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潇 《经济论坛》2014,(2):65-69
本文运用上海地区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直接融资比例、银行集中度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和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有利于上海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规模质的扩张比量的扩张更能拉动经济的增长,而银行集中度过高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释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金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金融资源在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上的匹配程度,金融要素之间根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在促进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优化;(2)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逐级递减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型商业银行市场融资份额占比过高将不利于优化收入分配;(3)在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我国1994 ~2012年1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发生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早期,二者呈负相关,支持集中度-稳定性假说;当金融自由化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二者关系反转为正,分散型银行体系更有利于稳定.这一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是,金融自由化改革虽然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却不会增大银行风险,而是有助于改善以往制度环境差、政府干预强的体制背景,在另一个维度改良银行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0~2008年跨国分组数据,运用面板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结构因素对银行业脆弱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一方面,间接融资比例越高,银行体系越脆弱;另一方面,银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因地而异: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银行业集中度降低有利于银行体系稳健性上升;在中等收入国家,银行业集中度上升有利于银行脆弱性降低。因此,从金融结构着眼,有效提升银行稳健性的途径有两个:其一,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其二,各国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构建合理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区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释了金融结构(包括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金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依赖于金融资源在数量规模和结构层次上的匹配程度,金融要素之间根据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形成相互分工协作,在促进金融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优化;(2)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银行业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逐级递减的正向影响效应,大型商业银行市场融资份额占比过高将不利于优化收入分配;(3)在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对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将有利于优化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8.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既有研究主要采用发展规模类指标探讨金融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但规模不等于效率,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规模不一定相称。基于1988—2019年55个国家和地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股票市场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会降低专利申请数和三方同族专利数,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高收入国家更显著;②排除特殊年份、替换解释变量、采取工具变量法以及增加控制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③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缓解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的负面影响;④控制银行集中度后,股市融资集中度与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仍然负相关,银行集中度也会对两者产生负面影响,且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可从根源上降低创业活跃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在社会融资90%以上的比例集中于银行,单一的融资形式是造成金融效率低下、增大银行业风险的重要原因,必须大力规范、发展直接金融.资本市场应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共同发展,规范、发展证券供应者与需求者,完善立法和加强监管.应该建立一个以工商企业短期直接融资为主体的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JP2〗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JP〗  相似文献   

12.
柯健 《经济前沿》2010,(1):114-123
运用DEA模型从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检验分析,显示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较高的集中度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大的银行规模并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回报。我国银行集中度和绩效之间不存在结构理论中所假设的因果关系,银行业市场结构对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时着重强调的应该是效率,而非银行规模和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金融增长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而金融发展涉及的是金融质量的提高,因此,金融发展的质量便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已有的金融和经济增长文献研究大多集中在金融体系的规模,很少涉及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金融中介质量调节。本文运用我国中部、东部、西部部分地区经济和金融中介发展的数据,分析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银行效率评价,提出了对经济增长存在巨大影响的金融中介调节质量的方法。本文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质量调节的改善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金融代理的成本,增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成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结构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是企业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资金获得的难易程度和使用成本受金融结构的影响。总的来看,中国的金融结构基本上是一种以间接融资和银行体系为主、直接融资和金融市场为辅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本文利用中国1991~2009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人力资本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快。中国金融结构对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影响,但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时滞。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规模更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1994—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中国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对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而对企业总资产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同的改革阶段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初期1994—2000年,金融部门的规模、效率和相对结构变化均对企业资产增长产生正向作用;2001年之后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股市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动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体系的规模特别是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起了主要作用;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促进企业资产增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资本配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戈德史密斯Goldsmith(1969)和麦金龙McKinnon(1973)实证证明了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Levine(1993、1998)、Michael(1994)等学者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定量化的研究证明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谈儒勇(1999)研究也认为国内的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林毅夫(2003)发现当金融结构和制造业的规模结构相匹配或存在一个较高的银行集中度时,能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促进制造业增长。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基本上得到了认可,一个好…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通过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渠道,影响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基于1992~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干预下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规模不断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利影响,政府干预可以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融效率的提高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则阻碍了金融效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银行部门和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定义金融发展,运用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以及这一影响的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表明,银行发展主要通过推动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而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与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相关.本文的贡献在于为金融与经济之间非单调的联结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这意味着金融发展是有规模限制的,超过之后反而对经济增长不利.  相似文献   

19.
在对我国粮食主销区、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特殊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定位下,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但信贷结构趋同,而且农业政策性金融仅对主产区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要结合区域农业经济特色,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银企关系对其信贷融资可获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银行规模与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贷款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企关系的密切程度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具有"正"向效应;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银企关系的正向贷款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规模的银行对银企关系的贷款效应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广泛开展建立在银企关系基础上的关系融资技术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此技术的开展,但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无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