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城市物流产业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在城市一定空间聚集,耦合共生形成一类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适应功能的产业生态系统。文章按生态经济学原理和产业集群经济规律,界定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结合复杂系统自组织和生物种群进化理论,分析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化的前提、诱因、动力和方式,进而从系统内部企业个体、种群、集群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为认识城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调控政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阐述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的协同动力机理,基于组织资本剖析,形成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的战略、结构和文化动力要素,并确立联盟熵为战略熵、结构熵和文化熵,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战略联盟自组织演化的协同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3.
科技园区企业集群系统存在着自组织与他组织两种动力作用机制,根据集群演化不同阶段动力作用的相对强度,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可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基本演化模式。但并不是说科技园区集群演化只有自组织或他组织一种力量推动,实际是自组织与他组织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两种驱动力在集群演化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类型园区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强度有所差异。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他组织力量,参与科技园区企业集群演化是一个因势利导的过程,在集群演化的不同阶段的作用不同,应根据集群自组织的耗散结构特征,遵从集群自组织规律,促进科技园区企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及多重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演化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演化主要通过处于小生境中的“企业”、“市场”及“消费者”三者之间的自组织作用而完成。企业演化本质是知识进步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的趋势。由于环境被分割 ,企业组织惯例演化是一个多重均衡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自组织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指出知识自组织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动力是分工协作、目的是企业知识创新、演化的形态是知识生态系统、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在归纳已有知识自组织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知识自组织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知识自组织理论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用并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自循环等特征,表明社会性企业对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结、革新作用,但不是驱动其成长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7.
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用并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自循环等特征,表明社会性企业对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结、革新作用,但不是驱动其成长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供应链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供应链复杂系统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自组织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供应链复杂系统履行社会责任的自组织演化与系统的流量、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复杂系统的各子系统通过协作,产生协同效应,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思想,根据战略网络核心企业的特性界定了其内涵,进而从宏观(组织理论)和微观(自组织理论)两个层面分析了战略网络的内涵、自组织性、网络结构和演化过程,最后探讨了核心企业对战略网络演化的影响,即核心企业对战略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分析,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开拓、成长、成熟、自我更新或衰退大致四个阶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时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其演化是自组织和环境选择相结合的结果.文章深刻揭示了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为促进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的创新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11.
徐谷波 《技术经济》2006,25(3):11-12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客观世界中自组织现象产生、演化的系统科学理论,它以全新的思维方法对企业做出更深刻的理解。企业是经济社会中一种完整的自组织,企业内部各个基本单元之间、企业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方法来探讨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就是使企业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过程,是企业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企业由此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创新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涨落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徐俊 《生产力研究》2006,(11):208-210
自组织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现象。文章结合了自组织理论和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动态分析了不同层次的自组织过程:企业整体的自组织演化及员工、企业家的自组织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明确界定企业性格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探索性理论架构,试图阐明由组织成员个体人格到组织层面企业性格的表现形式和演化机制,并基于6项核心特征分析,指出企业性格对组织竞争优势形成的3条作用路径,提炼出竞争优势形成的性格基础观,为未来研究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分布计算、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相互作用产生的协作商务与传统网络组织相比,存在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对整个组织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更强等特点。将协作商务看作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并分析指出其中的核心企业是组织内个体自发对决策权让度的结果,随后提出了一个BA无标度网络的拓展模型以描述协作商务网络的合作关系,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随着协作商务中个体间协作关系的纵向深化,整个协作网络将以更快的速度演化并加剧了节点度的不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界定企业性格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探索性理论架构,试图阐明由组织成员个体人格到组织层面企业性格的表现形式和演化机制,并基于6项核心特征分析,指出企业性格对组织竞争优势形成的3条作用路径,提炼出竞争优势形成的性格基础观,为未来研究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循环论的企业组织结构演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宾  康慧  李志强 《经济师》2006,(5):30-31,34
超循环论是自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比较完整的一般演化机理,从哲学的观点看,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企业组织结构也毫不例外,它也遵循着某种规律不断演化着。企业系统是具备超循环特征的开放系统,企业组织结构演化是一种循环进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自组织机制,建立协同竞争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模型参数变化进行函数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从动态、定量角度探索高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协同演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模式和必然路径。为提高集群协同演化耦合协调度和稳定性,融合协同学、生态学等理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归结为集群内自组织协同演化、政府调控下他组织协同演化两种生态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基于改进Lotka Volterra模型的组织种群协同演化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组织种群影响因子、最大生态位等因素对组织种群生态位扩张及演化均衡态具有正向反馈作用;通过构建“自组织+他组织”集群协同演化模式,以集群自组织为核心,借助政府他组织,调节组织种群生态位,有助于提高集群演化均衡和耦合协调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自组织理论与模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各种城市问题接踵而至,对城市演化机制的把握尤为重要.西方学者对城市自组织性的研究不断深入,新近进展中以亨德森的城市规模自组织模型、克鲁格曼的城市白组织模型、杨小凯的自组织城市化模型、波图戈里的自组织城市、艾伦的城市自组织演化模型及新经济地理城市体系演化模型最具代表性.对城市自组织理论及模型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利于加深对城市自组织特征、机制的认识,合理地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基于互惠性企业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转移是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互惠性企业环境为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而克服了隐性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诸多障碍。互惠性偏好环境下个体间隐性知识的转移效率要显著高于理性经济环境下的知识转移效率,改善了知识转移主体的利益支付,同时也为互惠性企业环境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分析创造了条件。演化博弈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外部机制的激励下,组织隐性知识转移主体的总体存在着向互惠型知识转移主体演化的倾向,从而使互惠型个体间隐性知识转移进入主导性的稳定状态,最终提高了组织隐性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