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洪源  罗宏斌 《财经研究》2007,33(4):85-95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与决策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构建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我国财政赤字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下均具有一定的货币扩张效应,但由于财政赤字的规模仍然在适度的范围内,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幅度还不足以导致通货膨胀发生,我国财政赤字并不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我国财政赤字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5变量系统检验1978-2003年我国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赤字水平、实际GDP、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货币供给(M1)的决定因素.由于货币供给受包括赤字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和难以预测,我国反周期性和内生性的货币供给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数理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财政赤字与企业亏损相互交织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企业亏损、财政赤字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它们对通货膨胀引致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们在新增货币供应量中所占的比重。因此,治理通货膨胀要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当前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直接造成了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但货币供给的扩张未能显著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基于货币数量论分析框架得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Kumhof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表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民银行近期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现实意义出发,回顾了理论界有关通货膨胀主要成因的观点,并指出输入型通胀、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当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成因。根据经典理论分析,我国当下的通货膨胀压力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被动增发以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指导下超量货币供给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四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控制能力;五是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六是通过财政政策调整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力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当代财经》2012,(10):5-11
在2008-2009年我国发生经济收缩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增加货币供给和降低利率,有力地抵御了经济收缩,但也导致资产价格上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2010年的通货膨胀。在2010-2011年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阶段,中央银行大规模收缩货币供给和提高利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通货膨胀,但没有解决成本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还造成了信贷紧缺和经济收缩的压力。近年宏观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我国宏观货币政策存在力度过大的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新的宏观货币政策规则,即稳定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利率水平,使货币供给和利率随着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目标增长率的差额,以及实际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差额进行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正>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教授讲“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一著名论断只是研究通货膨胀的起点。此论断有两点意义:第一,它强调了货币学派重视货币作用的倾向性(轻视财政作用);第二,它重申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假定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这里讲的是通货膨胀是由货币的超量供给而造成的。弗里德曼的这一论断中既没有讲货币超发行的原因,也没讲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而货币超发行的原因及从货币发出到发生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原因是通货膨胀过高会给社会造成较高的成本,本文分析认为不仅未预期的通货膨胀而且预期通货膨胀也带来一定的成本,通货膨胀目标在各国都不为零.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表明,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实施中货币供给仍然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给通过影响通货膨胀而作用于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1.
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争是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争论的焦点,通货膨胀类型的差异隐含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本文基于2000年之后超额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而非超额工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分部门工资数据的研究结果亦未发现超额工资存在对通货膨胀的显著响应。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2000—2007年中国尚不存在"工资-通货膨胀"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制度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经济学者,大部分都认为财政赤字有百害而无一利。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认为长期的财政赤字引起的货币财政性发行,导致了货币供给量的超额增加,最终诱发通货恶性膨胀,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灾祸。遗憾的是,如今,莫说预算赤字发生的经济环境已时过境迁(商品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就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中,这一定论迄今尚未有人提供令人心悦诚服的论证。我们不禁要问,财政赤字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引致通货膨胀吗?对此问题的初步剖析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赤字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阶段我国通货膨胀问题严峻,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货币供给过剩是此次通膨的原因,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得出结论:前期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进,货币供应量在通胀中并不扮演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激励政策制定实施意外的通货膨胀政策;供给冲击、谋取政治选票和为财政赤字融资。当出现的供给冲击时,采取通货膨胀会使福利损失较小;为了获得政策选票而以通货膨胀换取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会使社会福利损失增大;当为弥补财政赤字而以铸币税融资时,社会福利损失增大,同时其再分配效应使得公众对通货膨胀极其反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中国的“超额”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试图利用发展经济学方法 ,从“货币消失”问题入手 ,对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我们发现 ,中国经济的两部门特点导致了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构约束”与“需求约束”。而“中国之谜”出现的新特点 ,很大程度上正是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的变化在货币方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肖威  吴军 《财经科学》2013,(7):1-11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其原因绝非单纯货币问题引起的,而是供求严重失衡,无效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货币投入速度明显放慢.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总体上说是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微观问题、结构问题的集中再现,而微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要在体制方面找原因.具体讲,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主要与治理1993年通货膨胀运用的“双紧”调控政策有关,也与我国商品市场供给全面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过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1995年以来的季度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内生货币视角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存款创造货币"论和"贷款创造存款"论,得到货币供应视角下通货膨胀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给M2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推动货币供给余额快速上升的最主要动力来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推动存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故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是货币内生视角下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利用一个施加长期约束的SVAR框架,考察了供给、需求与货币冲击对我国产出、通货膨胀影响的经验事实。结果显示,需求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均存在较大影响力,供给冲击偏重于影响产出,货币冲击则偏重于通货膨胀。随后,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引入技术、偏好等七种典型的外生随机冲击,详细刻画随机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其脉冲模拟结果与SVAR经验事实基本一致。DSGE方差分解进一步显示,在多数年份,供给需求冲击与财政政策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产出波动,供需、财政货币政策等随机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比例较为均衡。近期,受经济转型以及政策转向的影响,以消费、投资为代表的需求冲击构成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