旅游产品、平衡淡旺季节、延长旅游生命周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唐忠辉 《环境经济》2013,(12):52-55
我国湖泊立法经历了起步立法、快速立法和科学立法三个阶段,湖泊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立法数量持续增长,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立法是有关湖泊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各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保护湖泊资源和生态、规范湖泊有序开发和利用、促进湖泊健康永续发展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我国湖泊管理体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环境日趋恶化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症结在于现行水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文章通过实证研究.以江苏湖泊为样本,分析了湖泊管理结构及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湖泊管理经验,建议改进我国现行湖泊管理体制机制,对湖泊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行一体化管理.可行方案是:在现行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在流域尺度下对湖泊实行协调性综合管理,并提出了省级湖泊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俊 《经济研究导刊》2014,(36):224-22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湖泊的过度开发利用,湖泊生态问题日益凸现。通过对湖北省湖泊生态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剖析,提出加强湖泊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湖泊中利用水生植被,可逐步恢复城市湿地生态功能。本文对比了植被恢复前后湖泊的净化效率,结果显示:水生植被恢复前后水体对CODCr的净化效果差异不明显,对营养盐的净化效果差异显著,TN的去除率提高30.8%,净去除浓度1.44mg/L,是植被恢复前的4倍;对TP的去除率提高36.8%,水体Ohl—a浓度整体逐步降低,至15μg/L左右,与植被恢复前同期相比降低6.5倍;浮游植物种群密度下降,蓝藻细胞密度下降一个数量级。可见,随着植被的恢复,水体净化效率逐步提高。鉴于建造人工湿地比利用现有水体改造湿地的费用和环境效果均大得多的现实,本文提出:恢复城市湖泊的水生植被是治理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湖忧思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是人类在大河之外的另外一个文明繁衍地区。然而,文明的进步似乎总是与对环境的伤害形影相随,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随之而来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20世纪以来世界上数个著名湖泊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写满惨痛教训的自然开发教程。“如果不保护好水资源,那么人类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这些话或许显得夸张,但在水资源总量与人口增长速度几乎呈反比的今天,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好湖泊资源,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编者  相似文献   

19.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500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温湿度关键影响因子(测试点周边25~100m范围内交通道路长度、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构建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R2值分别为0.116~0.954(RH)、0.160~0.957(T),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248~0.994(RH)、0.212~0.991(T)(P<0.05);2)随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的增加,空气T呈上升趋势,RH呈下降趋势,空气T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2℃,RH为13.3%;3)温湿效应日变化表明空气T从8:00开始逐渐上升,春、夏、秋三季在14:00—16:00达到峰值,冬季在12:00—14:00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RH与T变化相反。合理规划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整个湖泊湿地温湿改善效应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涝已成为继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病。武汉是我国内涝频发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16年夏季发生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文章以武汉中心城区汤逊湖水系为研究范围,利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强度分析法、湖泊变化强度指数等方法,探讨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期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最严重时段的渍水特征,并揭示其形成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暴雨渍水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居住区渍水、道路渍水和产业园区渍水三类。②渍水点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渍水点以湖泊为中心集中分布,围湖造地区域是渍水发生的重灾区,城市新开发区和在建施工区也是渍水发生的集中区域,水系中下游比上游渍水严重。③湖泊容量萎缩、水系结构简化、水利建设滞后、汇水强度增大、异常气候突发等共同导致暴雨渍水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